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创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梓桐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向

1.1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市场农业。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的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适应小康的需要,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新形势,梓桐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兴镇,农业强镇,特色名镇,退耕还林”的农业战略性调整总思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先后从山东引进14台蕃薯粉丝生产线,创办fl家蕃薯粉丝生产企业,年蕃薯淀粉加工能力32(X)多吨,市场销售额58印余万元,产品供不应求。

1.2以科技为支律,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在供、产、销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业结构的调整首先要通过品种的改良和新品种的开发,梓桐镇先后从省农科院引进“苏薯4号、219号、7518号”等一l个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对比试验,从中选取产量高、品质好、淀粉含量高的“苏薯219号、7518号、1257号”三个蕃薯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还在常宁、结蒙、富坡等4个村建立千亩成片优高品种示范点,有力地推动梓桐蕃薯优良品种的推广,鲜薯产量由原来的12(X)公斤/亩,提高到l以X)公斤/亩,每100公斤鲜薯淀粉平均产出率由原来的18%提高到23%。

1.3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人是稳定农业,繁荣农村的主要目标。农民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帮助农民算好经济帐。蚕桑是梓桐的传统产业,前几年农民都不愿意拿水田来种桑养蚕,镇村干部耐心细致地与农民算经济效益帐,到二00二年,梓桐镇又拓8亩水田,已连片规划种桑《汤9亩,与传统种粮相比平均每亩每年农民净增收14(X)元。

2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持

2.1实施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童,满足市场需求。现代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是品种、质量、价格的竞争,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归根到底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在蚕桑生产中梓桐镇鼓励科学养蚕,推广养蚕新技术,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推广小蚕共育、大棚养蚕、方格簇结茧等科学饲养方法,先后从省农科院引进新品种桑苗30余个,建立50亩“杭州市级品种桑苗资源项目库”基地,改造传统的老桑园,使蚕茧的产量平均比原来净增4.2公斤/张达到40.5公斤/张,茧的质量比原来提高0.6,达到9.6的干壳量。

2.2实施农业技术创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将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几年,梓桐镇先后引进品种桑苗嫁接技术,搞好蚕桑的育苗工程建设,建成百亩示范桑苗繁育基地,推广大棚养蚕技术,这些都有利促进了规模养蚕的发展,提高了蚕茧的产量和质纽。

2.3实施农业技术创祈,必须加快农业信忘月的建设。为实现农业资源的共享,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农产品生产跟上市场的需求,都必须加强农业信息网的建设。梓桐镇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镇政府农办建立了计算机农业网络中心,各村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点,使当地农户与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农业龙头企业实现联网。中药材是梓桐镇的新兴产业,就是通过农网从浙江磐安引进,在黄村落户种植的。现品种有太子星、吴茱英等,总面积250亩,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预计亩产值可达3千余元,给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注人了新的血液。

3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3.1增加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结构的优化调整,只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没有资金的投人是难以起效的。农业技术的创新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梓桐镇政府先后对蚕桑产业投人35万元,对连片规划种植新品种桑苗进行补助,3家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农户的蚕桑生产联合体,茧实行800元最低保护价。同时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程,该镇先后引进2家年产值夕X)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杭州天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天绿食品有限公司,极大地推动了梓桐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2实施科技人才教育工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农村的振兴,农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生产、技术人员。科技兴农,人才是关键,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农民是实施的主体。但长期以来的重工轻农思想,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相对较低,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障碍。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使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掌握困难,也造成新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的不畅。因此,梓桐镇党委、政府把引进、培养、使用人才当作“一把手”工程,每年举办各类的技能比赛、比武及新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农民达4576人次,将每年的4月5日定为农业科技宣传日,通过这些措施全面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3.3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的技术含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科技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决定性的作用。梓桐镇首先建立了一整套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抓好网点建设,成立镇农业服务中心,各村建立服务点。镇政府财政补贴5万元,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建立了“市场导向型”和“用户导向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示范带动,培植新典型。培育农村经济强人,鼓励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能人调结构、闯市场的带头示范作用。唐家村的唐国武搞蕃薯粉丝加工,销路好,利润高,年纯收人达20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创办了11家粉丝加工企业,带动了12家蕃薯淀粉贩销大户,为梓桐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找到了新的支点和亮点,并且辐射到郭村、浪川等乡镇。再次加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协作,把科研部门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应用于生产,产品推向市场,如杭州天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投人生产的南瓜粉、南瓜饼、南瓜丝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3.4合理配里农业科技资源,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相对短缺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开展技术创新要根据各地的实际,以发挥本地的资源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利用资源。梓桐镇的耕地面积较少,人均只有0.35亩,但山林面积人均有ro亩,有适宜于山核桃种植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县林业部门的指导下,依靠科技自己育苗120亩,开发山场资源,在蕃薯地里套种山核桃。目前已经开发3万亩,按目前山核桃收购价计算,巧年后农民可年人均净增收3(XX)元左右。同时也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加快了退耕还林,保持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实现梓桐镇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