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

1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的产生背景

1•1浙江休闲观光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拓展旅游空间的需要而兴起

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区域,浙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从浙江的市场消费能力和经济增长态势来看,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1]。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而转向追求精神享受,观光、旅游和度假活动,外出旅游者和出行次数越来越多。但是,浙江知名度很高的一些老景点多以人文景观和风景名胜为主,模式基本相同。在旅游旺季,省外游客慕名而来,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人声噪杂,无法满足本地城市居民对宁静清新舒适环境的渴求和回归大自然的愿望[2]。休闲观光农业集农业景观观赏、农产品生产、农事活动、休闲和度假于一体,给人们增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游憩活动空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3]。这一新的游憩场所的出现为减轻传统旅游热点景区的黄金周客流压力提供了缓冲的场所,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1•2浙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符合农业实现高效益的需要

浙江地处中国三大经济发展中心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的比较效益日益低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滑[4]。在寻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休闲观光农业做为一种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产业形态,其经济和社会功能日益显现。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促进农用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同时又可以休闲观光农业为龙头,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附加值的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5]。从而使农业及耕地能在农业地位日益弱化的情况下得以保存和发展。因此,休闲观光农业一经出现便受到普遍关注和积极响应。

1•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改善浙江农业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在《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浙江省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6]。但是由于农业负载量的快速增加,农业环境质量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资源不合理开发,有的过量消耗;另一方面,农村工业污染缺乏有效治理,有污染的城市工业向城郊扩散,城市垃圾在城郊大量堆放,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排向郊区,灌溉农田,造成农业污染,农业环境治理与保护迫在眉睫。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具有一定旅游观光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为招徕游客,必须绿化美化田园和道路,维护农业与农村自然景观,改善环境质量。

1•4城市人口的迅速扩张及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促进了浙江休闲观光农业客源的形成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城市人口作为客源市场的。城市人口越多,城市群空间分布密度越大,所提供的休闲观光农业客流量也越大[6]。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也多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的国家,这些国家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发展最早,而且规模也最大。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浙江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群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远离乡村,这就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展农业旅游提供了充裕稳定的城市客源市场。

2浙江体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与开发模式

2•1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

浙江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绍兴上旺大队的参观访问[7],但浙江真正的休闲观光农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业主投资农业势头日益旺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观光活动内容不断丰富,经营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从作者对全省70个县(市、区)的422个休闲观光农业区的调查统计:1995年前只有22个,2000年达到81个,2001年新建47个,2002-2004年发展达到高潮,每年新建个数达70个以上。至2005年5月底,杭州、绍兴、宁波、丽水等4个市分别达到了97,71,63,47个,占全省的60%以上。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休闲观光农业在浙江各地已呈星火燎原之势。据对422个休闲观光农业区统计,规划总面积已达8•2万hm2,规划总投资为92•0亿元。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已经有6家较为规范的农业旅游示范点通过国家旅游局的验收,并依托各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杭州的高科技农业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金华、衢州的传统型农业,丽水的生态农业为特色的较为鲜明的休闲观光农业地区差异化格局。

2•2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模式

目前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多种多样,但根据其依托的载体形态、休闲内容、观光对象和活动项目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为以下7种主要模式。

2•2•1休闲农庄型特点是主要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在原有现代农业园区、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等基础上,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特别是城市居民提供度假、休憩、游乐、就餐和住宿等服务内容,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需求。目前浙江的休闲农庄主要集中在绍兴地区,“农庄经济”已经成为绍兴的一种经济现象在全省予以推介。

2•2•2农业园区型特点是依托遍布浙江各地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示范园区和高新农业园区的农业产业、设施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形态,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和农艺技术的宣传、示范和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为人们提供高新农业观光,优质农副产品采购,农业知识教育和品尝采摘等游憩产品。如浙江传化承建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慈溪长河蔬菜出口创汇有限公司承建的慈溪长河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等,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与生产、示范、观光和教育相结合。

2•2•3农业产业型主要特点是依托浙江的13个优势农业产业带,挖掘农业景观的游憩价值,优美的乡村环境,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和购物等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的场所。如衢州市依托3•3万hm2柑橘Citrus产业基地,发展以“周迅家乡,橘子红了”为形象,以柑橘采摘游为主要载体,以旅游促销售,将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传绕柑橘产业升级、橘乡振兴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浙江的仙居杨梅Myricarubra节、台州枇杷Eriobotryajoponica节、余杭蜜梨Pyruscommunis节等都是依托传统农业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典范。

2•2•4商贸流通型特点为依托各地大中型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和优质农副产品采购等服务活动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如浙江杭州市的中国浙江花木城,依托商贸活动中丰富的花木品种的优美景观,让游客在如画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充分体会现代农业品种与技术发展的奥妙,并为市民提供采购花木盆景及配套器具的场所。新昌县的浙东茶叶商贸城的旅游开发等,均为这一发展模式。

2•2•5农业公园特点为充分利用现代栽培技术和管理成果,以品种资源保存基地为依托,着重提供优新动植物(农业)品种、奇异作物形态、优美作物造型和新奇动物赛事等游憩观光活动,并辅之以少量的采摘修剪等体验活动。如奉化腾头村、中南百草园和新昌七盘仙谷等为这一发展模式。

