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机械课程论文(共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原则是,以本专业就业岗位为目标,分解不同岗位工作流程,围绕主要工作内容,设计“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按照综合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设计课程内容。这就要求在实施课程改革前应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掌握本专业不同岗位的真实工作流程和企业对专业英语需求的具体方向和程度,同时收集第一手资料。在项目设计中,遵循一定方法:从小到大、从简单到综合,项目可以是完整的产品,也可以是产品中的一部分,从工作实际出发,选择知识内容[3]。
二、机械专业英语课程改革
1.教学手段改革现行的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笔者通过对几年专业英语教学总结认识到,学生听不懂是导致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英语听不懂,还有英语描述的专业知识也不懂。究其原因,部分专业课开设滞后于专业英语,对于课程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此问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将专业知识以图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感性认识,然后讲解专业英语方面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铸造时,先将铸造相关知识以图片和动画形式展示,如图1所示,再引出相关专业英语知识,进行中英文对照教学,学习效果比较好。因此,在专业英语课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专业一体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将学生转化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学习机械专业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应用能力[1]165。
2.教学内容改革学科体系下教学内容的选取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知识传授。现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侧重能力培养,教会知识不等于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专业英语课堂效果的提升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4]。比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目前主要从事的岗位为一线设备操作工,即按照图纸要求,加工零件。在此工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国外机械图纸,这些图纸的标注说明等可能都是英文的,那么我们就要求毕业生具备读懂国外机械图纸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安排国外机械图纸认识,融入不同国家机械图纸绘制标准规范及快速读懂国外机械图纸的相关技巧,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在工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国外机械产品选型问题、进口机床操作问题、机械产品英文说明书阅读问题、进口设备英文维修手册阅读问题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工作岗位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乐于学习,变被动为主动[5],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是现阶段高职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将此理念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英语课程,通过试点改革,教学效果较好[6]。然而,高职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探索改革途径和措施,以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李会荣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机械课程教学
一、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的定位分析
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体系,是一个开放、循环的课程运作系统,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课程体系涉及到多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包含了课程理念、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目标等,是机械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石,是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的起点,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坚强后盾。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应该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达到学生毕业就可就业的目标。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的理念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所以在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围绕专业人才规格,实施系统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保证培养目标能够有效实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对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安排进行系统地筹划,及时对课程进行更新、改造,不让在校学生的技能与社会脱轨,努力实现课程的先导性、适应性及开放性。在基础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必须按照预定的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开展教学过程,达到高职专业基础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目标。评价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能够检查教学分析、培养目标、管理方法是否按照预定轨道实行,并及时做出相应改变。
二、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的指导原则
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中,对高职课程的定义是: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高职课程不管是理论体系还是实践体系,均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因此,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体系必须突显职业能力。沿着应用主线对不同岗位的技能人才实施相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明确各个层次能力培养的要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确保各项能力都能够达到工作岗位的需要。将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相结合,既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又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就必须突显高职教育本身的特性———应用性人才。要求在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替换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现代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以就业导向为目标的原则。从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来看,毕业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合格,且理论知识水平不及中专生,致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堪忧。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坚持以就业导向为目标的原则培养机械专业类学生。因此,在客观上就要求高职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体现出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努力填补市场的空缺,让学生就业不再是难题,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就可就业的目标。这样,能降低社会的就业率,保证社会的安全稳定。
