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树木抗旱性造林技术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树木抗旱性造林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树木抗旱性造林技术论文

树木抗旱性结构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是在任何地方都存在的,树木的生长也是如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环境的长期影响,树木要存活就必须适应干旱地区水分少的特点,不断增强自身的耐旱性,从而增强在干旱地区的生长、生存能力。树木的抗旱性:一是减少水分的流失;二是加大水分的吸收范围。在树木结构上面就会体现出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的不同。耐旱的树木树叶常常呈现出树叶量少、树叶面积小等特点。在水分充沛时树叶增多,在水分少时树叶减少。例如在黄土高原对刺槐根系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刺槐根系运用不同的环境进行试验,在根系的生长中加入中量的水,就可以帮助刺槐的根系进行有效增长,而其含叶量也可以增长为79.3%,等到干旱环境持续2年之后,其含叶量对比为22%,并伴随有大量的落叶出现。

二解剖构造对叶片进行解剖

可以知道,叶片的解剖构造与树木的抗旱性具有很大联系。而树木中不同部位经过相关结构的解剖,可以知道树木结构生长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对树木抗旱性进一步进行了解。通过对根系结构的不断研究可以发现,树木根系的横截面中,韧皮部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间的比值研究,根系导管与根部的根茎面积比值的研究,可以对树木的抗旱性进行一定的排序,其抗旱能力由小到大依次进行排列为沙棘、白蜡、白榆、毛白杨、臭椿、紫蕙槐、旱柳、刺槐。

三树木抗旱性生理研究

1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时不可避免地要散失水分,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二者平行发生。当植物长期处于缺水状态时,蒸腾作用下降,部分气孔会关闭,吸收的CO2也会随之降低,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有补偿点的出现,而树木中出现补偿点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并且受威胁的时间较长。当树木受到干旱的威胁时,树木自身的蒸腾作用就会随着树木的水势下降而不断降低,从而降低水分的流失。蒸腾作用虽然不是植物衡量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但是可以有效对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行反映。

2酶活性Apase是一种水解酶

在水分的胁迫下,Apase水解酶的活性就会随着植物抗旱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且此水解酶的活性与植物抗旱性能力具有负相关性。植物在干旱环境中,其自身SOD、ACT和POD的活性就会增高。例如在对芒果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SOD、CAT和POD活性在轻度和中度水分时就会不断增高,而在重度水分存在时,其活性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3根系活力树木抗旱能力最有利的生理指标就是树木的根系

在水分的胁迫作用下,树木的根系活力就会不断下降,这样不仅对植物生长过程中有机元素的吸收有直接作用,同时可以会产生其它不利的后果,例如根系新陈代谢速度的降低等。因此,想要保证树木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就需要保持树木在水分的压迫下根部具有相应的活力。

四抗旱造林措施

经过以上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树木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要做好抗旱造林工作,必须选择具有耐旱性质的树种,提高水分利用率。

1树种选择

在树种的选择过程中,要时刻谨记“适地适树”原则,在对树种进行抗旱性选择时,同时还需要对一些适应生存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进行引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小气候环境,以保证树木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生长。例如,通过以油松、落叶松、侧柏等作为参试树种,进行造林后,可以对树林进行树高、胸径及冠幅生长进行分析,并以此对此地区抗旱能力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较为适合的树种。

2整地研究表明

整地后造林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而没有进行整地的造林成活率仅为10%左右,因此,整地是抗旱造林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常见的造林整地方法有鱼鳞坑整地、水平沟整地、水平台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漏斗式集流坑整地,陕北地区造林主要采用鱼鳞坑整地方法进行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很大的作用。

3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旱地龙、保水剂、“根宝”等的应用,对我国气候干旱的陕北地区造林成活率有明显提高。通过试验可以知道,对即将栽植的树根进行旱地龙及保水剂的应用,可以明显发现,其根部的生长是其它没用化学剂根部的2~5倍,根部的长度也较长,然后通过最后的成活率对比可以得出,处理后的树木成活率为95%左右,而没经过处理的仅为42%左右。

五结论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抗旱造林的成活率,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现有的树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工作,可以进一步对树木水分利用率和树木耗水模式等进行了解,进而为干旱地区的造林模式提供最佳造林方案,为以后植树造林提供有利的研究依据。

作者:胡三英单位:延安市桥北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