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预算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各地政府陆续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改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从原先的粗放型管理方式,逐渐转换为精细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方式,以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的公益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优化预算管理,成为事业单位必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有待完善
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和烦琐的工作,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需要考虑的要素较多,因此预算管理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内容大幅度增加,对预算管理水平的要求必然也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有些事业单位还存在人工汇总信息的情况,预算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无形之中加大了业务量,提高了出错率。并且有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系统安全性不高,容易受到黑客、病毒等的攻击,信息泄露的风险较高,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
2.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健全
有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专门的监督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缺少稳定和客观的评价指标,无法对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同时,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关注点,有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健全,影响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收支平衡,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3.缺乏对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应用
很多事业单位都建立了预算绩效考核评价的标准,但是缺乏对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有效应用,预算执行阶段缺乏强有力的监控,预算管理人员也未把预算绩效考核的结果与下一期的预算编制工作很好地衔接起来,无法发挥预算绩效考核的作用。而且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内容较为复杂、跨度较大的工作,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导致单位认为预算执行状况在预算的合理范围之内即为预算绩效考核成绩达标,无形之中降低了预算绩效考核的参考标准。久而久之,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容易出现评分随意,数据乱填,甚至自行篡改等不良现象。
4.预算编制不完全准确
部分事业单位在年初编制预算时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上一年度的预算数据,以及人员变动情况,只做简单的增减换算,而没有详细分析过去一年的实际业务和未来一年的业务管理需求。制定的预算目标也较为模糊,针对性不强,难以量化评价,容易造成在实际的预算执行工作中缺乏充足的资金,从而影响财政资金项目的正常开展。这样造成预算与决算执行差异逐渐加大,久而久之,极大限制了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二、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事业单位应当加大资金投入量,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管理,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技术统一收集管理各项预算相关的信息数据,包括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人事部门、采购部门的信息数据,加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融合,减少重复性账务核算工作,保证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便于内部预算数据的查询。并且通过系统准确预测和监控预算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预算的对标管理,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网络化。这样可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迅速反馈至相应的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快速处理预算支出异常,科学管控预算支出进度和支出额度,提升单位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同时,事业单位应保证预算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安装必要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对不同岗位和级别的员工设置不同的浏览权限,确保单位的商业秘密不被泄露,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有些事业单位的综合信息平台采用顶层设计,不同的信息平台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平台能够有效对接起来,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经济活动信息数据,避免信息孤岛。有些事业单位通过信息系统平台进行预算审批,及时退回不符合预算标准的支出,避免提前支付的无效管理情况,以达到实时管控预算的目的。
2.构建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内控
第一,事业单位应构建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建立专门的监督和管理部门或工作小组,监控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加强资金使用的审核,严格管控单位的每一笔资金的流量,定期检查资金的具体支出状况;及时公开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提升单位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要制定有约束力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找到问题的源头。第二,事业单位应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从单位的业务层面进行分析,应注意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加强货币资金管理、资金支出、业务分包、招投标、合同等业务环节的债务风险管理;设置多个债务风险管理的节点和过程,实行事前预算、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的全过程工作程序。从资金保管的层面进行分析,涉及财政资金相关的印章、钥匙等应当分别交由多人进行保管,采取分管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被泄露的风险,确保财政资金的正常和安全运转。第三,事业单位应制定专门、公正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对预算管理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予以奖金发放、岗位晋升、股权激励、公开表扬等方面的奖励;对未严格完成预算管理工作并且出现较大纰漏的员工,予以相应的批评教育,并且深入分析偏差产生的具体原因,客观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3.优化考核指标,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领域、层次等,结合实际,优化考核指标,健全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这里的科学合理是指评价要实事求是、科学规范、可比可测,并且是细化过后的,以及后续可动态调整的。在前期制定预算绩效目标时,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资金项目的特点,将项目建设内容、预期产出成果等量化到成本、就业量、经济效益、科技量值、生态效益、居民幸福指数、社会效益、服务满意度等可考量的指标当中。同时,事业单位应当完善自评体系,并且让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构等外部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当中,形成一个多级评价的体系。这里的自评是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部门或小组根据年初预算的执行状况,公平公正地对各个预算项目进行考核评价。而外部机构的评级既包括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年下达的预算指标对事业单位进行年度考核评价,又包括外部审计机构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阶段的日常审计和不定期的专项审计,客观地给出评价结果。此外,事业单位应当强化结果应用,将预算绩效考核的结果与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完美地对接起来,吸引经验,优化预算编制内容,使预算内容更加贴合单位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
4.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预算编制是指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全盘规划。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之前,应当早做安排,全面收集各个部门的各项基础信息数据,使后续的预算编制有更详尽和真实的信息数据支持。事业单位应当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在上一年度预算资金使用状况的基础上,再按照当前编制人数、资金配置情况等,以及下一年度单位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等,准确预测和评估资金,评价项目的可行性,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方案时,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借助信息管理平台搭建预算资金项目数据库,分配结余资金,以盘活资金。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充分论证和分析项目预算资金分配是否合理,评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事业单位可按照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和未来发展动向,对财政资金项目进行合理分类,根据项目的建设周期、重要程度等因素对项目进行排序,实行滚动管理的方式。应当注意的是,各个项目的支出预算安排应当综合考虑上一年度项目的资金结转状况、资金利用率、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完成率等,与项目的实施方案是否保持一致,与同类项目对比是否得到相似的绩效评价结果。此外,事业单位应规范预算的调整,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外部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内部经营环境、组织架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时,事业单位应当允许做出预算调整的审批,特殊情况灵活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规范预算的使用。
三、结语
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确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界限。但一定意义上又衔接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有助于全面实施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工作。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算管理效率;构建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内部控制;优化考核指标,健全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炎玲.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分析.纳税,2020,14(36).
2.朱俊文.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对策.中外企业家,2020(21).
3.裴琳娜.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建议.当代会计,2020(04).
4.曾少妮.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纳税,2020,14(06).
作者:李健 单位: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和体育事业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