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实收实付制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对比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实收实付制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对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实收实付制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对比

摘 要:事业单位实施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制度对其会计核算模式、预算管理、财务会计规范等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指导和规范性作用,实收实付制、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模式上各具鲜明的管理特点,既相互衔接又适度分离的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应用为事业单位全面客观地分析单位资金效益、管理效益的价值创造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支撑,在保障预算会计、财务会计账务处理准确规范的前提下为二者构建差异化的应用管理平台。基于此,本文围绕实收实付制、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应用中的要求、注意事项及管理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为事业单位创造更高的竞争优势并控制资金成本,同时为相关研究与实务应用提供可行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实收实付制;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财务会计

引言

现行政府会计制度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战略储备物资等方面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进行明确阐述并指导企业相关资源的会计处理,在建立统一会计核算体系当中保留实收实付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双会计核算基础,为事业单位提供反映运营质量的财务报告及阐明预算执行结果的决算报告。平行的会计处理应用为企业系统统筹可用资金调度、配置关键资源、调节现金流量等提供客观依据,同时,通过双平行会计核算模式的推广进一步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法纪法规,提高全员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的行为习惯,确保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应用正常开展。

1 实收实付制与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应用中的相关概述

1.1基本定义

平行记账下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对会计主体资金活动信息要同步记录处理,从实收实付制、权责发生制不同会计管理视角处理会计要素变化及会计分录,如实按照会计原则反映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实收实付制、权责发生制的双基础会计核算模式更加精准地反映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变化并提升部门之间信息交互和沟通,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起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管理制度并加强会计流程的统一化、规范化。

1.2现实意义

1.2.1重构会计核算模式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并行应用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会计核算基础,通过财务报告、决算报告清晰地反映出事业单位政府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情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情况,兼顾实收实付制、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并通过平行记账将会计要素有机融合,全地反映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效率及财务管控质量并重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方式。

1.2.2规范会计核算要素

双会计核算模式的应用使得事业单位会计要素按照实收实付制、权责发生制分别划分并确定会计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预算会计围绕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等关键会计要素变化记录单位经济活动,财务会计按照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净资产等要素设计会计科目并体现相关核算数据信息,以此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素的统一规范化。

1.2.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双基础的会计核算模式下,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或项目能够按照标准会计核算要素真实反映并记录,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改善会计信息处理效率和效果,制定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信息化规范标准并及时更新会计信息化管理工具,保持会计核算模式的时代性、先进性并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提升。

2 实收实付制与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应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与注意事项

2.1会计应用中提出的新要求

2.1.1双核算基础精细化管理

实收实付制能够满足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对预算执行过程及执行结果及时控制并防范超预算的情况发生,权责发生制关注单位整体资产效益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资产运行绩效结果,从资金效益层面上反映单位运行质量。新旧制度在具体的会计要素、会计核算范围、会计科目设置上都有调整和变化以满足双基础的会计核算,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精细化管理提出要求,在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会计人员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会计核算变化、调整内容并适应和接受新会计制度的管理要求。

2.1.2内控制度与新制度融合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规范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抓手和管理举措,通过财务流程控制、资金往来监管等形成基本的内控关键点,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给内控举措落实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单位整体会计核算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实收实付制和权责发生制不仅全面统一单位预算管理应用,并且在资金支出与控制上形成内部监督并实时反馈单位资金效益和使用效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并行应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业务活动形成更为全面具体的控制和监督,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的管控基础。

2.2会计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2.2.1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核心就是重视和提升预算管理工作,不断改善预算管理方法及科学性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事业单位运行风险,为此,事业单位管理者首先要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并从上至下地加强预算管理理念和制度宣传培训,将单位预算管理目标和要求层层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及人员,让员工充分认识预算管理要求并在个人业务行为中作为绩效管理目标加以约束。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预算管理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融合,关注业务活动的事前审批和风险控制并提升风险识别和防范阶段的管理效果,最后,定期听取一线人员预算管理执行中的问题反馈并加以改进,对于合理化的改善建议要在激励机制上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升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管理积极性。

2.2.2资产管理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采取资产折旧方式来实现资产资源的精准管理,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实际资产配置信息来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并对固定资产折旧信息、折旧年限等做出相应问题处理,便于在单位整体固定资产管理中形成可监管、可查询的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同时,结合单位内控制度对资产报告定期复盘以确保账实相符,可以通过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强化资产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资产管控效率及简化工作流程。资产管理应融合到各部门人员的日常工作职责当中,加强常态化的资产动态监管从而为科学化资源调配提供管理基础。

