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房屋建筑工程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工程状况
目前,在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一般采用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房屋结构的承压性、耐久性、防火性和可模性都非常先进,但是,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在一些天气因素的干扰下,极容易产生裂缝,从而使房屋建设的质量不达标。针对这一难题,技术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技术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它的施工原理是,在施工期间,保留临时变形缝,随后,用高一等级的膨胀砼浇筑补齐,这样,便可以使缝隙消失,建筑物便成为连续整体的无变形缝结构。这便是后浇带施工技术。通常情况下,为了防止因混凝土收缩时应力过大而导致建筑开裂的状况发生,可进行后浇带区域的封闭浇注施工方法。因为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施工状况,也包括因技术或者天气原因而造成建筑的不达标,因此,会对施工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成熟发展。
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类型
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原因,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例如,在建筑的实际施工中,为了防止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主楼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过大而引起交接处的混凝土裂缝,工作人员一般采取沉降后浇带,减小沉降差;因为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在浇注和养护期间,工作人员一般采取收缩后浇带的方法来收缩凝结裂缝;最后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高温天气下,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会应应力过大而加大裂缝程度,因此,必须采用温度后浇带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降温,这种方法称之为温度后浇带。结合上面所提到的三种实际状况,可直接将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总结成三种类型,一种是关于沉降差的沉降后浇带;一种是关于养护期的收缩后浇带;一种是应温度要求的温度后浇带。后面,会在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实际施工和操作中,根据不同的状况,对这三种施工方法和类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3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准备和要求
在具体实施和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施工对象都是刚刚完成的混凝土工程,因此,对后浇带施工会有一定的准备和要求,以便顺利完成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技术。下面,就将具体来介绍在后浇带施工技术中,有哪些必须的准备和要求。
3.1对后浇带预留缝的准备要求
根据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相关要求可知,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后浇带的预留缝的设计将沿基础长度,每隔一定距离,便预留出一定面积的后浇带预留缝,并要求预留缝的缝宽不小于800mm,并设置在柱距的3等分的中间范围。如果后浇带处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不稳,那么,后浇带便可做成平直缝,使结构主筋不会在缝中断裂,否则,便要按照相应的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以便达到施工的质量要求。因此,在对后浇带的预留缝进行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结构设计人员进行的专门深化设计方案和要求,对预留缝进行严密的施工操作。
3.2对后浇带施工的混凝土材料要求
在对后浇带的预留缝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和成功操作后,接下来,便开始考虑如何对这一后浇带预留缝进行材料上的施工了。因为混凝土自身具有的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在对后浇带预留缝的施工中,一定也要将这一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内,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具体来讲,在对预留缝进行施工之前,会通过专业的试验手段方法对后浇带预留缝的混凝土材料进行一些参数、强度和水泥质量方面的检验,以保证在对后浇带的预留缝进行填充时,能将混凝土的膨胀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除了对预留缝混凝土的膨胀率进行专业严密的试验和测试外,还会对拌制混凝土的水泥进行检验,一般采用现行通用水泥的国家标准实施相关参照,如:不得使用含有硫铝酸盐水泥、铁铝水泥等化学成分过高的原料水泥。还有一定要确保在填充后浇带的预留缝是,每一平方米的原料混合密度和配置,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厘。同时,还要注意在拌制的过程中,要适量的掺入早强减水剂,并保证足够的拌制时间和力度。
