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校创业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发展我国农业的需要。农业领域的创新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实践证明,农业领域的创业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劳动力合理转移,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加快城镇化的重要措施。同时农业领域创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农业领域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需要转化,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有效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辐射产生新的经济链,带动综合国力的提高。
2、建设高等农林院校第三使命的需要。KaHoMok(2005)提出,香港各大学正逐渐将它们的使命由单纯的研究和教学向第三使命转变:通过使大学更加具有创业能力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下,农业高等院校也需要明确它们在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从而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有用人才。这也有利于农业高校研究成果转化,真正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变成果远离市场和实践的尴尬。
3、市场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中小型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主体。创业教育是满足这一发展的需要。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和创业者。美国创业教育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并以造就最具有革命型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创业人才,农林高校作为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单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有用人才。
4、提高学生能力需要。新时期大学生的特征也决定了创业教育的必然性。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研究表明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面对压力的缓解能力相对与多子女家庭或贫困家庭学生来说较弱,他们强烈缺乏创业情感、意识和创业能力。就业难进一步造就了他们面临更大的挑战。大学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缓存,必须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农业领域需要创新和奉献。高等农林院校在学生培养上必须兼顾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培养,特别是态度,学生对未来事业的热爱、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将决定人才的优劣。创业能力是学生学习的第三本护照。
二、高等农林院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1、开设《创业学》。目前很多农业高校开设《创业学》,尽管形式各异,有的是和就业辅导结合,有的就是简单的选修课,有的作为基础课,但这一形式最普及。创业已成为学生讨论的主题,在课堂上很多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创业学》的教学和方法有很大提高,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不断丰富,SYB(StartYourBusiness)以及KAB(KnowAboutBusiness)进入课堂。
2、课程改革以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主题,很多农业高校加强课程改革,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核方法的创新。如南京农业大学的《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围绕一个产品从创意、产品说明书、网站说明书、网站比较、网站设计、网站策划书写作逐步推进,最后均形成了可行的网站策划书。很多课程同时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调查,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调查,回来后结合理论分析。同时很多经济管理综合实验中心试验平台实现24小时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访问《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会计学》等实训软件,提高实践能力。
3、SRT项目、社会实践和创业项目并重。很多高等农林院校设置SRT(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强调科研为主的同时,同时也大幅增加学生创业的SRT项目,从而满足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自2002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每年拿出200多万专款资助SRT计划。创业大赛已成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在整个项目中,学生团队由各相关专业组成,实现产品的设计到市场化运营,取得很好的效果。社会调查也成为学生实践的重点,很多学校资助学生,深入农村、乡镇、农牧场、工厂、企事业等单位进行假期调查,出版了农村调查论文集。
4、创业实验班。南京农业大学于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开办了第一期“创业人才实验班”,开设的课程共5门,计10个学分,分别为《小企业管理》、《小企业财务》、《小企业市场营销》、《风险投资》、《创业专题》。由有关教师组成团队教学,同时还积极寻找和聘请校外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顾问,实践证明,学生反映强烈。其他农业高校也积极开展了培训班的探索。
5、提供基地。很多高校还提供创业基地,学生可以在基地内开办企业,进行真正的实战。有条件的高校还提供专门的创业楼,很多将实验平台和创业结合,同时要求企业进入支持相关平台建设,从而实现“全真”环境。
6、开设专题讲座。很多高校利用校友资源为学生举办各类讲座,很多创业成功人士走进校园进行演讲。目前很多讲座不仅是学者,更多的企业家开始走入校园。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每年开设的将近百个,很多校友亲身体验为大学生介绍创业经历。
三、农业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
1、加强团队教育。当前在校生独生子女已是主体,这一批大学生最大的特征就是团队意识差。据观察,在学生分组作业时,小组的协调往往有很大困难,需要老师做很多工作才能协调。很多独生子女大学生过多强调自己的权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较少理会他人的意见和顾及他人的利益,即使对亲生父母也是如此。对大多数创业来说,特别到农村创业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投入,需要一个有效的团队,这一点的缺乏将会使创业成功的机率降低。团队教育应成为核心。通过创业教育,使得大学生深入了解农业项目的商业化,提供机会让他们到农村实践锻炼,将增加他们的创业动机和合作精神。
2、干中学。大卫•库伯(David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个理论已经成为很多培训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核心理论,包括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学习理论对设计和开发终身学习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企业如何转变为学习型组织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西方很多管理者认为,这种强调“learningbydoing”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创业教育是一种体验学习,学生通过做项目,体验反思,学习理论,进一步应用。这样可以改变学生上课目标混乱、为了考试上课、考完统统忘记的现象。
3、加强体验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从教育的角度讲创业教育主要是改变被教育者对创业的理解,只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做好由简单的接受者到创业主动者的改变,才能启动他们学习的马达,主动获取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由于扩招,师生比不平衡,很多学校就是课堂教学,原有的实践名存实亡。社会上有人戏称大学生“电脑种庄稼”,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实践获取知识。创业教育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亲身去创业,而不是简单的理论,这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补充原有教育的不足。
4、以项目带动专业学习。项目式教学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发展,GülE.Okudan和SarahE.Rzasa(2006)通过对教学总结,提出项目式教学促进了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在领导、动机、创新、交流、团队和商业发展计划的写作,而且发展了有关鼓励创业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农业高校有很多成果,创业教育可以结合成果转化进行,当然需要创业教育和现有教学相结合,可能考虑更灵活而不是简单的补充一些课堂教学,可能需要专业的老师平时辅导,学生以团队开发项目,适当集中一些教学的形式。
四、促进农业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且还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行为。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和地方应共同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并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扶持政策,并对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进行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服务。
2、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处于科研的需要创业学科不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创业研究在很多高校处于很弱的地位,其研究也处于低人一等的位置,因为很难有高的研究成果和项目。可能要加强对有关师资的支持力度,改革考核方式,保护教师积极性;大力引进兼职教师;大力和企业加强联系,增加兼职教师队伍。
3、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创业教育。从实践来看,项目教学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创业教育越来越多是以行动为导向,强调“干中学”,但这可能和现有的教学和大学文化冲突,因此要加强项目式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寻找一种和现有教学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真枪实弹代替理论,让学生将所学运用起来。
4、加强现有创业设施的共享。创业设施和试验需要大量投资,建议加强高校间联系,共享有关平台,又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交流有关成果,更好地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5、引入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在体验中接受培训的特殊教育方式,可以补充正统教育的不足,加强学生团队和合作精神,要通过拓展训练的开展,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干中学的理念,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组织和引导他们结合工作学习和人生经历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从而使教与学由传统的相互对立变成了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