3.坚持课程体系开放性的原则。所谓开放性原则,是指课程建设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应适当融合其他专业的知识,交叉学科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面,充分培养学生的其他专业技能。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课程,扬长避短。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知识面,以及综合知识水平。所以,在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中,应该坚持课程开放性的原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坚持教学内容整合性的原则。所谓整合性原则,就是在预先设定的基础课程上再进行叠加、组合或融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且灵活适用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必须要明确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职业化的教学;其次结合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益;最后,运用模块化的组合形式,将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或多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在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实践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夯实理论知识基础,提升实践技能水平,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使课程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大使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职教育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国家把高职教育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快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良好,与其行业、企业、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澳洲、德国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高职教育极具参考价值。当行业、企业没有完全参与高职教育时,政府和学校应主动、有方向地发展高职教育。国家应该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注重高职教育,建立和完善发展高职教育的运行机制。例如,在德国有“双元制度”,在澳大利亚有TAFE,我国应该在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运行机制。在高职院校方面,必须加强教学管理,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时时刻刻关注社会需要的人才,让学生了解技能人才的动态情况。
1.校企合作、院所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传统的办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理论知识,学生在讲台下计算数据,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很难满足岗位的需要。高职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因此,学校方面应该与企业进行合作,签署人才培养计划,实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院所合作的开放式办学模式。(1)探索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不但能够让学生无就业之忧,还能让企业得到有用的人才,加大了学生实习实训的空间。制定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时,可邀请行业、企业的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开发,协议合作,互惠互利。机械专业类学生毕业之后,就可去企业工作继续深造学习,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极大帮助。(2)通过学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创办教学体系。学校和科研单位之间以项目开发为纽带,将学生输送到科研单位,由专家或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工程立项、设备采购、技术立项等环节,学生不仅学会了技术,也学会了管理,提高了综合素质。(3)将一些闲置的教学实习基地组建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内部可设有专业相关性的开发应用经济实体,投入少、成本低,风险也小。这样一来,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促进校办产业的发展,减少产业建设的投入。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与科研院所联合成立虚拟高科技园,多方面合作、多方面融资,通过项目吸纳资金,以便开发和规划同时进行,达到资金链不断的目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公司既能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基地,也能为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在项目开发中,让学生参与进来,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
2.明确办学宗旨,理清办学定位。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以能力为本位必须要明确办学宗旨,理清办学定位。高职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再是走学术性的道路,它跟本科教育和中专教育都有所差别,应该按照高职的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培养技术应用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明确自己的技术定位,适应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就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办学定位。在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注重的是技能,如果他们走学术性的道路是比不过本科院校的。而相比于中专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学习的技能也就更加高级。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才是高职培养人才的办学定位。因此,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教学体系也应该以能力为本位来构建,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是对学科本位思想的重大突破,是对传统高职教育课程建设重理论轻技能的纠正。我们提倡能力本位,在高职教育中应充分体现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交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不但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但有利于培养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的高级技能应用人才,而且能够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是势在必行的。
作者:薛小君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高职机械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件内容的处理
多媒体的授课模式因其逼真的形象、生动的视觉、悦耳的听觉而为大部分教师所采用。采用这种模式就无疑要用到授课的课件,所以课件质量的优劣就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通常选用教材配套携带的课件比较方便,但也不能拿来就用,一定要结合自身课堂的特点对课件进行编辑整理,和教材内容的取舍达到一致。此外,对于一些讲课中要用到、便于学生理解的视频,而携带的课件中没有的,要提前准备好并分好类,以便讲课当中需要时可以随时取用[3]。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基础知识的讲授互动为主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而高职学生本来就存在着基础相对差一些,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也就很容易会出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却已经神游千里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讲到某部分内容的时候给学生提出问题:“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熟悉的东西是采用了这种结构?”之后再把课前准备好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机构的活动视频放给学生看。例如讲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时,先不给出是如何分类的定义,先让学生观看不同种铰链四杆机构运动方式的视频,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感受到各种不同铰链四杆机构运动方式的不同,这时再给出分类的定义,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更会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2.知识消化理解学生活动为主
针对这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和现实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的特点,抽出一点时间来让学生观看工厂里常用的自动系统的视频以及中央10频道的《我爱发明》节目的经典内容。可让学生针对观看到的视频节目思考、讨论在生产生活中有实用价值的各个机械环节都运用了我们讲到的那部分知识点,以及是运用的原理是什么。例如,在让学生观看自动组装机传动系统的时候,学生会观察到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能够实现自动组装功能的系统,其实其主要是综合运用了我们学过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槽轮机构、凸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的结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消化吸收课堂所讲的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到所学知识的用处,这样也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
3.知识的运用、技能的训练以实践为主
所有知识都讲解完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一整周的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在这一周的时间内,安排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设计一款适合的减速器。通过这一周的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及其采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如何查找和运用有关的技术信息及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为学生到工厂以后能够更快地上手打下了基础。总体看来,通过第一步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点,第二步了解知识点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第三步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地能让学生从知识的了解、掌握到消化吸收再到具体的应用,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
作者:周玉芳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