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榛子育苗与造林技术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榛子又叫做板栗,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坚果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广泛种植。做好榛子的育苗和种植管理工作,可以确保产量和品质,提升种植效益。在实际育苗种植中,需要地区结合实际,全面把握栽培种植要点,提高榛子育苗和造林水平。
关键词:榛子;育苗;造林技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榛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提高榛子育苗和造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所需。从榛子生长习性来看,它的耐寒性较好,喜光,环境适应性强,可以在大部分土壤环境中生长,对于地区种植来说,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从榛子生长全过程入手,切实提高榛子种植管理水平。
1榛子的育苗要点分析
1.1育苗地块的选择和整地
榛子的环境适应性很强,在确定育苗地时要以地势平坦、排水便利、土层肥沃的地段为主,种植土壤优先选择沙质土或轻粘土,土层厚度至少为50cm。在育苗地确定后,开始进行整地,也就是对种植土地进行翻耕深松,翻耕深度为20cm以上,破碎土地板结,并细碎土壤,保证土壤有很好的通透性。
1.2施加底肥
底肥施加要以有机肥为主,在开始作垄前,将有机肥均匀撒在土地表面,具体撒播量控制在3t/667m2~5t/667m2。在追肥环节,要在榛子幼苗破土发芽后且侧根长出时进行,时间一般是在6月中旬左右,在幼苗高度长至10cm左右时开始施加速效氮肥,同时施加硫酸铵16kg左右。
1.3土地作垄
作垄的最佳时间是在开始播种的前一年秋天进行,如果是在春季作垄则需要选择在气温回升、地表化冻时进行。具体作垄要按照要求进行,底部宽度为60cm,并且镇压后的垄面也要有30cm,垄的高度要控制在10cm左右。
1.4种子处理
种子的优选是榛子产量稳定、品质良好的关键,要优选产量高、抗病虫害性强、果皮薄的品种。开始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低温处理,可以采用沙藏法,也就是在入冬时在合适的地段开挖深坑,坑的长度可根据播种量而定,深度和宽度可以以50cm为主,同时还要在坑的中间部位挖出一道渗水沟,及时排出多余积水,然后选择纯度较高的河沙进行底部平铺,再把消毒后的种子均匀放入坑内,用沙土进行填压并在表层盖上一层草帘,保证种子顺利发芽[1]。
1.5催芽
在开始播种前的一周内对种子进行催芽,催芽前先检查种子外观是否完整,如果完整就要将催芽温度控制在21℃~25℃,催芽过程中要每天进行翻动,翻动次数至少两次,翻动的目的是保证上下部温度恒定,同时还要适当添加水分,保证湿度足够,在有一半以上的种子出现裂缝时就可以播种。
1.6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是在5月上旬,此时种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中,在平整的垄面上浅挖深度为5cm的沟,然后将筛选后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底,在撒播时对于密度控制可以发芽率为准来确定,至少株间距为7cm,播种完成后覆盖土层,覆盖厚度为3cm左右,不可超过5cm,以免影响种子正常发芽。
1.7苗期管理
在播种环节结束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并适当对土壤进行松动处理,为种子发芽创造有利条件,播种后半个月时间即可出苗。种子发芽出苗后要根据土壤墒情情况,合理添加水分,墒情不够可以灌溉一次足水,在播种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始进行追肥和病虫害防控。在秋季季节起苗前,在距离地表20cm部位处割干,这样可以保证后期造林水分不会大量蒸发,保证成活率。
2榛子造林技术
2.1确定造林地
榛子造林地的选择要以榛子生长习性为主,一般会优先选择光照充足、通风性好、排水便利的丘陵地区,并且林地的土壤肥沃力较高,土层深厚,具有较高含量的腐殖质,以微酸性土壤为主。此外,也可以将造林地选择在山地地区,山地阳坡的中下腹部为主,山地坡度小于10°时可以忽略坡向影响。
2.2造林地整理
造林开始前,要先对造林地进行科学规划和整理,可以将其按照自然沟为界限划分为若干个小林区,每个小林区面积为2668m2左右。如果造林地的坡度小于10°,则需要对整个造林土地进行整理,土层翻耕深度控制在23cm左右,如果造林地坡度在10°以上,则可以以等高线为准进行带状式整地,各个带状之间的距离要和行距保持一致,带状之间要尽可能保留原生植被。在开始整地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清理杂草、石块[2]。
2.3科学种植
榛子造林时间一般是在春季,该季节气温逐渐回升,地表土壤温度和湿度也趋于适中。每个种植穴种植实生苗3株,种植时要保证榛子苗根部舒展,和地面保持整齐,表土填入一半时轻提苗,然后压实,之后一边填土一边压实。如果种植土壤的肥沃力较高且坡度平缓,可适当增大植株行距,反之可适当减小。大多数情况下,榛子林植株行距为1×1m、1.5×1.5m。种植可以是带状也可以是两行或三行为一带,各个带之间的距离为2.3m左右,行距为1m。
3造林地的科学管理
3.1松土和清理杂草
该阶段主要是对造林地的大草和乔灌木萌条进行清理,避免对榛子生长造成影响,除草过程也是一种松土过程,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时间可以是每年的5月、6月、7月,次数为3次~4次即可。
