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桂林“两江四湖”生态景观设计特色
1.提升人文艺术气息,体现文化艺术深厚底蕴
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状态,正是通过城市的文化氛围以及艺术气息表现出来的。它不仅体现在公共文化设施上,也充溢于景观设计中的每一个角落。如古南门保留的黄庭坚系舟处、芙蓉亭、唐景崧五美堂戏台等,都体现了桂林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桂林素有“摩崖石刻甲天下”之称,“两江四湖”的规划设计将人工雕塑与文化氛围巧妙融合。在榕湖与杉湖的两岸,精选了桂林历代山水诗文37首,由桂林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再由著名篆刻工匠摹刻于奇石之上。
2.拓宽城市视野,丰富建筑物表现力
城市视野的开阔度、舒畅无遮挡的视觉感受以及环境的优雅宁静程度,都是衡量景观宜人性和建筑物表现力的重要指标。“两江四湖”的建设,开阔了桂林城市的视野空间。以山水湖泊贯穿于城市之中,并用亭宇、桥梁点缀其间,使江湖美景一脉相通,构筑了桂林山水天人合一的生态旅游意境。“两江四湖”沿岸的建筑正是由于桥梁、园林、绿化等要素的加入,展示出了回环曲折的空间效果,使建筑物具备丰富的生态美、艺术美的特点。
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古典桥梁魅力
在“两江四湖”的景观规划中,模仿建造中国古典桥梁,强化了景区内传统美、社会美的特质,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技术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在仿造的古典桥梁当中,有仿照圆明园天宝坞桥设计而成的汉白玉桥——古榕双桥。此桥采用波型桥梁,设计为人行并列的双桥,优美而舒畅,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有广西目前最大的汉白玉桥——北斗桥,桥形布局是按北斗七星的曲折分布。而木龙桥是仿照北宋都城东京的木拱桥所建,桥身用精木雕刻,涌透出了浓厚的古文化气息。
二、桂林“两江四湖”景观开发经验思考
1.关于外来文化的评价问题
“两江四湖”景区还建有数座“异域名桥”,如参照梵蒂冈大教堂维特马尔桥设计的新阳桥,类似罗马尼亚加勒斯特所锁桥的迎宾桥,借鉴了美国金门大桥造型的丽泽桥等。但盲目模仿,只会使建筑风格显得不伦不类,造成建筑的视觉污染。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要避免景区同质化,将自己的鲜明艺术个性和深厚文化底蕴展示在世界面前。以当地独特的“一元”,在多元化的国际建筑文化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整体与局部建筑设计上有失偏颇
桂林旧城中原有的建筑以低层为主,充分映衬桂林秀丽的山水,如在“两江四湖”沿岸的桂山饭店和桂湖饭店等。虽体积庞大,但仍是低层楼形。而附近层出不穷的中高层建筑破坏了传统城市轮廓线,使江湖亭宇之间的“通视走廊”受阻,建筑以及建筑物上的巨型广告牌与景区的风景不甚协调。事实上,空间的组织协调要从整体出发。只有兼顾局部以及人的视觉感受,才能达到自然与人文美的统一。
三、“两江四湖”的景观价值定位
桂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在于山水风光、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还要与后代人相平等。
1.满足城市居民的休憩需求
作为城市生活一部分,“两江四湖”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城市居民的休憩需求。应该增强市民归属感,形成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文化。因此,需要合理规划用地,平衡城市滨水区域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著名规划师勃南认为,城市环境应起到净化公众心灵及塑造具有良好品德和善行市民阶层的作用。他提出:“一切从湖滨开始,湖滨属于市民”。景区采取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和道路管网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由河流、绿带、道路和建筑共同组成滨水景观,形成水、绿、路和文化四个圈。从而把无形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形体,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
2.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
今之“两江四湖”,已成为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区内景观资源丰富,无论从园林绿化、园林建筑,还是从名花、名草、中外名人雕塑博览园,还是桂林山水诗廊、名人故居,均能感受到桂林的天生丽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漓江自然山水游不同的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游突出了桂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如通过古环城水系的恢复,使原先一大批如舍利塔(唐代)、宋城墙、李济深故居等被湮没、遗忘的重要文物古迹得到修缮、保护和挖掘。
四、结语
“两江四湖”以城市市民和游客为受益主体,即提升功能、活跃经济、改善风貌、彰显魅力。不同区位、功能定位、空间类型设计,体现了发展中多样化的空间需求。目前的景观规划各种理念杂糅,好坏参半。原因可能在于缺乏统一而清晰的主题和明确的方向,没有立足于桂林审美文化底蕴,盲目模仿国外名桥,弄巧成拙,失去了展现出“两江四湖”独特的审美和文化特色的历史机遇。
作者:黄月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