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都市农业与生态城市创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都市农业的概念与发展
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空间地域范围内(含功能辐射区域)具有一定生态空间格局,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体现城乡融合、服务于城市功能的,具有多功能、高科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的生态农业系统[1]。它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既能为社会提供生产、生活物质,又能有效协调城市与自然、都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既能享受都市生活的各种便利,又能享受到回归自然的乐趣。同传统农业相比,都市农业地域范围更广,功能更丰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上半叶就开始对都市农业展开研究;德国最早在1919年就开创了“市民农园”的发展模式;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都市农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而美国在20世纪50、60年代正式提出都市农业这一概念[2]。到目前为止,都市农业在发达国家,从理论到实践都趋于成熟,已形成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都市农业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我国上海市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发展都市农业,随后北京、深圳、广州等地也开展了都市农业的实践与探索,并在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庄园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1.2都市农业的功能
都市型农业是一个具有复合性功能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有三个:(1)生产功能。这是都市农业作为一种产业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具体表现在为都市生产和提供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要的农副产品,同时,还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农产品出口创汇(一般称之为创汇农业)。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还表现在技术上的创新、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上。一般来说,都市农业由于其拥有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它代表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最先进水平,因此它是该区域农业技术的辐射源。同时,通过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实现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民增收[3]。(2)生态功能。都市农业自身具有“洁、净、美、绿”的特色,能减轻城市工业“三废”污染的危害,降低城市噪音,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幽静、清新的栖居环境。(3)生活功能。都市农业的生活功能包含社会文化功能和休闲观光功能,具体表现在都市农业通过开辟景观绿地、市民农园、花卉公园、农业教育园地等,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娱乐园地,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让青少年接触农业文化,获取一些农业知识。
1.3都市农业的形态
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更丰富多样的形态。一般来说,都市农业的形态表现为:①设施农业——以环保、温室为主体的保护地栽培,主要用于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等的生产和培育;②观光农业——以森林绿地、花卉、特色农业栽培为主,辅之其它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构成综合型的旅游资源;③绿色农业——主要是指规模化生产的农业高科技开发区,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生产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④庄园农业——以大户承包的经营方式,成为专业化生产,综合经营的农业庄园;⑤市民农业——有市民参与或租赁耕种的某种农作物;⑥加工农业——以当地或周边地区的农作物产品为原料,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2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2.1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是人、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最好形式,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也是城市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城市(ecopolis或ecoville)的概念产生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1年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4],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O.Yanitsky)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个理想城市模式,旨在建设一种理想的人类栖居环境。其目的是想通过技术和自然的融合,使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也即是说,“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和最高目标,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式和高级阶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直接起源于霍华德(E.Howard)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在1930年布鲁塞尔展出的“光明城”规划中提出了“绿色城市”这个概念,到了20世纪70年代,全球环境危机的爆发导致环境保护运动愈演愈烈,在全世界掀起的一场“绿色革命”,“绿色城市”、“绿色住宅”、“绿色建筑”等构想相继被提出,例如1977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马丘比丘宪章》明确提出了建设适宜人居住的城市观。生态学开始被融入建筑学、城市规划中,以及后来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观念,直接形成了现代的“生态城市”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尤尼斯基(O.Yanitsky)第一次提出生态城市概念之后,生态城市建设真正开始走向实施阶段。
2.2生态城市的内涵
(1)从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即“天人合一”,这是生态城市的价值取向所在。
(2)从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追求效益,而不是粗放型增长经济。因此应充分采用可再生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农业,实现生态化生产。
(3)从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应当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和处理,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提高人们自觉的生态意识,建立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4)从城市学角度看,生态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结构合理、功能稳定,处于动态平衡中。它具备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净化功能,具备自组织、自调节、自抑制的功能,保证生态城市的持续稳定。能实现物流、能流、信息流、生物流的高效利用,同时,保证了自然的演化过程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于其中,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
(5)从地域空间角度看,生态城市是城乡融合、互为一体,这里的“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的城乡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着本质区别。总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生态城市,它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们不是孤立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城市的外在表征和内在实质,同时也构成了我们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内容。
3发展都市农业与建设生态城市的互动关系
从上面对都市农业和生态城市概念、内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两者都包含着追求“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生态”是两者的交叉点,发展生态城市离不开生态农业的发展,而都市农业则完全包含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发展都市农业必将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而生态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都市农业的发展。可以说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具体表现在:
3.1都市农业形成农业景观,是塑造生态城市特色和形象的重要手段
都市农业不但为城市提供美化绿化用的花卉苗种、观赏性的奇蔬异果,同时它的生产基地也成了市民的观光休闲地和绿色屏障。都市农业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强烈的表现了城市的现代气息,它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塑造城市的特色。例如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迅速推进,农业用土地大量被占用,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为了阻止农业滑坡,在都市圈中保住这一基础产业,于是提出了建设多功能都市型农业的构想,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成了具有镶嵌模式的“绿色农业”[5],成为东京都一道亮丽的景观。新加坡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国以后,政府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倡导花园城市运动,有计划地推进城乡绿化和特色园林建设,并资助创建具有观光旅游特色的都市型农业体系,一举成为享誉世界的“花园城市”。此外,都市农业的存在,可以使城市的“热岛效应”变成“绿岛效应”。
3.2促进传统型农业经济向生态型农业经济转型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如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绿化、通讯、文教、环保、医疗、宣传等。因此,促进传统农业经济向资源型、知识型和网络型高效持续的都市农业型的生态经济的转型,以生态产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促进城市及整个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演变,为社会经济发展建造良好的生态基础,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3.3发展都市农业能有效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地
向外扩展,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障了整个区域和城市内部的生态空间通过在城市边缘、中心区以及控制区建成一些现代化的都市农业园区,完成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同时也成为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在空间上保障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看成是都市农业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绿色生态缓冲带。建设生态城市,就是要对自然由无序蔓延变为合理分布,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同步协调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合理布局。
3.4发展都市农业可以促进实现城乡环境一体化
通过河流、农田林网等城市与周围的农业自然景观连为一体,实现城市和乡村互相融合。发展都市农业,也可以避免在城市中建设大型开放绿地需要占用额外的土地,将城市建设成为高效紧凑的可持续生态城市形态。
4发展都市农业、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议
我们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同时,提倡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但在发展都市农业和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时候,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必须协调好发展农业与建设生态城市这两者的关系。毕竟,都市农业是以生产为其首要功能,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搞好污水、废气等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同时合理布局各产业,例如,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畜牧业,在加强环保处理的同时,尽可能的安排在远郊区。
(2)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优先抓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使都市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规范化、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发展和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急需从物理空间需求转向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转向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转向生态服务需求,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转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实现这些转变,充分挖掘都市农业的功能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综上所述,“持续发展”是都市农业和生态城市的核心思想,发展都市农业和建设生态城市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发展都市农业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都市农业和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协调好发展农业与建设生态城市的关系,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