3.2肥料施加
3.2.1施肥时间。首先,追肥施加时间。造林后,榛子生长过程中的追肥时间为第一次追肥可以在6月中旬左右开始,第二次追肥则可以在7月中旬进行;其次,底肥施加时间。造林后的底肥施加时间一般是在秋季,也就是坚果收获后、入冬前进行,保证底肥和土壤充分混合。3.2.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是对基肥和追肥来说的。基肥施加方法是在榛子树灌丛下撒施,撒施后用浅土覆盖,确保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之后再进行一定的水灌溉;追肥施加则是在榛子树灌丛下撒施化肥,并适当加深土壤翻松深度,确保化肥和土壤充分混合。此外,也可以根据种植情况采用喷雾施肥方法,将化肥和水配制成溶液进行喷施。3.2.3肥料施加量。肥料施加量要根据榛子树的树龄大小、土壤肥沃程度等多种因素确定。如果种植土壤为沙土,则可以适当增加有机肥施加量,如果种植土壤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则可以适当减少化肥施加。按照追肥的有效成分,幼龄阶段的林地可以施加氮肥4kg/667m2、磷肥8kg/667m2、钾肥8kg/667m2;成熟林地则可以按照氮肥8kg/667m2、磷肥12kg/667m2、钾肥4kg/667m2的标准来施加。
3.3水灌溉管理
3.3.1灌溉时间。水灌溉一般是和施肥同时进行的,在榛子树生长前期水灌溉2次,第一次在破土发芽前后,第二次在6月初,可适当增加水灌溉量,确保当年榛子产量。此外,如果6月降雨量较少,还需要进行第三次水灌溉,保证种植土壤墒情足够,在多雨季节,还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林间积水过多[3]。3.3.2水灌溉方法和灌溉量。根据榛子林地的分布区域和种植密度情况,采用合理的灌溉方法。如果榛子林地位于丘陵地区,则要选择喷灌形式,保证根部土壤浸湿深度在37cm左右,水灌溉后根据土壤板结情况,及时进行松土,去除杂草。在进入7月多雨季节后,要提前做好排水工作,在林地周围开挖相应的排水沟,保证多余降水可以及时顺利的排出,不会过多堆积在林地,对榛子树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4病虫害防治
3.4.1白粉病及其防治。白粉病是榛子树林地常见的一种病害,榛子树染病后,叶子表面会出现黄斑,随时间推移黄斑会逐渐长出白粉,病斑背面绿色褪去,叶子颜色变得发黄扭曲,过早脱落。病情严重的话,染病部位的嫩芽难以顺利展开,榛子树枝梢部位出现白粉现象,木质化延迟,生长缓慢,对温度的敏感性变强,果苞染病后,也会出现白粉现象,果苞颜色发黄且形态扭曲。对于白粉病的防治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物理防治就是定期观察病情,及时将残枝败叶清除,并将中心病株丛拔除,并对种植密度进行控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榛子树整体抗病性;化学防治则是喷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是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混合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但是要注意,石硫合剂使用要保证林地温度合适,尽量在春季进行,夏季不可施用,以免药害发生。3.4.2象鼻虫及其防治。榛子树主要的虫害之一就是象鼻虫,该虫害对榛子树的危害十分严重,会直接导致榛子树减产[4]。该虫害会对榛子树的嫩叶、嫩芽、嫩枝造成集中破坏,导致榛子树新树梢难以正常生长,成虫还会对果实幼果造成危害,对幼果内的幼胚进行蛀蚀,使得果实内部出现干缩状幼胚,果实停止发育食用品质降低,出现过早脱落现象,而且严重的话还会全部吃掉果仁并在内部排泄粪便,出现虫果。对于象鼻虫的防治也是以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为主。物理防治是人为观察榛子树生长情况,在虫果没有脱落之前,提前进行收获,并对害虫集中消灭,并将过早收集的虫果集中烧毁;化学防治则是以化学药物喷施为主,喷施时间一般是在5月中旬和7月中旬,以消粉剂为主将成虫毒杀,药物喷洒量一般控制在1kg/667m2~1.5kg/667m2,喷洒时要均匀全面,确保药物效果最佳发挥。
4结束语
榛子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坚果树种之一,它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在多种种植条件下生长。做好榛子育苗和造林技术的应用管理,可以实现榛子种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保证每个生长阶段管控措施到位,使其产量和品质得到保障,从而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学申.大果榛子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17):141-143.
[2]卜鹏图.榛子的育种与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20(12):7,10.
[3]张炳琳.浅谈平欧大果榛子栽培与管理[J].农家参谋,2020(11):104.
[4]胡延峰,毛士海.榛子播种育苗和栽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8):71.
作者:于温都苏 单位:内蒙古扎赉特旗神山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