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立足旅客出行情况设计铁路客站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立足旅客出行情况设计铁路客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立足旅客出行情况设计铁路客站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商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和业态模式已经和发达国家十分接近,但铁路客站中的商业设施在数量、规模和业态上整体水平还不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所指的商业空间是在铁路客站(进出站空间、候车空间等)中发生的涵盖商品买卖、信息服务、传媒等商业活动的空间。

一、国内外铁路商业空间开发概况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城市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公路、铁路、地铁、公交、航空等传统交通方式开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连通的新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客站空间组织模式,即能够最大限度的方便旅客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在解决高效换乘的同时,通过商业空间的合理安排,使得客站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外许多客站的商业空间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借助客站带来的大量客流获得了丰厚利润。国外铁路客站的商业空间设置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以欧洲为例,站房空间基本组成包括集散大厅和问讯、售票处。其内部商业服务空间,如寄存处、邮电、行李推车、快餐、无障碍设施、汽车租赁、站内广告、小商铺、绿化小品等一应俱全。目前我国铁路客站商业开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为适应目前旅客出行特点和客站管理水平,国内大型客站多采用中央大厅联系两翼多个分向候车厅的布局。商业设施难以与相对独立的候车室直接结合,多采用在中通廊集中布置,间接与候车空间连通的模式,而候车室中的商业设施又缺乏系统规划,显得比较杂乱。这样做的好处是商业空间与候车空间分离,空间相互之间的干扰比较少。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候车客流是商业客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候车室商业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旅客使用商业设施不够便利,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同时,中通廊布置大量商业设施会造成进站客流与商业客流之间相互干扰。由于我国旅客出行特点决定了候车空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会占据铁路客站空间的主导地位,所以我国铁路客站商业空间开发还应以满足旅客乘车功能为主,有针对性进行适度商业开发,不断优化客站综合服务环境,增加多元收入。

二、我国铁路客站旅客消费活动分析

为了了解我国铁路客站旅客消费活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39份,全部有效。不同类型受访者比例如下:普通旅客110人,占78%;客站工作人员30人,占22%。受访人员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得出了影响旅客消费因素,消费动机和消费差异。

1.影响旅客消费因素

1.1旅客候车时间对消费的影响

旅客在候车时间上,分别有18.6%、32.1%的旅客通常会有20-40分钟和40-60分钟的侯车时间,占总调查比例的50.7%。此外,还有28%的旅客认为自己提前到达客站的时间不易确定,而在车站只有20分钟的候车时间的旅客占调查比例的9%,选择有1小时以上候车时间的旅客相对较少。实际情况有可能会略高于调查结果。不同候车时间的受访旅客在消费商品种类上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随着候车时间的增加,旅客在站内的活动时间和范围也在增加,相应的消费行为也就越多。

1.2旅客携带行李数量对消费的影响

行李数量多少因携带人的不同而不同,但就其影响而言,大致相同。据统计,感觉携带行李数量少或较少的旅客占61.4%,而感觉携带行李数量较多的旅客占31.4%,认为行李数量多的只占5.7%。通过调查了解,旅客称出行携带行李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这也为旅客在站内进行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1.3旅客选择的商业服务种类

调查显示,旅客选择的商业服务种类呈现多样化态势。在139名受访者中,超过40%的受访者选择了快餐、饮料、小食品、书报、土特产类产品,选择饮料所占的比重多达70.9%,选择快餐占57.9%,对于纪念品、住宿、网吧、旅游等服务也有一部分需求,人数都不超过10%。

1.4客站商业空间的主要问题

有57.1%的旅客称商品及服务价格高,有30%的旅客称服务态度不佳,另有36.3%的旅客称购物环境不佳。车站工作人员也给出了近似的答案,选择以上三项者达到了65.5%、20.2%和42.1%。

2.旅客消费动因分析

2.1求实动机

旅客以追求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是主导的购买动机。例如,很少有旅客是为特意追求菜肴的特色而到车站用餐,旅客在车站就餐是以满足生理需求为出发点。

