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环节也在不断完善,但由于原来的植物类课程的实验、实习都是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到位,重复的内容较多,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经费,教学效果还不好,且实践环节的进行还受限于实践基地和其它硬件设施,许多实验项目因为基地不足等条件限制不能实施,并且开设的实验项目也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课程之间实验内容重复,衔接不到位

植物类课程之间往往有部分重复的内容,例如“花卉学”里的花卉应用有插花部分,这与“插花艺术”课程有重复;“花卉学”课程里的一、二年生草花的播种育苗与苗期管理与“园林苗圃学”的内容有重复;“植物造景”与“园林树木学”里的内容有重复等等。在原有实验项目中只注重本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衔接,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1.2部分实验内容老化,与园林业的发展不同步

实验内容老化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园林绿化专业开始在全国各大农林高校相继设立,至今许多实验内容没有变过,而绿化产业在蓬勃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植物种类、新的生产技术(如无土栽培、容器育苗)、新的应用方式(如阳台绿化、观叶植物的室内装饰等)出现,在现行的实验教学大纲中,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生很难在实验课上接触到这些前沿性知识,因此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就成为实验教学改革中一项需要优化的具体所在。

1.3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性很强,必须有足够的实验、实习学时和内容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问题如下。

(1)实验教学学时不够充足。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教学时数也一再压缩,实践环节的时间也相应缩减。我校新的园林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实验时数远远不能满足课程内容的需要,这样,很多学生应该掌握的实用技术、应用方式等就不能逐一实施,这些缺憾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不良局面。这与学校以实践教学为办学特色的宗旨也不相符。

(2)用于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基地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实验条件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实验需求,而原有的实践基地狭小,只能用来保存部分实验材料,有关繁殖栽培方面的实验无法全面进行。2011年,我院领导想方设法为园林专业申请到部分实验基地,但相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数量来说,还是不能满足需要。

(3)教学实习的经费紧张,外出实习的机会少。

到外地进行植物类课程教学实习,能够认识更多的本地没有的植物种类,看到更好的植物应用方式,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但因为实习经费的严重不足,各门课程又是单打独斗,时间和经费就更加紧张,因此到远处实习的机会很少或者时间很短,这样势必会影响实习质量的提高。

(4)实验类型单一。

实验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项目均为必选实验,且大多为验证性实验,缺少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设计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实验偏少,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

针对前述的内容老化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及园林专业的特点,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优化。

(1)在现有实验时数少又要兼顾实验教学内容必需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对一些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对内容相同的实验(如:“花卉学实验”中的插花实验、一、二年生草花的播种育苗与苗期管理等与“插花艺术”和“园林苗圃学”课程中的实验项目重复)予以删减、合并,对内容相似的实验予以调整和优化,这样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内容,并且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增加了部分选开实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指导。

(2)为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及要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采取验证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并重的原则,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树木学实验中增加了一个综合性实验,即标本采集、缝制、识别。每位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采集、制作一套标本,并通过一段时间的识别学习,最后有一次单独的标本识别考试,考试成绩占课程考试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通过学习,学生普遍反映识别植物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实验内容上增加了研究性实验(例如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中的园林植物总DNA提取和园林树木遗传变异特性分析等),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4)根据时展及市场经济的需要,除保留部分必要的传统实验项目外,增加部分新生产技术和新应用方式的实验(如花卉学实验中的无土栽培、阳台布置和设计等),借以让学生了解绿化苗木生产和应用中的新生事物。

2.2实习环节的改革措施

(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改善实验、实习基地不足的现实问题,院领导通过多方考证,开辟并挂牌了几个校外实习基地。例如,山东省药乡林场、山东光合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阳光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淄博市高新区园林科技示范基地等,这样可以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实习时间来巩固所学内容,弥补了实验学时不足和基地缺乏的问题,并可根据植物生长周期使实验内容更加系统和连贯。

(2)引入综合实习。

将植物类课程的教学实习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即园林专业的园林植物综合实习,时间6周,分两个阶段进行(春季3周,秋季3周),课程包括园林树木学、园林苗圃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造景等。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几门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系统地了解植物的繁殖、栽培、应用的整个过程,加强了对各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样,既节省了开支,又提高了实习质量,学生感觉收获很大。

2.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及社会实践,增强综合专业素质

(1)加强课程论文的写作。

结合教学进程,有计划地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文献资料,并定期提出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独立写作。学生写过的课程论文有“牡丹的花型演化和品种分类”、“泰山野生花卉资源调查”、“泰山树种调查及检索表的编制”、“月季品种分类历史和现状”、“对国花选择的建议”、“泰安市行道树树种调查”等。课程论文的写作训练不但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锻炼。

(2)积极申报、参加SRT项目。

山东农业大学为了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锻炼,出台了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即SRT计划项目的申报,并给予一定的学分和资金资助。我院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和参与,大多是通过导师的引导,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这样通过科研实践锻炼,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协作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并解决了研究性实验缺乏的问题;近几年学生参加的SRT课题有“贴梗海棠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泰安市丁香品种资源调查”、“美丽胡枝子的扦插繁殖实验”、“华北五角枫幼苗红叶基因诱导表达的研究”、“糖槭与元宝枫杂交亲和性测定及杂交技术研究”、“草原糙苏和乌头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理研究”等。

(3)参加专业兴趣小组。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院团委组织下,组织了部分有兴趣的学生成立了水培花卉协会和插花工作室。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水培花卉种类越来越多,每年一届的插花大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插花爱好者,通过在这些课外小组的学习,学生不仅培养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以后的就业途径。

(4)社会调查与实践。

根据季节和课程进展情况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如到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及园林公司开展义务实践与调查、利用业余时间到花店义务打工、观看插花与盆景展览等,这样,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对课程专业素质的要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3结语

针对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之间存在的实验内容重复、衔接不到位、部分实验内容老化、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改革措施。通过改革探索,学生不仅对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有了总体的认识,对园林植物的认知、栽培、应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灵活地应用植物进行植物造景、美化环境,还对本学科的科研工作也有了一些了解。扩大了知识面,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根据时展及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及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实习、科研及社会实践,对于提高植物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杜明芸 郭先锋 马燕 臧德奎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