3.3对后浇带施工的一些具体要求
除了上面提到的对后浇带施工的一些材料的硬性要求,下面,还有一些具体的施工具体操作要求要介绍。例如:后浇带预留缝区域要与周边两侧的预留面积进行严格控制,在对预留缝进行混凝土封闭浇注前,防止残留的一些残杂物,对相关区域进行洗刷和清理,要保证预留缝的清洁度。在填充物的材料选择上,浇注的混凝土应采用无收缩特性的水泥进行拌制和填充,对及时对浇注后的预留缝进行合理的浇水养护。关于跨度内的模板支撑体系,在浇注了预留缝后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不可进行拆卸,同时,一定要注意后续的浇水保养,以免发生其他异常状况。
4关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
4.1施工时间的注意事项
通常在后浇带的施工状态下,它的一般作用和功能是用于解决混凝土施工的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均是因为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注一定要等到混凝土完全收缩变形后,即保证混凝土不会因为自身和外界的因素再次发生变形,而这一时间跨度大约是混凝土施工后的两个月左右。这个时候,混凝土大约已经完成了70%、80%的收缩变形。另外,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主楼和裙楼之间的沉降差过大,会导致收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有很大的区别。针对这种情况,通常会等到主体结构封顶后再进行预留缝的封闭浇注。这就要求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要先行施工,释放大部分的主楼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来预估高层建筑结构的后续施工操作。
4.2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流程大致分为:拆除、清理杂物、钢筋除锈清理、整形绑扎、模板架设、验收和浇筑砼浇筑这七个步骤。那么,在这几个步骤中,要注意的问题也不少。例如:在清理预留缝中的杂物时,要将梁板后浇带内的流浆和多出的水泥块凿清除干净并凿直,保持便面的平整光滑,清除预留缝中的所有垃圾。在对后浇带预留缝的清理检查工作做完以后,在由检测机构单位验收合格后,形成验收文件,便可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建筑工作。这也是后浇带预留缝施工的关键操作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在浇注预留缝时,振棒落振点先振两侧,后振中间,多点轻振捣实抹平,并及时清除余浆。在完成对后浇带预留缝的具体浇筑工作后,也要派遣工作人员巡检绑扎是否结实,模板是否变形、松动、爆裂等。如有,要立即停止浇筑工作,并及时对模板和绑扎进行抢修。
5结束语
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筑过程中,解决了混凝土热胀冷缩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混凝土的实际施工中。这也造就了质量关的把守,才能建造百年坚实的建筑工程。
作者:武春林 单位:太原市建工兴达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篇:民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民用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分析
1.1房屋建筑预应力孔道的布置技术
在对房屋孔道的建造过程中,所选用的钢筋筋孔的直径,最好要比钢丝束和钢绞线的直径大5-10毫米,而且孔道的面积最好要超过预应力筋孔面积的两倍以上。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所选用的预应力筋孔直径的最小值,要大于粗骨料直径的四分之三以上。在对曲线筋孔的建造过程中,在上下方向上,要确保径距大于孔径。而在进行振捣施工时,要确保在水平方向上的径距是孔径的1.5倍以上。
1.2房屋建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施工技术
对建筑物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建造过程中,其技术要求主要表现在,具有较大的施工跨度、具有较高的高度以及较重的重量,所以在进行施工建设中,要特别的重视预应力筋张拉以及建筑物所要承担的载重等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物的整体设计时,要对建筑物所要承受的重力做准确的计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在对框架梁的设计建造时,要重视地基的施工建设,以避免出现由于地基的下沉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在房屋的建造时,所选用的预应力框架的底模值相对较小,只能够占到全跨长度的1%-5%。而且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所选用的模板都会被拆除,这样才能确保筋张拉力能够发挥出作用,才不会对整体的建筑结构带来威胁。
2预应力施工技术的要点及质量控制
2.1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工程的建设中,预应力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采购预应力筋时,要慎重的选择生产企业,不但要考察生产企业的生产资质,同时还要要求生产企业出具相关的质量报告,只有通过审核的企业,才能进场。在预应力筋入场后,还要进行抽检,不但要检查材料的外观,同时要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只有检测全部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预应力筋在选择锚具、夹具时都要按照要求来选择,而且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对于锚具、夹具、连接器等也要进行抽样检查,在达到要求后才能被使用。
2.2预应力筋下料、制作固定端锚具
