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林业资源多重效益评估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林业资源多重效益评估研究现状,指出我国林业资源多重效益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综合效益评估、建立资源综合效益评价模式等方面,以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研究方向。
关键词:林业资源;效益评估;研究现状
我国虽然地广物博但是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异常显著,生态环境以胡焕庸线分隔十分明显。林业资源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将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通过价值核算转化为资金价值,是林业价值的真正体现。国内第一笔关于森林经营性的碳汇交易在伊春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试点)成果会上完成,伊春市政府与河南省勇盛万家豆制品公司关于碳汇订金签署了相关协议。目前,林业工作主要是增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的经营效益和整体质量,进一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促进林业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林业管理,提高林地质量效益。就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而言,对林业资源如胡杨林等进行综合效益核算评价,并将其与林业生产效益及生态补贴相结合,对调动民众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1国外林业资源多重效益评估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期,法国进行了自然资源的价值核算,提出了生态功能、社会、环境资源核算的方法和原则,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国际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之后,挪威建立了更加系统的国家核算体系。20世纪50年代初,芬兰开始了环境核算,核算的主要内容有森林资源分类会计核算、环保费用支出会计核算以及NAMEA矩阵编制[1-2]。20世纪80年代中期,荷兰开始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研究,中统局主要负责能源、土地、森林等方面的统计工作,其经费由国家统计局、农业部、林业部共同筹划拨款支持。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完成了“环境与资源会计”的设计研究[3],其研究重点是:提出衡量自然资源和环境变化详尽而准确的具体指标体系;提出新的概念体系,即美国环境会计包括自然资源、物质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损害影响等;重视环境价值评估问题研究,建议将开发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绿色GDP,并与加拿大、芬兰、意大利、德国等共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联合国提出2种核算方法:林业实物形式自然资源核算,也就是反映为期初、期末的存量和中间变化[4-5];货币量形式的环境会计,在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发展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保护衡量评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国内林业资源多重效益评估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不断消耗,对原有林业资源的滥伐现象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林业是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林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已经远远不能承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促使林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使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内一些学者通过多年研究,已取得了骄人成果。
2.1林业综合效益评估
李卫忠等[6]研究发现,现有关于公益林效益评价的理论存在很多不足,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目前关于公益林效益评价的方法较多,但是其研究对象均属于各个二级林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经济林和特用林的效益评价研究较少,且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来自不同视角,因而造成指标体系不具备普遍性,缺乏国际指标的相容性,结果评价也存在明显差异,缺乏不同研究对象的指标差异比较。苏立娟等[7]、郭玉红等[8]研究认为,加强林业经营,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同时,他们针对不同经营模式对森林的多功能影响提出了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此外,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学者们在核算体系及其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将其生态价值利用模型量化为经济价值;二是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研究理论,提出了翔实的核算体系。范琳[9]、刘建华等[10]研究发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立虽然在后期产生了很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不同林种存在显著的效益差异。因此,天然林建立之后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此类项目应遵循自然规律,高效、科学地育林,恢复生态、保护生态,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对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核算评价后,发现其生态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这表明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和社会经济价值,同时反映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郭玉红等[8]探讨了云南省高原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农复合经营抑螺模式,调查了不同模式下的经济收益和抑螺效果,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在不同经营模式下筛选出综合效益较高的林农复合经营抑螺模式。在此基础上,不仅筛选出了经济效益较好的几种模式,而且还发现了其他社会效益较好的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对钉螺有抑制作用。这些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林区经济收益,同时也是林业血防高原山丘型血吸虫病的最优选择。赵烈斌等[11]认为,林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林已成为林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从总体上看,林业综合效益评估工作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因此,应从林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我国林业现状及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不断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历来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发展林业经济,需要主动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有效、合理、节约、循环地利用自然资源。因此,探讨由政府、企业、农民和高等学校等组成的集体对林业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影响,探究影响林业综合效益提高的因素,对提高学者研究热情和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2-13]。
2.2建立资源综合效益评价模式
师庆东等[14]研究认为,随着碳汇工程建设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中绿色生态的碳汇经济对碳汇效益的综合评价显得更为重要。针对部分生态脆弱的干旱区,在严峻、苛刻的自然环境下,根据碳汇项目的功能和特点从社会、经济、生态方面选择代表性指标,构架评价指标体系,探究现有指标和传统指标之间的差异,为寒旱区育林碳汇项目提供参考依据。都阳等[15]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林业生态价值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了相关评价模型,并建立了林下经济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指标权重,为林下经济综合效益的工程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3结语
林业资产是人与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其中大部分原始森林是自然形成的,其成本无从考证,而且它是有生命力的,在不断生长繁殖中其价值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在交易时它的价值才能暂时相对固定。作为同一种林业资产的不同侧面,森林生物资产、森林景观资产和森林生态环境资产等与森林相关但不能产生预期经济效益的资产,都不能脱离林地和森林环境单独存在,它们的价值形成、消费和补偿过程密不可分。在林业资产交易市场上,由于不成熟、不规范,市场公允价值难以自我实现,而其整体特性又决定了各类资产确认及其计量的复杂性、差异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确认与计量方法,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目前,还存在注重核算林业实物量而忽视核算林业无形资产(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做法[16],这样会使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模糊不清。一种观点认为,在林业核算中,重视林业统计核算而忽视林业核算,造成林业核算不全面,核算价值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林业的实际价值;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林业的核算只侧重于对林业自身的核算,忽视了对非林业企业的核算,而且也没有在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因而无法对林业的生态和社会经济价值进行全面核算,从而导致林业价值核算小型化,束缚了人类对林业多重效益的认识,最终未能建立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在中国,森林资产是一种重要的林业资产,但是属于从未入账的资产,其确认和计量模式、评估方法和特殊性等方面的深层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林业资产会计制度》,也没有制定特殊领域的相关准则。在林业核算方法上,既要注重林业实物量核算,又要注重其多重效益的货币量化,实现资产双重核算;在林业核算中,既要重视统计核算,又要重视会计核算,并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制度,使核算价值能准确反映林业的实际价值。林业会计既包括林业企业本身的会计,也包括非林业企业的会计。林业企业会计可以很好地反映林业实际价值,最终形成以林业生态产品和精神产品价格体系为核心的林业生态产品和精神产品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补偿基金,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经营。
作者:程云鹏 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