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工程管理应用探究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供应链下建筑工程材料采购管理探究
摘要:材料采购是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工作,通过材料采购,向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要的各类材料,如水泥、钢筋、管材等。材料采购会形成大量的成本支出,往往能占据工程造价的一半以上。因此,就需要对材料采购做好管控,降低采购成本。在供应链视角下,企业采购工作应当加快采购供应链的建设,从传统分散的采购模式中脱离出来,构建起体系化的采购模式。本文立足于此,首先针对供应链视角的采购工作进行论述,然后反思建筑企业工程材料采购在供应链视角下表现出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采购管理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给业界同人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企业;材料采购;供应链;采购管理
1前言
建筑行业是重要的支柱型经济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推进,建筑行业发展规模逐步提升,这同时也增加了建筑市场内部的竞争。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苦练外功”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之外,还需要“兼修内功”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其中材料采购管理就是需要特别关注的要点。通过对材料采购的管理,降低采购成本,这有助于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提升经济效益。所以,作为采购工作者来讲,就需要对材料采购管理加强研究,将供应链这一理念运用起来,融入采购管理之中,推动材料采购的优化构建,降低整体采购成本。
2供应链视角下的采购分析
2.1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Supplychain),根据业界的研究,可以认为供应链是指在生产或流通过程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由此构建起来的网链式结构。供应链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结构,而是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呈现,主要涵盖了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和资金流通等流程,每个流程各自具有不同功能,也具有不同的流通方向。物资流通,这是供应链中的主要流通过程,是物资商品从商家流向消费者的流程,其中还涉及批发、物流、零售等不同环节。商业流通,则是商业层面涉及的相关内容,包含了接受订货、签订合同、合同执行等。信息流通,则是交易双方或多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价格信息、数量信息等。资金流通,则是交易主体之间的资金流动。总的来说,供应链是市场营销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这对于企业采购工作来讲,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需要对此形成认识。
2.2采购与管理
采购,就是依据实际的物资需求,通过一定的渠道,面向生产厂家购买所需物资的相关工作,这是生产资料从供应端向制造端转移的核心流程。不仅如此,采购还涉及很多其他的工作,如物流运输、产品包装、储存等。采购的核心本质,就是物资的所属权发生了转换,在这一过程中,也涉及对应的资金转换。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主要业务是工程建设,而工程建设会使用到很多不同的物资材料,比如水泥、钢筋、管材、电缆、机电设备等。为了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那么就需要保持物资供应充足和及时,这就需要确保采购工作和工程建设形成对应。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将材料采购的成本降下来,尽可能减少采购成本支出。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落实管理工作。采购管理,就是针对采购工作所进行的管理,涉及采购价格控制、采购数量管理、材料质量管控、物流运输管理、库存管理等多环节的工作。通过采购管理的执行落实,能够切实提高采购工作的水平,使其发挥出显著效益。
2.3供应链采购
在供应链视角下,采购工作需要建立起供应链采购体系,要从传统的采购模式中摆脱出来。依据采购工作的实际发展来讲,传统采购模式存在较多弊端。比如招标采购的模式,以招投标的形式,面向企业进行采购,这种模式的流程较为烦琐,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一定成本,这和简化采购、降低成本的要求存在不契合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立足供应链,建立起供应链采购的新模式。供应链采购,就是建筑企业要建立起采购供应链,形成完善的采购渠道,在产生采购需求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供应链采购物资,不需要重复开展招投标工作,这样不仅可以简化采购流程,还可以节省一定的成本。不仅如此,供应链采购,还可以优化建筑企业的物资材料管理,减小库存压力,从而降低建筑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3建筑企业材料采购在供应链视角下表现出的问题
供应链视角下,反思建筑企业的材料采购工作,可以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3.1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采购体系
供应链采购体系和传统采购模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如效率高、成本低等,这符合新时期建筑企业发展的切实需求。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就应该推进供应链采购体系的建设,逐步取代传统的采购模式,推动采购工作步入新的阶段。然而,从目前建筑企业工程材料采购的实际情况来说,并未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采购体系。在建筑企业中,针对某些工程材料,建立了供应链,比如水泥、钢筋这些大宗材料,建筑企业都会确定长期的固定供货商。然而对于一些小宗、非标准的物资,建筑企业这没有建立起采购供应链,对于这些材料还是处在传统的采购模式当中。供应链采购只是覆盖了主要工程材料,对其他非主要材料的覆盖不足,这就导致供应链采购体系不完善,有待进一步优化。
3.2采购供应链彼此独立缺乏相互关联