要按照工程的要求来制造预应力筋的长度。在完成锚具的制作后,需要及时的运送到施工地。其中必须要强调的是,钢绞线的长度是其结构长度、张拉缓冲长度以及误差的和值。对于已经完成的钢绞线,要确保没有出现死弯;而且所有的钢绞线要按照长度不同来分类放置;在完成所有的工作后,要对钢绞线的数量和长度进行确认。
2.3预应力筋的垂直位置
在竖直方向上要用固定架来固定预应力筋,要确保预应力筋没有出现歪斜。在固定好后,要在波纹管的顶端来安装泌水管。在安装泌水管时要在波纹管的顶管钻出直径为20毫米的孔径,然后用塑料压板和海绵包裹,而且要用铁丝来固定,在接头的周围要用胶带来密封,以避免泥浆的渗出,在所安装的塑料板上连接直径为25毫米的圆管,同时要将圆管延伸至500毫米,以用作泌水管。
2.4锚垫板的安装与固定
要在波纹管端用锚垫板来包裹,同时要固定在柱筋上,要确保所固定的锚具要深入到构件中。预应力筋和张拉端以及固定垫板要保持垂直的状态。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要确保张拉端的垫板在构建内部,同时要用泡沫来填满。
2.5预应力孔道灌浆
在对预应力孔道灌浆的研究中,要在完成预应力筋张拉后,才能进行灌浆,这样才能发挥其效果。若是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不能及时灌浆,应当加强养护工作,防止锚固装置与钢绞线生锈导致滑丝的情况。孔道灌浆的质量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在还未灌浆之时,应当严格检查压浆机,并且检验。
2.6混凝土浇筑及注意事项
在完成预应力筋的穿束后,要对管线的数量、型号以及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修补过的波纹管要进行重新的检查,只有在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格外的注意,避免出现振动棒和波纹管的接触。对于工程的关键部位,应该使用小型的振动棒来密实,以防止出现孔洞,从而引发张拉事故。在实际的浇筑时,要事先预留出混凝土,以完成对张拉力强度的测试。在完成所有的浇筑工作后,要做好清洁工作,将垫板上的混凝土全部清理干净,以完成锚具的安装。
2.7预应力筋就位固定及留排气泌水孔
预应力筋在竖直方向上要使用固定架来固定,同时要防止预应力筋在水平方向上出现歪斜。在完成固定后,要将泌水管安装在波纹管的顶端。要预先在波纹管顶端钻出直径为20毫米的孔径,然后用塑料压板和海绵包裹,而且要用铁丝来固定,在接头的周围要用胶带来密封,以避免泥浆的渗出,在所安装的塑料板上连接直径为25毫米的圆管,同时要将圆管延伸至500毫米,以用作泌水管。
3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预应力技术在加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加固主要是经过补强器件与和改造结构实现凝固化,加强承载力与使用年限,从而达到建筑设计的标准。主要有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以及体外预应力加固等等加固方式,其实重新改造是为了降低加固时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在结构器件上先施加预应力来承受其中的压力,彼此产生作用力,在初弯矩时的预应力不断降低,从而加强了设备的承载力与应变量,并且在加固施工中有效使用。
3.2预应力技术在受弯结构中的应用
对于预应力技术在受弯结构中的应用,碳纤维的简单化与高强度有效应用于加固施工中,并且可使用粘贴碳纤维片材。不过还未进行加固处理的时候,内部结构就产生了最初的拉应变和压应变,等到超出受压能力范围时,就会超过构件的最大的承载力。碳纤维片材是按照混凝土的应变增量作出分析,若出现应变量大,那么就会淘汰那些受力较小的构件,造成了内部构件的损坏,就完全失去了其作用力,无法达到经济效益。不过可以在粘贴碳纤维片材时及时对其施压,产生初始拉应力,才能有效提高碳纤维片材的应力,达到预应力的使用效果。
4结束语
所以说,预应力施工在房屋建设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不但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还扩大了使用空间。作为施工企业,要根据房屋建筑的发展水平,来提高人才的基础能力,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性的管理,提高企业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达到国家标准的效果。
作者:李云祥 单位:太原市建工兴达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篇: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1转换层的具体应用
转换层一般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高层建筑中,往往会在建筑物的中上部分修建小开间,在下部修建大开间,两者的建筑结构与其分布都是截然不同的,而转换层作为中转的建筑结构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进行相应的布置。高层建筑在下层的大开间的建设过程中一般在布置的时候会优先选择强度较弱的类型,比如框架柱等,而上层的小开间的建设则相反,会优先选择刚度较为强的部件,比如剪力墙等。这样的布置会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并且在地震情况中会产生更加复杂的力的效应,因此需要计算出薄弱点进行加固或者通过转换层进行框架柱和剪力墙的中转。目前我国建筑业中较为常用的手法是通过转换层将建筑物的受力点进行改变,计算转换层的布置位置从而使建筑物上下两部分不同结构的力在发生转变的时候能够得到较好的传递。