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设计工作模型设计及实践运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设计工作模型设计及实践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建筑设计工作模型设计及实践运用

摘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建筑行业得到空前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构建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不仅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更能帮助企业同时从多个层次开展工作,鉴于构建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分析模型设计问题及实践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实践

随着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协同工作模型已广泛应用到各个建筑设计环节,其在整体规划设计、住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水平和效率,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虽然协同工作模型已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是我国尚未形成系统而完善的模型设计理论,从而限制了协同工作模型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深入发展。

1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内涵与模型类型

(1)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内涵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为了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完整的呈现出来,往往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模型来实现,设计师通过这个工作模型可以更加直观的查看自己的设计内容,从而提升设计方案的三维效果,使设计师从中获得更多的设计灵感。协同工作模型可以为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内部成员之间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提升设计效果,达到设计目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与其他工作模型相比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其将流程模型、虚拟模型、资源管理模型等多个模型种类集合起来,使建筑设计方案得到更加立体的呈现。通过协同工作模型,无法在二维空间上展示的建筑结构可以在模型构造的三维空间上得到展示,设计师可以以此为参考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使设计师更好的掌握空间关系。总之,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是通过一个虚拟的模型平台将整体空间关系展现出来,同时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效果和建筑功能。

(2)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类型

工作模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常规的分类标准,即应用目的可以将工作模型分为设计模型和表现模型两大类。设计模型是在平面设计图及其他设计资料的基础上所制造出来的模型,主要作用是辅助设计师在整体上掌握建筑结构关系,设计模型并不会呈现出详细的建筑细节,而表现模型则恰好相反。表现模型重点呈现的是建筑细节,包括建筑的美观性和形象性,表现模型设计对制作的精准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表现模型所表达的正是完整的建筑形态和功能。

2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原则及流程

(1)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原则。

协同工作模型的设计应当严格遵循以下原则:①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筑设计虽然只占建筑周期的10%甚至更少,但是建筑设计的影响却贯穿于建筑周期的90%甚至更多时间里,因此,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模型要体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达到提高建筑效果,节约资源和能源,降低建筑成本的目的。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使协同工作模型得到更长久的应用。②群体决策原则。协同工作模型的重点和核心在于“协同”两字,这也是协同工作模型与其他工作模型相比的优势所在。协同工作模型应当为全员参与、群体决策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工作平台,并能合理解决设计人员之间的意见分歧,化异质性为协同性。③满足客户需求。协同工作模型除需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帮助外,还可以向客户展现设计方案,因此,协同工作模型所呈现出的效果要能满足客户的观看需求。此外,在受到客户的设计委托后,设计师应当能够借助协同工作模型更加便捷的完成设计任务。

(2)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流程。

在协同工作模型设计过程中应当按照构建组织模型→构建过程模型→构建信息平台的流程开展设计工作。①构建组织模型。构建组织模型的目的在于建立合理有序的组织结构,从而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构建组织模型时要始终考虑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利用现有的设计资源消除组织之间的障碍,提高各部门沟通协作的效率,提高设计效果。组织模型的构建一般采用“矩阵法”,也就是将职能部门和项目管理机构按照矩阵的方式组织结合起来,结合之后的组织结构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各职能部门内部的人员能够随时抽调,由结合后的组织结构统一管理和调配,待工程项目完结后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再复位或到其他的工程项目组织机构中工作。②构建过程模型。组织结构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过程重构模型的设计,在协同工作模型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在过程模型构建过程中应当运用过程重构的理论方法。过程重构需要依次经过建筑策划、设计问题研讨、建筑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等几个环节。③构建信息平台。信息平台是信息交流的媒介,一般采用视觉图形语言,补充以语言文字。为了保证信息交流的顺畅性,在构建信息平台时最重要的就是数字化建模,这也是决定协同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不仅可以借助Web提供组织模型和过程重构模型的支撑环境,而且还可以借助Interanet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

3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实践应用——以某大学图书馆方案设计为例

某大学在校址扩建中拟对图书馆进行重新设计,并在图书馆方案设计中引入协同工作模型,该工作模型将方案设计的工作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包含在服务器内的核心文件和建筑资料,第二个层次是具体的工作分区,第三个层次是每个成员被分配得到的本机工作。在该模型的协调下,每个团队成员都有各自明确的权限和角色划分,而且在登陆工作平台时需要按照各自的角色分配和权限登陆相应的项目。设计团队成员被分为五种角色:管理员可以下发文件实现文件共享,为其他成员登陆创造便利;团队负责人负责整体协调工作;成员可拷贝共享的文件并在自己的主机上进行设计操作;批注者可以增加设计元素或要求其他成员进行修改;观察者只能在登陆后共享文件但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包括修改。在登陆工程前,每个设计者都需要选定一个擅长的工作区,相互之间不能重叠,项目工作区分工方法有很多种,鉴于该校图书馆的设计要求,协同工作模型拟采用划分楼层的方法区分各个工作区,如1层的中文阅览室为工作区A,2层的外文阅览室为工作区B,3层的专业阅览室为工作区C,诸如此类。在发送文件、接收文件或修改时,各个工作区的设计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确保团队文件的实时更新,任何成员发送到服务器的修改文件不能自动更新,而且其他成员也无法修改这些文件,只能进行接收或其他操作。协同工作模型在图书馆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为设计团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的精准度,保证图书馆建设项目在既定的工期内完成。

结语

协同工作模型在某大学图书馆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中的实践效果充分体现了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当积极提升模型设计的创新水平,为将来的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洁,吴钢.三维协同技术在建筑模型创建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4(03):52-54.

作者:王舟双 单位: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