供应链并不单纯是链式结构,高层次的供应链,应该是网状链式结构,也就是不同供应链之间,需要形成结合,让不同供应链之间保持协同和匹配。针对建筑工程建设来讲,在施工中对于物资材料的使用速度并不相同,有的材料使用快,有的材料使用慢,这样在采购时,对于使用快的材料,就要加强采购;对于使用慢的材料,则要放缓采购。在采购实践中,就需要保持二者协调,提升材料的使用率。然而在现实中,建筑企业采购供应链之间彼此独立,是以单链条的形式存在,不同采购供应链彼此之间没有形成有效交互,导致采购工作的协调不足,这就会影响到材料采购的整体效果。
3.3对供应商的选择不合理
建立采购供应链,需要对供应商合理选择,将可靠的供应商加入供应链的建设之中,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如果某个供应商不可靠,那么就会导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较大。对于供应商的选择,需要通过对多方面指标的分析,综合评定,如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要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确定最为合理的厂家作为供应商。不过,在当前采购管理实践中,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对供应商的评定不合理,将一些实力不足的厂家纳入了供应链,从而埋下了一些隐患。
3.4供应链管理力度不足
在建立起采购供应链之后,还需要针对供应链做好管理,确保供应链稳定发挥作用。而供应链的管理,主要包含供应商管理与供应链优化。对于供应商而言,在市场条件变化、企业经营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供应商的评级会出现变化,这就需要周期性评价供应商,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予以更换。而在供应链优化方面,这需要结合建筑企业材料采购需求,对供应链进行补充或是精简。从当前建筑企业的材料采购管理来讲,这些方面的工作,都体现出力度不足的问题,导致采购供应链的稳定性出现下滑,给采购工作带来影响。
4供应链视角下建筑企业做好采购管理的对策
针对建筑企业工程材料采购管理在供应链视角下表现出的一些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对此予以理解,把握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以供应链为导向,优化建筑企业采购管理,切实提高工程材料采购有效性。
4.1建立完善的采购供应链体系
在供应链视角下,建筑企业工程材料采购,需要建设起供应链体系,将各项材料的采购,都纳入供应链当中,形成完善的采购体系结构。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大宗物资、标准化材料的采购供应链建设。这就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发展,面向不同工程的材料需求,对大宗物资和材料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完善。另一方面,对于小批量和非标准材料,也需要建立采购供应链。这就可以立足电子商务渠道,依托电商平台,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常见,寻找可靠的小批量和非标准材料的供应商,建立起供应链。
4.2加强采购供应链的网链式构建
在采购管理中,还需要注意加强采购供应链的网链式建设,不能让供应链之间彼此隔离,要围绕工程建设,在不同材料的供应链之间构建起有机联系。第一,需要立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对各类材料的需求量、使用情况、使用时间等进行估算,编制出工程材料采购清单,在清单中要明确各类材料的不同采购时间、不同时间段的采购量等基本信息。第二,立足供应链企业,将采购清单提供给他们,让供应链企业依据提供的采购清单,按时准备好材料并且及时发货。第三,还需要关注到材料库存情况。因为工程建设还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建设进度偏离预期,这就导致材料使用出现偏差,产生库存过多或是库存告急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将材料库存情况融入采购供应链之中,基于材料库存,及时调整采购策略,确保工程材料的合理供应。
4.3加强供应商的评定和选择
为了保障采购供应链的有效性,还需要做好供应商的评定和选择。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需要依据科学方法进行评定,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定性分析,可以采用招标法、协商选择等手段。定量分析,则可以使用标准量化考核。比如标准量化考核的使用,针对待选供应商,从材料质量、供货价格、运输成本、企业规模、企业经营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综合评定企业实力,选择实力优秀的企业作为供应商。如果使用定性分析的招标法,则需由供货厂家提供具体的材料供应投标方案,通过评标专家组的综合评审,确定最优方案,然后将对应企业作为供应商企业。
4.4加强采购供应链的管理
采购管理的开展,还需要特别注意到对供应链的管理。首先,要定期对供应商做好评价。供应商的实力并不是恒定不变的,随着市场发展,供应商的材料质量、经营情况与供货价格都可能发生变化。建筑企业需要定期对供应商展开评价,将评价不达标的供应商淘汰,然后选择新的供应商。其次,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变化,会导致对工程材料的需求产生变化。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材料需求,要及时建立新的采购供应链。最后,要注意供应链整合。在不同工程项目中,会存在相同的材料需求。为了避免出现重复采购的问题,就要对不同工程的采购供应链进行整合,实现集中供应,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5结束语
总之,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工程材料采购,需要着眼于时展,将供应链融入进来,推动采购供应链的建设。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好供应商评定和选择,加强网链式供应链建设,完善供应链体系,并做好供应链管理,全面提升建筑企业工程材料采购的水平。
作者:邹红剑 单位: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优化探究
摘要:近年来,城市的建设和国内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各个行业迅猛的开展,尤其是与民众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建筑行业,建筑行业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整体效益,而且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这也为建筑行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其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是确保建筑企业整体效益的关键组成内容。基于此,本文围绕着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及控制的作用与意义,对现阶段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动态管理;成本优化