2.2求美、求新动机

客站中的土特产专卖店、特许商品销售店等就是以这方面消费动机的旅客为对象的。

2.3求廉动机

客站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满足部分旅客的求廉动机,提供一些基本的商业服务,例如低价快餐、盒饭、限价产品等。

3.旅客消费行为差异化分析

按照乘车的频度来划分,客站中的旅客可分为随机人员、通勤人员、固定人员三类。随机人员主要包括商务、旅游、探亲、会议等具备较强消费能力的旅客。通勤人员一般不会产生购买行为。固定人员主要有农民工、学生、军人等,在每年相对固定的时期集中乘坐火车,其消费潜力也颇为可观。

三、旅客对客站商业空间的需求

通过对旅客消费动机和规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旅客对客站商业空间的综合需求。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便捷性

便捷是客站特有的优势,旅客在旅行的同时可以顺便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

2.可选择性

旅客为了买到满意的商品,往往希望多家商店聚集在一起,或一家商店提供品种繁多的商品,方便他们进行选择。

3.可识别性

我国铁路客站以候车乘车功能为主,如果商业空间标识不清或者没有特色,商业空间很可能湮没在候车空间中,不利于诱发旅客的消费行为。

4.环境

商业空间要尽可能的拥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保持对流,使旅客有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我国铁路客站商业空间设计

1.流线设计

如何在保障客流顺畅的同时实现商业人流顺畅,是商业流线设计的主要着眼点,要力求做到“合而不扰”。目前,主要分流方法有平面分流和立体分流。根据车站规模和客流大小,分别采取不同的流线设计。

2.节点控制

在安检口、检票口、出站口等节点限制商业空间的存在,从而避免拥堵。把商业设施设置在进站广场、候车大厅、通道两侧、尽端等节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节点空间往往较大,商业标识容易布置和识别;另一方面,较大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线交叉带来的混乱。

3.弹性空间

由于我国铁路客流在一年中呈现周期性变化,特别是春运及假日客流暴涨,给商业空间的弹性设计提出了要求。在春运期间,由于旅客以农民工、学生、探亲流为主,客站的主要功能应以旅客走的了为重点,要把一些商业空间作为临时的候车空间,弥补候车空间的不足。

4.人性化设计

客站商业空间在功能划分、空间布局、交通联系、装饰细节等方面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相比过去那种以只突出交通功能、便于组织旅客的设计思路,我国铁路客站在人性化设计方面已经有很大转变。通过借鉴其他一些商业形态的设计,如:大型购物中心在寸土寸金的场地内,辟出宽敞舒适的休息区域,设置园林小品等,可以为旅客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目前,北京南、上海虹桥等新建客站就很好体现了这种思路。

5.标识设计

商业标识系统属于客站标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商业标识应涵盖商业空间的分布信息,满足旅客对信息的搜索需要;其次,商业标识应设置在合理的位置,方便旅客使用。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客站其他标识系统的协调,方便旅客区分。例如:上海南站标识系统能够方便的指示旅客到哪里买票、哪里候车、哪里能提供所需的商业服务。黄色标识引导旅客乘车或出站,绿色标识引导乘客快速换乘轨道交通、公交、长途汽车,蓝色标识引导旅客前往商业空间。

五、我国铁路客站商业空间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域间联系日益密切,地域间经贸、务工、求学人员流动日趋频繁,人们的出行几率大大增加。另外,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大,假日经济火爆,商务、旅游类旅客的上升成为促进客站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提升对客站人性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将旅客候车乘降放在第一位,为了避免秩序混乱、逃票等现象,人为设卡的管理将会得到改进,今后客站设计会向着服务旅客、方便旅客的方向发展。但也有制约因素,例如:我国旅客通常会担心误车而提早到达客站,这导致旅客以“等候式”为主的模式长期存在,客站设计上也只能保留较大的候车空间,因此商业空间的面积受到制约。在铁路运输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国民出行人次的增长更加迅猛,客运压力有增无减。由于客运压力导致客站营运面积需求紧张,预留商业空间有限,在保证乘车、候车功能的背景下,商业开发只能长期处于辅助地位。另外,客站建设的投资主体还不够多元化,商业资本还没有引入,造成在商业空间设计和经营上层次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