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杂交竹病害及控制技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杂交竹枯萎病的扩散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空气中的病菌分生孢子可随风传播,土壤中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可随雨水或地表径流传播。人为传播:杂交竹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以菌丝、孢子在土壤中或受病组织中越冬,可随带病的竹苗及繁殖材料长距离运输。在病枝或病根组织的病原菌在运输中其生存不受影响,存活率较高。
杂交竹枯萎病原———尖孢镰刀菌的适生条件
杂交竹枯萎的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在国内大多数地区气候条件适合其生存,适应生存的地域广泛。目前该病原菌的寄主植物———杂交竹,在我国华南及西南地区种植,这些地区由于寄主的存在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杂交竹枯萎病原菌潜在的适生区。
杂交竹枯萎病的检验鉴定与防治
杂交竹枯萎病症状一旦出现,取病株保湿培养7~10d或组织分离培养10d,可获得其营养体和繁殖体,从病菌的营养菌丝及其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的大小、形态特征等即可鉴定病害,鉴定难度不大。杂交竹枯萎病是一种新发现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前人对该病防治药剂的研究目前也仅停留在室内毒力方面[7],竹子一旦发病,传染速度快,没有专门的特效药可以救治,防治困难。因此,防治技术主要是病害的预防,如培育无病壮苗,竹林地消毒以控制病原菌群的数量和传播,不使用带病的苗木造林,调运的苗木中发现有病苗时及时焚毁处理,幼竹一旦被害,拔除烧毁。
杂交竹枯萎病综合控制技术
杂交竹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一旦发生,发展迅速,危害损失较大。因此,杂交竹产区必须高度重视枯萎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营林技术措施,提高寄主的抗性
具体措施有:①开沟排水。据观察,土壤黏重、脊薄、酸性过大、低洼积水、排水不良的地方,病害易发生,凡是在地下水位高或土壤黏重、降雨时易积水的竹林地,必须挖1m深的沟进行排水,使竹鞭处于通气条件下生长。②留养个大、粗壮的中期笋。③强抚育管理,多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杂交竹的抗病能力。
发病期防治措施
当竹笋生长到1.5m左右时,密切关注病害发生动态,一旦发现病株,立刻剥除基部笋壳,防止病菌侵入,同时加速竹子表皮木质化,提高抗性。笋壳剥除后,对竹秆基部喷洒30%枯萎灵WP或40%萎立WP等杀菌剂消毒。对于初发病的植株,可用抗菌剂401的800~1000倍液、30%枯萎灵WP、40%萎立WP、40%托福灵WP、70%根腐灵SP600~1000倍液淋根。
本文作者:马英玲作者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