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变革,国内的市场环境愈来愈复杂,竞争力愈来愈大,建筑企业若想拥有自己的立锥之地,需要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品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现阶段的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状况来看,无论从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控方式还是审批流程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办法,让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成本优化控制更具科学性和高效性,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所提供的便利条件,明晰建筑行业未来的开展方向,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降低项目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对建筑企业的长久开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及控制的作用与意义
只有拥有稳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才能更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工程品质,而且也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自己的主动权。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相比于以往的管理方式更加的科学有效,而且灵活性更强,可以随着建筑行业的政策变革,对工程造价进行适宜的调整,避免因为固定的管理形式阻碍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中优势的发挥。与此同时,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是顺应新时代的产物,由于建材市场的产品品质和价格参差不齐,人工流动造成的成本增加和管理形式,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因为市场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很容易受到施工进程和施工品质的影响而发生变更,所以就需要结合施工中的真实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工程造价是评价建筑企业整体实力的核心参考指标,也是增加企业收益的有效形式。所以说,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是当前阶段最佳的管理方式,需要将其贯穿到工程项目中的各个施工环节中,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2现阶段工程造价和成本管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工程造价审批环节不严谨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和细节性较强的工作,所含有的内容较多,不仅有施工材料的选购和施工过程中的所产生的经费,还有财务核算以及项目预算。通常情况下,如果是一个施工环节会有比较清晰的审批流程,但是多项施工内容,整个审批过程是比较混乱的,各个部门之间衔接性较差,协调机制比较薄弱,给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增添了难度,降低了管理效果。
2.2成本控制方式不科学
成本控制是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两者之间联系极为紧密。很多建筑企业在成本控制方式的制定上,并没有依照工程的实际状况,导致成本控制方式缺乏科学性,而且成本控制体系是不健全的,一些企业会选择采购价格便宜的施工材料,想以此来缩减项目成本,这种控制方式不仅会影响工程的建设品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隐患,会限制建筑企业的进步。
2.3管理制度的滞后
工程造价与施工实际情况出现差异性是非常常见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制度的滞后性,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的模式不了解,不愿做出改变,一直采用的都是原有的管理方式,这不仅会影响成本控制的效力,而且还会降低工程造价的准确度[1]。
2.4管理理念陈旧
在以往的工程造价的管理观念中,更加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而忽略了其他关键环节的成本管理,如设计环节和竣工环节等。并没有全过程成本管控的意识,导致成本管控的效果一直打不到所期望的结果。而且,从当前的建筑工程的开展形式和施工时间来看,人员变化较大,提升了工程造价管控的难度,如果管理模式固定不变,管理观念陈旧,就无法适应市场的变革,就会造成造价成本管控缺乏高效性和科学性,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管控的效力和水准。除此之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也会影响造价的管控效果,从当前情况来看,很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都是走走形式,工作责任心不强,阻碍了成本管控工作的实施。
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成本优化管控办法
3.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整个工程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为后期的具体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影响整个工程造价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准备阶段包含了决策环节、招投标环节等。建设企业一般会利用招投标的方式来选取最适宜的设计方案、确定施工材料和施工企业。但是,要值得关注的是,在招投标环节一定要确保整个过程的公平与公正,杜绝出现徇私舞弊和私下内定的现象,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选择最佳的标底文件,在确定合作企业的过程中,要对各个投标单位的相关资质、信誉、价格和服务进行综合考察,选择造价适宜,性价效益最高的施工企业,为控制工程造价创设良好的条件,加强与施工企业的沟通频率,尽量减少工程造价的变更,做好准备阶段的所有工作,达成成本控制的优化。