2.2.3现金流管理

当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需要重视和关注内部现金流管理以确保企业整体运行环境的相对安全平稳,是管理者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识别点。在日常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单位现金流不断流转并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流量、流速、流向,现金流管理能够帮助管理者精准识别到企业当前业务活动下的资金状态,特别是针对单位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和控制,从应收账款的发生及存在周期进行具体业务或项目的资金核实和动态跟踪,定期追踪资金回收到账情况,及时处理好资金统筹和回收管理。同时,根据新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体系的会计要素变化,对报表的具体内容和结构上关注财务分析数据的管理实效性、科学性,科学调取会计核算数据并分析评价,提升管理者通过财务报表对资金支出的控制和监督能力。

2.2.4风险管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环境下,事业单位在内外部环境风险控制上需要加强对风险要素的识别和变化洞察,在市场经济中发现发展机遇并改善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价值贡献,同时,在发展中强化运行管控能力以应对实时变化的内外部风险。总体来说,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具有风险管理意识、居安思危,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关注整体业务或项目的发展趋势及战略执行偏差,对于经济行为自身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时做出判断评价、适当对运行策略进行调整以确保单位整体发展长期可持续,一线工作人员要在实务中积累市场洞察力和社会热点事件的深层次分析思考,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加强内外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资金管理等环节管控,严格遵循组织财经法纪并落实新会计制度下的各项财务管理要求。

3 实收实付制与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应用中的策略与思考

3.1创新会计核算模式并细化工作要求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帮助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创新会计核算模式,改变传统会计管理的思维方式、审核流程并细化会计核算工作内容,为事业单位面对内外部环境、抵御环境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财务报告的分析和审视财务流程、财务规范、日常风控等内容形成定期复盘,对单位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并核算折旧,从各项财务管理内容上细化管理颗粒度并提高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与此同时,财务人员还应保持对政府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持续关注,及时掌握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和要求,在实务中做好新旧制度衔接过渡并明确事业单位自身的会计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从法律保障视角做好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融合应用。

3.2基于双基础的会计核算模式提升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企业财务人员首先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特点和日常财务管理内容对信息化建设核心基础给予明确,通常来说,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信息具有分散化、碎片化的特点,围绕预算主体的现金收支往来进行预算信息核算,在政府预算执行上给予相关的数据分析;而财务会计可以在预算会计的细化管理基础上编制综合性的财务报告,对事业单位整体资产、负债、收入等方面的会计数据信息加以评价判断。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与信息化功能开发人员在设计需求上要充分沟通,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强化业务财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自动化转换,提升会计数据处理效率并更好地发挥财务监管作用,为单位业财融合创造服务基础。

3.3重塑财务会计条线组织架构及人员工作标准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应用对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组织的职能职责分工提出新的要求,为匹配和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应用、发挥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的管理职责。有必要对单位财务会计条线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并对会计相关人员的岗位分工、职能定位、工作流程设计上重新规范及明确工作标准,保障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能够以程序化的方式规范开展。财务管理者应将会计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各环节岗位上,根据新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组织全面参与和履行应尽的会计管理义务以保障单位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3.4基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逐步将内部控制制度与新会计制度的工作程序有机融合,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发挥内控监督作用并对会计核算数据信息及时进行技术改进和问题解决。具体来说,财务人员可通过财务内控报告的方式对一段时间内的财务问题、会计处理问题及时反映并给出相关的改善建议,财务管理问题分析有赖于会计核算基础信息,为此,会计核算是所有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的会计核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解决,以此不断循环改进新会计制度在内部管理中的应用。

3.5持续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

为保障新会计制度落实有效性,事业单位应围绕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关内容及核算操作环节组织专业培训并通过职业技能测评的方式来判断财务会计人员是否真实理解和掌握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准则和管理要求。同时,管理者应重视财务团队外部交流并创造学习机会,邀请外部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中对新政府会计制度有研究、有经验的实务专家到访单位并对新制度的关键内容或相关案例给予培训和讲解。在为财务会计人员创造的专业能力提升机会的前提下创建财务会计等岗位管理职责的绩效评价,对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给予综合性的判断评价。

4 结语

实收实付制和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应用为事业单位全面规范内部管理、提升财务管控质量夯实基础,确保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准确性、合规性并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现金流管理以及风险管理上形成相互呼应、相互协同的内部管控机制。事业单位各部门应加强对新制度的理解和学习,抓住新会计核算模式的应用要点并创造应用条件,为全面落实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应用提供信息化环境、岗位工作标准、内部控制制度及人员自我发展机会等多方面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凤兰.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216-217.

[2] 王建华.浅议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780(05):152-153.

[3] 李勇.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8):195-196.

[4] 李丽飞.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分析[J].财会学习,2020(30):86-87.

[5] 耿杏娟.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7):63-64.

作者: 方恭敏  单位:芜湖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