转换层的具体布置是需要详细严谨的计算才可以实际布置,这是因为其位置分布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整体的抗震能力,太高或者太低都会使得转换层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经专家实际验证得出如下结论:转换层的位置布置在一定程度内是越低越好的,其位置越高,上下两层不同结构之间的作用力越是容易发生冲突,并且与此同时还会发生结构上的刚度变化,也就是说墙体很容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变,而建筑体的材料这时候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如果是较好的材料,就能够承受更多的弹性形变,能分担转换层的压力,而较为一般的材料就很可能会在力的作用下突破弹性形变的极限从而产生裂缝等危害,最终导致整个墙体都发生损坏,而在建筑物中往往每一结构都是互相影响的,如果剪力墙产生了裂缝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就很可能导致框架柱承受的压力也变大,从而产生安全隐患,甚至整个转换层的墙体都会有损伤,而这样的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是不能保护住户的人身安全的,因此国家在此方面的修建理念中也作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在高层建筑物的修建过程中,转换层的布置工作不宜在8度以上的地区进行,并且即使在八度的地区修建转换层也要限制在三层以内在七度以下的地区修建转换层时候可以因地制宜适当增加一些层数,但也不宜过高。在某些情况下建筑物必须采用高位转换的方法才能保证上下层的结构转换正常运行,此时应该将转换层下方小开间内的结构严格控制,实地考察其可能发生的弯曲以及轴向变形等因素,多方因素结合考虑才能开始实际施工。
2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具体要求
建筑物的结构建设都是因地制宜的,需要通过多方考察,不同的工程其对建筑物的具体要求也多有不同,在地基建设中也要加以改变,总而言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地基的基础施工的进行与框架柱和剪力墙的布置就有很大的关系,其布置不仅需要满足用户以及工程师和建筑公司的建设功能要求,还需要满足国家对建筑物的具体规范才可以进行实际施工。通常情况下布置有转换层的建筑都是将剪力墙布置在上方,其下是局部剪力墙和框架柱的结合结构。具体如下:
2.1垂直方向的结构布置
垂直方向上的力的作用最容易令建筑物形成相应方向的刚度变化,而在发生地震作用的时候就很容易变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薄弱点,因此对此方面要进行相应的加固工作,与此同时在修建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我国出台的相关法案中规定,高层建筑的修建工作,要计算上下两种结构的刚度变化,以等效的刚度为标准进行具体的施工要求。在结构的布置上也需要最优先保证下层的大空间能够有足够的延展性、刚度等特性,一般加固工作都是针对各种物理特性进行的。(2)转换层的布置工作应该以简练为主,不宜太过复杂,因为在上下结构的力的传导过程中,简单直接的结构往往能更好的起到疏导作用。比如在布置框架柱和剪力墙的时候就应该尽量以一条主向的方向进行传导,如果分支过多可能就会导致建筑物的某些结构压力过大从而产生隐患,因此需要尽量避免次级量以及更多力的方向转换。还有在剪力墙等布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竖直方向上的承载力过大的情况,因此在此处不宜设置门洞等结构,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加固地层的剪力墙等结构部件的强度。
2.2水平方向的结构布置
水平方向的布置应该配合整体的建设要求来设计,具有优秀的整体性,对于修建过程中的对称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比如在建筑中可能有一些较宽和较长等并不均匀对称的地方很可能形成地震过程中的薄弱点,因此在其中需要设置一些伸缩缝等结构来平衡结构,并且在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还可以兼做抗震缝。经过实际研究表明:在高层建筑中,一些不平衡均匀对称的地方,在地震过程中会承受更多建筑物产生的扭转效应力,而这时候如果不提前做相应的加固工作就会使得其结构产生严重的损害,因此在水平方向上的对称布置是抗增强震性能的重要举措。
2.3转换层的结构布置
(1)转换层是位于上下两层之间的特殊结构,它既可以看作是上层的基础结构,又可以看作是下层的顶层结构,因此起到了中转的作用。转换层的布置能够使得建筑物在上下两层不同结构的冲突力中得以平衡,因此其布置是需要在对建筑整体要求以及实际建设情况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始设计的特殊结构。建筑物的不同结构其中的刚度和承载力都有所不同,而如果两种力直接接触就可能会使得建筑物发生不可逆的形变,而转换层就是为了避免两种力直接接触而存在的,并且转换层能够使得力的传递简单化,不会发生多级传递从而加大建筑物的内部压力的情况。(2)转换层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性是因为其特殊的结构决定的,目前我国高层建筑中使用的转换层结构大多是梁式转换结构,其结构在力的传导方面具有非常优越的特性,并且此项技术也已经趋近成熟,因此能够较为稳定的设计和修建。然而梁式转换结构虽然在修建后能够较为简单的进行力的传动,但是在修建过程中却有诸多限制,对于建筑团队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在修建之前就需要对整个建筑物进行应力分析实验,计算出建筑物中存在的各种效应力的大小,在计算完成后还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钢筋等材料的配置,从而最大程度加加固结构,防止危险的发生。(3)具体的计算效应力的过程是通过框支剪力墙结构完成的,这是我国较为常用的一种建筑物种的空间受力体系,并且容易将建筑物中的薄弱受力点更为形象的表现出来,再加以结合计算机模拟软件,就可以将建筑物的整体特征都标注出来并进行分析计算。
3结语
我国在高层建筑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程序已经逐渐成熟,此项技术在业界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此结构在修建过程相当复杂导致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并且在除了材料的选择外,其内部结构也可以多加整改从而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抗震性能以及各种物理特性,最终达到令框支剪力墙结构能够更大程度上载建筑业中普及的目的。
作者:罗嗣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