3.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最容易被企业忽视的环节,其实做好设计阶段的成本管控对工程造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说,企业需要扭转重施工,轻设计的陈旧观念,要增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对设计中投入经费较多的项目内容进行仔细的审查,一旦出现不合理的内容,需要及时组织会议进行沟通和分析,制定更佳的解决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保障设计阶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另一方面,要在设计之前,对市场情况进行考察和调研,了解市场动向,在施工材料符合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成本。
3.3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责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充分突显出来,增强造价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责素养,避免形式主义的出现,同时,也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节约的意识,让工程造价贯穿在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中。
3.4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管控的最终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竣工阶段,不但要收集和归纳所有的竣工资料,而且要保证工程结算体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是决定项目效益的核心内容。一般状况下,最后的结算金额,是中标金额和变更经费和签证经费的总计,因此,需要对工程量和每一笔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组织专项成本分析会议,查看与财务预算、材料购进和实际使用情况是否一致,购进价格是否合理,如果出入较大,需要找出根本原因,保障竣工结算的合理性,避免企业受到经济损失。
4建筑工程造价的优化措施
4.1提升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的水准
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应该认可和重视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改变陈旧的管理观念,让全过程工程造价的优势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充分的突显出来,依据项目实际的开展状况,进行优化和创新;其次,在工程造价工作的进程中,需要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数据作为参考指标,来保障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运用先进的信息化动态管理模式和技术,提升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的水准[2]。
4.2合理的控制材料的用量
在确保设计目标和品质要求的情况下,需要对材料的用量进行合理的管控,利用定额管控、计件管控等形式,对材料和设备的消耗进行管控。第一,定额管控。通过消耗定额为参考指标,依据真实状况,设置限定额度的发放材料的制度。在标准的范畴内,分批次、分时间进行申请领用,如果出现超出规定额度所申领的材料,需要先询问具体原因,并进行核实,上交完善的审批文件,才可以领取。第二,计件管控。这是对所安排好的材料和设备的发放和收回的计件检验以及投料计件检验。第三,包干管控。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辅助零件,如钉子、钢丝等材料,需要依照工程的体量和施工环节测算可能需要的材料数量,然后转换为资金费用,交给工作人员包干管控。第四,指标管控。一般状况下,如果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需要执行计划管控和遵从指标管控的方式。参照原来工程项目材料所使用的真实数据,通过工程项目的需求和计划,设置材料申领的标准,以此来对材料进行合理的管控,从而实现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4.3创建完善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成本管控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成本管控的基础,其全面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不仅要给工程中的每一个工序制定标准,还要加强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防止出现造价管理目标不清晰,管理过程混乱等问题。若想提升管理机制的健全性,还需要增强各个部门之间配合度,使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性更强,有利于项目审查和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
4.4对成本核算进行严格审查
若想做好成本优化,就需要对成本核算进行严格审查。首先,以成本核算为基准,统计、真实、整合和确定全部的施工资金,通过成本核算的数据为核心开展成本预估、管控、预选和探究等工作。其次,要加强对成本的分析工作。在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以成本预算为参考标准,进行成本分析,找出不匹配的超出资金的根本原因,对每一项数据都要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
5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造价的管控与成本优化的重视程度,将其运用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对现场施工的监管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衔接性,才能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保证每一笔资金投入的合理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使工程造价更加的合理,确保建筑行业的顺利开展,促进城市的建设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谢颖.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20-22.
[2]王艳.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4):161+163+160.
