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运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运用

1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心理学应用

1.1园林景观设计的开放性心理需求

正如人有私密性需求一样,同样,人也有开放性需求。这种开放性心理需求就是人有交往、社会性活动的需要,喜欢与他人接触。那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要把这一元素加入到设计中,比如种植一些观赏程度高的花、草;还可以种植一些标志性的绿色植物,使人赏心悦目,从而达到多人共同欣赏的目的。

1.2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心理需求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草药园或菜圃。甚至在现今的许多私人庭园或别墅花园中仍可以看到硕果满园的风光,或者是有着田园气息的菜畦。更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自己动手园艺操作,在家中的小花园里种上芳香保健的草木花卉。其实无论在家中庭园还是外面的绿地,每一种绿地类型的植物功能都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有针对游赏、娱乐为目的的,而且还应有游人使用、参与以及生产防护功能的,参与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庭荫树下的树坛增加座凳,就成为了能让多人得到休息的场所,草坪开放就可让人进入活动;设计花园和园艺设施,游人就可以动手参与园艺活动;用灌木作为绿篱有多种功能,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和空间,又能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同时,用低矮的观赏灌木,人们还可以接近欣赏它们的形态花、叶、果。

1.3园林景观设计的宜人性心理需求

植物景观很多有重要的经济和实用功能,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植物景观要清新宜人、有美感和时代感,让人能够通过观赏植物感受积极和向上的力量。因此,在设计时考虑植物的外形、线条、颜色、质地、颜色变化等;丛植、群植的植物通过形状、颜色及与绿地的搭配变化,组合成各种城市景观的美丽风景线,别具一格。既满足植物本身的经济适用功能,又满足人们对植物的审美要求和宜人性的心理需求。

2园林景观中色彩的心理学应用

2.1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色彩的心理需求

自然物体在被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之后看起来具有不可思议的性质。绿色和蓝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两个颜色,也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除此之外,色彩的心理感觉又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等很多因素有联系。也由此产生不同民族、区域、宗教不同的色彩组合、不同的园林风格。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根据当地民风民俗设计适合当地人的园林环境,也可采用其他设计风格,制造出独特的异域园林景观吸引游人。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许多园林经管工程项目被要求在短期内完成,所产生的后果就是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忽略色彩设计的重要性,色彩设计缺乏理论的指导。所以导致目前国内许多园林景观色彩缺乏整体性,忽略了使用者的感受[3]。

2.2园林景观中色彩对人的心理、生理作用

颜色是通过人的视觉起作用,不同颜色所发出的波长不同,当人眼接触不同的颜色,大脑神经做出的联想跟反应也不一样。颜色能够调动人的感觉和情绪,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花园里姹紫嫣红的颜色最能表现视觉的美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在景观中正确使用色彩要素,就可以创造强烈的视觉审美景观。同样可以把各种单一的颜色组合使用起来,比如色调镶嵌的方法、对比色、混合色。但是利用植物造景时,植物颜色的运用种类也不宜超过这个临界值,通常为3~4种。所以,在利用彩色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色彩不能过于繁多,以免出现凌乱无序的感觉。

3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心理学应用

3.1园林景观设计中儿童的心理需求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都应遵循以下原则:统一而和谐。比如设计不同年龄层次人的活动区域,植物意象特征就应该抓住这个年龄层次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符合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比较快,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对色彩鲜艳的园林景观持续注意力时间长,所在活动区域的植物就不宜用一些针叶类的或带刺、含有毒物质的植物,相反可以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而且观赏性强的植物。颜色鲜艳的植物景观更易被儿童以及少年接受,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3.2园林景观设计中青年人的心理需求

青年人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园林应以优美的园林景观来丰富年轻人的游憩活动,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应力求创造出游憩活动广场、水面、山林等开敞、郁闭或半开敞的园林空间境域,以便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使园林布局更趋完美。广厦林立的城市中,绿色显得那么宝贵,因此,园林设计中更要注意地形地貌,最大限度的营造出不同的园林景观,做到步步有景、步步不同。地形景观设计必须与景园建筑及平立面设计同步进行,使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浑成一体,形成一幅具有人文气息的山水画。

3.3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年人的心理需求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增强和都市病日益严重的特点下,中年人的情感价值取向是更加向往回归自然、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追求园林景观中时代和历史文化的结合,对园林景观的欣赏更加关注于它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希望园林景观充满生机和趣味。把中国传统的园景文化与新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相结合,使设计不仅反映出使用价值,更要表现出一种文化内涵,如此既可以满足使用价值,又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所以,现代造园设计中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子,或是在设计手法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传统的形象和意象,可以说它是返璞归真的最直接体现。

3.4园林景观设计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生活比较简单,喜欢到景色优美、宽敞的地方散步、休闲、娱乐。设计老年人活动场地的植物时就要考虑老年人在性格上更偏向于沉稳、安静,心灵上更渴望回归安详宁静的状态。因此,要通过植物配置来软化具有较高程度视觉、噪音、运动等特征的周围环境;尤其要选择一些保健类植物,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而不要用不适宜的植物引起较高的激动或兴奋。另外,有些老年人行动不便,要在合适的地方安排老年人能够随时休息的座椅,也方便同龄老年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满足老年人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同时风景宜人,更有利于老年人产生积极的情绪。

4展望

园林景观不一定要大,园林工程技术不一定要精,植物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重要的是设计师所营造的空间是一个可以“让心灵散步”的地方。园林学的发展一方面引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的艺术理论和表现方法用于园林设计营建,另一方面是进一步研究自然环境中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应该引入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更深入地探索人对园林的需求及其解决途径。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将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技术进行整合,总结出适合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秀理念,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经验,并结合国外一些创造性设计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园林景观设计和人的心理需求契合紧密,有效地将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结合,形成一门学科,设计出的园林景观使每个人漫步在园林景观中都能体会心灵自由驰骋的感觉,共同营造美好的生活和精神家园。

作者:胡绪垚张渊宇文思名刘锐之单位: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规划设计院园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