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施工企业外币建造合同收入折算方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施工企业外币建造合同收入折算方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建筑施工企业外币建造合同收入折算方法

一、基本概述

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主要适用于提供建造、建筑、安装、修理修配及其他劳务活动或制造大型机械设备的业务。所建造或生产的产品通常体积大、建设周期长、价值比较大。

二、我国现有会计准则对建造合同和外币折算的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的规定,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对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对应的报表项目即可。

三、涉及两种外币结算的收入确认

在特殊情况下,境外建筑施工企业受当地市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建设资金来源方式等的影响,施工总承包方可能会要求业主方或者基于业主自身的要求在工程结算时,一部分用当地币(通常为记账本位币)结算,一部分用相对比较稳定、通用的其他一种或者多种国际结算货币进行结算(为了表述方便,用记账本位币以外结算的货币称为D货币),在这种情况下,由D货币折算为本位币收入,由本位币确认的收入折算成人民币的收入就变得比较复杂,截止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际工作,笔者以当地币即记账本位币和D货币同时结算确认收入为例谈谈报表收入的确认方法并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资产负债表日记账本位币预计总收入和当期收入的确认步骤。

(1)首先确定D货币的工程结算金额:建造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当前可确定流入企业的部分是工程结算部分,未来可确定流入企业的利益是未结算的部分。笔者认为,工程结算价款相当于外币非货币性项目,D货币的工程结算项目按照交易发生时的汇率确认并折算成本位币的计量金额,资产负债表日,未结算D货币的金额乘以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予以调整;(2)D货币预计总收入的确认:根据以上结算确认金额,该部分折算成本位币应确认的资产负债表日金额=D货币工程结算金额×交易发生时的汇率+D货币未结算金额×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一般情况下,有些单位对这部分金额可能采用合同签订时的历史汇率进行折算,但是我们知道,如果本位币对D货币的变动较大,最终工程结算金额与工程施工金额差异非常大,也会出现非常大的财务费用,成本与收入严重不匹配,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建设的财务状况。(3)确认以本位币反应的预计总收入,即本位币的合同金额加上D货币合同金额通过上述步骤计算的本位币金额,然后根据完工百分比计算当期收入。

(二)资产负债表日人民币报表收入的确认方法。

方法一、先确认人民币合同预计总收入,再根据完工百分比计算当期收入: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建造合同外币收入采用近似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报表金额,在汇率变动较大的情况下,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都要对近似汇率进行调整,但是上一期已经确认的收入不再按本期变动的近似汇率调整当期收入,而是将汇率变动产生的差异放在资产负债表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中列示或者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因此资产负债表日的预计总收入=上一期累计已确认的人民币收入金额+(本位币确认的预计总收入-上一期已确认的本位币金额)/人民币对记账本位币的汇率,以后各期以此类推计算人民币预计总收入,本期收入的报表人民币金额则按照完工百分比计算的开累收入减去截止上一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收入计算得出。方法二、先确认开累收入,再根据完工百分比确认预计总收入:第一步是根据记账本位币当期确认的金额及通常情况下采用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计算当期的人民币收入金额,第二步是用当期的人民币金额加上上一期开累确认的人民币金额计算截止当期的开累收入金额,第三步是用计算出的人民币开累收入除以按记账本位币确认的完工百分比倒算出人民币预计总收入,即当期以人民币反应的合同总金额。

四、只涉及以当地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结算的收入确认

一般情况下,在境外地区建设施工企业在确认合同预计总收入和当期收入时只涉及采用当地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来进行工程款的结算及会计等业务核算,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只需将外币预计总收入、当期收入按照准则规定采用的汇率折算及笔者以上所阐述的“资产负债表日人民币报表收入的确认方法”计算确认人民币预计总收入和当期收入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五、结论

收入的确认是反应企业期间经济效益、资金流入、经营成果的基础前提,随着国内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参与到国际经济大发展的洪流当中去,对于与真实反映各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理论体系也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笔者为此的探讨和分析亦会有不足和愚钝之处,但请阅者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帮忙改之,以使此论文涉及的内容更加完善和有所用。

作者:胡秀梅 陈世千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