作者:杜德月 单位:山东嘉诚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篇:BIM在工程建设中应用探究
摘要: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应用技术逐渐地融入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并展现出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这对于工程建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BIM技术的全称是建筑信息化管理,自从BIM技术被研发以来就得到了工程建设的青睐,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每个工程建设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BIM技术。由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地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发展,BIM技术作为一种科学且高效的先进技术自然而然的获得了科学家以及建筑企业的高度关注。在BIM技术出现之前,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依靠传统的手工或半自动的方式来进行工程管理。BIM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工程建设的发展速度,还对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造价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就目前来说,如何高效、科学的使用BIM技术推动建筑事业的进步是整个建筑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程建设与BIM技术的联系
1.1BIM技术简介从概念上分析,BIM技术就是通过建立信息模型来使建筑的整个流程更加清晰,该技术可以使信息更加的可视化。在工人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有效地采取信息化手段,从而对工程内部的实施形成有效管控。展开来说,BIM技术能够采集建筑工程中的各项指标和数据,并且该技术所采集的数据是实时的,这对施工活动的具体分析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免不了需要对结构图进行设计,技术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出精确的施工图,以保证施工活动正常进行。其中,REVIT就是基于BIM技术所研发出来的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构建结构轴网来设计施工模型,完成构建之后只需导入设计师完成的CAD图,这样一来就可以清晰地构建出来施工模型。通过REVIT设计出来的施工模型是一个三维的模型,这种三维模型不仅细节清晰,而且在修改设计方面也更加方便,这就是BIM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
1.2工程建设运用BIM技术的现状
BIM技术不仅仅可以用来设计建筑结构模型,还能够用来设计建筑的电气图,甚至微小到可以设计建筑中的插座以及照明系统。其实,BIM技术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这项技术是由美国的科技人员研发的。从该项技术问世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BIM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目前国内的很多建筑企业都在运用BIM技术进行构建。BIM技术不仅仅可以对建筑模型进行设计,它展现的优势是多方面的,该技术还可以对工程造价的计算进行预估和分析。现阶段,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将该项技术运用到了建筑工程当中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虽然BIM技术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由于我国将BIM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晚,因此,该项技术在我国工程建设方便的实施还属于初期萌芽阶段。国内BIM技术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发展和完善,而我国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BIM技术的研发方面增加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由此看来,该项技术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2BIM技术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科技应用
2.1优化工程量计量、计价
工程建设的造价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根据目前行业形势来看,工程造价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施工的成本太高,那么将会导致建筑材料的经济市场不平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建筑企业的收益。而当施工的成本过低,原材料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进而建筑的质量也会有所下降,这不仅仅会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企业的诚信度,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前景。如果对物资的费用管理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则会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造价预算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传统的工程量计算会导致各种意料之外的偏差,例如,当某项工程项目上月完成了300万元的产值,然而,实际成本才260万,但其中很有可能有某个子项工序预算为80万,而实际成本却超出预算变成了100万。由此一来,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分析某一个时间段所产生的费用,在进行造价预算的时候,分析研究人员需要将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拆分到每一个具体的工序中。近年来,通过BIM技术的融入,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该技术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工程建设在工程量计算方面的损失,并且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成本的控制结果。
2.2强化了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BIM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才能够实现传统工程建设所无法实现的数据共享。通过BIM技术不仅可以对工程造价的数据进行把控,还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用的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免不了有多方建筑单位的参与,BIM技术就为这些建筑单位建设了沟通的桥梁,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如果没有BIM的数据共享,在施工展开的过程中由于数据的闭塞,各个参与建设的建筑单位无法进行沟通和交流,将直接导致建设效率低下。BIM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建筑单位的工作效率,也实现了资源和数据的互换,使工程建设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3BIM技术在工程建设方面的设计应用
3.1电气图设计
一个完整的建筑需要多个组成元素,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能只设计建筑框架,还需要对建筑内部的电缆、空调等电气设备进行规划。在BIM技术问世之前,设计师是无法根据虚拟的建筑图进行电气设计的,只能等建筑框架构建完成之后再进行具体的电气图设计。然而,BIM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设计师可以通过REVIT技术所构建的模型可以直接对电气图进行设计。例如,设计师可以将空调管道以及电缆直接加入到REVIT技术所构建出来的建筑模型上。这样一来,建筑的整体效果不仅更加直观,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方便工人为电缆预留接口,这都是传统建设技术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3.2照明设计
一个完整的建筑不能缺少照明系统,传统的照明设计都是等建筑装修好以后再设计引线、回线,等灯具都挑选完毕再设计开关的高度。而BIM技术可以通过建筑模型直接构建出清楚的三维视图,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将线路明确的表示在图中,并且可以构建出虚拟灯具来观看具体效果。由此一来,不仅仅使建筑过程更加直观,而且减少了灯具不美观需要更换所带来的麻烦。BIM技术可以为建筑设计出一套完美的照明系统,经应用研究,BIM技术所构造的照明系统有着近93%的还原度,这种超强的还原度保证了照明系统的设计效果。
3.3协作-碰撞检查
BIM技术还有一个协作碰撞检查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是用来检查线路之间是否存在重叠,也可以检查建筑框架和墙体之间是否存在摩擦碰撞。由于线路重叠可能会导致整体线路温度过高引起火灾,通过BIM技术进行检查可以有效的防止线路重叠,这样一来就提高了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其次,BIM技术还可以检查建筑框架和墙体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碰撞,特别是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这种安全隐患所带来的危害会加倍。从前,技术人员都是采取最笨拙的方法将建筑的截面图一点一点的观察,通过观察剖面图来进行碰撞检查。这种传统的方法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剖面图无法直观的发现碰撞问题。而REVIT所构建出来的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地显示建筑框架与墙体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协作碰撞检查可以直接得出检查结果,不再需要人力进行观察,这种功能不仅更加高效,而且更加真实可靠。
4BIM技术在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优势
4.1BIM技术的协调优势由于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步骤十分繁杂,其每一步的操作都不简单,甚至还会出现不同操作步骤相互关联交叉的现象。由于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都是分包制,而许多分包单位都是独立的个体,各个单位之间的往来并不多,如果多个分包单位在一起合作可能会导致信息沟通不及时,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数据的偏差等现象,而这种情况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会产生重大影响。BIM技术中的协调优势可以从根源解决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带来的误差。通过该项技术的支持,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数据共享,实现各个建筑单位的有效协调。
4.2BIM技术的模拟优势
BIM技术不仅仅能够实时地采集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它还能够根据所采集的信息模拟出模型。这种模型的构建不受时间的制约,可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完整的模拟。此外,BIM技术还能够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将模拟的模型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找出其中的误差以及问题所在。模拟技术的开展有利于技术人员精准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技术人员的水平是有限的,一些微小的偏差难以用肉眼发现,而BIM在处理数据时具有高精度的特点,这就有效的解决了该问题。因此,BIM技术的模拟优势是传统建筑工程技术无法达到的。
4.3BIM技术的直观优势
BIM技术最深得人心的优势就是三维建模的直观性,在使用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时,技术人员只能通过平面图来向一线施工人员传达信息。而BIM技术的出现使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该项技术所构造的三维模型来向一线施工人员传达信息。平面图和立体模型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立体模型更利于施工人员进行理解和分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际施工的偏差,从而提高施工结果的水平。施工人员仅凭平面图是无法看出建筑框架和墙体之间的关系的,而三维模型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建筑框架和墙体之间的间隙,从而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墙体和建筑框架之间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碰撞摩擦。
4.4BIM技术的细节优势
BIM技术可以处理人工所顾及不到的精细数据,对于工程建设来说,任何一个数据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把握好每一个数据的精准才能够保证使施工成果的质量。BIM技术为施工人员对数据的审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审核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发现错误数据来建造出精确的数据体系。由于BIM技术有自动审核功能,如果各方面数据综合起来得到的结果与工程量计量所预算的结果不同就会出现报错,技术人员可以精确地定位到数据报错的工序。然而,在BIM技术没有应用之前,都是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一步步加减计算,这种人工计算方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无法察觉到数据出错的工序,而BIM技术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数据处理的细节问题。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工程建设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由于我国经济体系的改变,人民和社会对建筑工程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然而,想在工程建设中掌握发展优势是离不开BIM技术的。建筑企业需要提高对BIM技术的应用,确保工程建筑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蔚.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工程经济2017(06):13.
[2]杨家亮.探究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1.
[3]刘睿许燕.BIM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文献综述[J].项目管理技术2019(0):167.
作者:杨岚单位: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