2•2•6旅游产品特供型这一模式一般位于著名的旅游景区附近,为旅游餐饮提供配套的果、菜、蛋、肉等农副产品。浙江目前较为多样的土鸡生产基地就是这一发展模式。在农家乐发展到一定规模,参与农户的自身农业生产能力不能满足游客需要时,旅游产品特供型农户或村庄就会越来越多。

2•2•7农家乐型农家乐是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原有乡村村落、民居建筑和乡村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农村活动及农民生活资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以旅游经营为目的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如安吉县报福镇石岭村的农家乐,西湖区梅家坞的农家乐,上虞市驿亭镇白马湖餐饮垂钓中心等。特点主要是凭借其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或独树一帜的特色农产品,以绿色、安全、新鲜见长,通过提供自产的蔬菜、家禽和水产品等,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情。

3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成效与问题

3•1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成效

3•1•1浙江休闲观光农业对整体农业产业的拉动能力明显从422个休闲观光农业区来看:一是休闲观光农业区中52•36%以多种产业为支撑。其中种植业与畜牧养殖结合的104个,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结合的117个,种植业、畜牧养殖与水产养殖三者结合的有77个,占18•24%。二是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有282个(含与畜牧、水产相结合的)。其中花卉59个,茶叶32个,蔬菜瓜果28个,杨梅24个,梨17个,竹笋14个,中药材7个,其他水(干)果如青梅Prunusmume,枇杷,柑橘,桃Prunuspersica,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猕猴桃Actinidiadeliciosa,葡萄Vitisvinifera,柿子Diospyroskaki,枣子Ziziphusjujuba等97个;三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132个(含与种植、水产相结合的)。其中,鸡为72个,猪18个,鸭鹅11个,牛3个,羊3个,蜜蜂Apisceranacerana3个,孔雀Pavomuticus,鹿Cervusnippon和鸵鸟Struthiocamelus等特种动物22个。而且这些地区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经济效益提升。

3•1•2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目前,422个休闲观光农业区已投资金36•49亿元,其中由各级财政投入的只有5•27亿元(省级为1•33亿元,市级1•56亿元,县级2•38亿元),仅占已投资金的14•44%。而这些资金仅是各级财政对休闲观光农业区前身(如农业园区、农产品基地等)的投入,而不是针对休闲观光农业区项目的。建设的绝大部分资金投入来自社会各界和工商业主,达29•67亿元,占81•31%。如德清市雷甸镇杨墩农庄,面积达133•3hm2,业主个人投入已达800多万元,近期还将投入200多万元,用于休闲配套设施建设;桐乡乌镇华章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园是外资企业华章电气(香港)控股公司投资建设,占地97•3hm2,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又如秀城区东进园艺场(周家庄)休闲观光农业点,是农民个人(原来是从事苗木经营和绿化工程施工)投资的,已投资278万元从事休闲观光农业开发。

3•1•3浙江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多种农业要素与生产形态的有机整合从浙江的实际情况看,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和有机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已与旅游观光功能进行了有机耦合,“农家乐”“渔家乐”等的发展,也大大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据统计,422个休闲观光农业区中,各种休闲设施建筑面积已达738•09万m2,其中智能化大棚27•20万m2,连栋大棚400•66万m2,普通钢管大棚174•61万m2,管理用房18•40万m2,展示室2•49万m2。这些现代农业设施通过与休闲观光有机耦合,使其功能得以拓展,从原来单一的生产性功能,拓展到示范推广、教育培训和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使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与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机结合。同时也使这些休闲观光内容成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经济效益的新增长点。

3•1•4浙江休闲观光农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促进作用明显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安吉县充分发挥竹乡特色和生态优势,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10个乡(镇)兴办了农家乐,成立了7个“农家乐服务中心”,经营农户1000多户,床位超过4000多张,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经营农户户均收入一般超过2万元。安吉县报福镇石岭村农民金加东开办1年多来,收入已达7万多元,大溪村农家乐户均收入高达10万元,有20多户经营户购买了汽车,开始了农家乐联网经营。临安市2004年全市农家乐接待游客25万人次,经营农户人均增收3000多元。农家乐型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使直接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农户增加了收入,还有力地带动了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拓宽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

3•1•5浙江休闲观光农业为旅游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休闲观光农业区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农村人文资源和农业自然环境等旅游资源,实行农旅结合,形成了以旅带农,以农促旅的良性互动。据调查统计,422个休闲观光农业区中有很大部分区同时具有观赏、采摘、游乐和度假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其中具有采摘项目的237个,游乐项目的290个,度假设施的195个(含与种植、畜牧养殖结合的),有垂钓功能184家。2003-2004年422个区观光人次达388•57万,旅游观光带来的收入已达6•22亿元。但目前只有103个区已与旅游部门联系比较紧密,仅占总数422个的24•41%,旅游开发的拓展空间还很大。

3•2浙江休闲观光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浙江休闲观光农业尽管发展势头不错,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3•2•1从主管机关的角度上看,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缺乏有效而规范的管理部门与手段目前还没有专门机构对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立项的审批、备案、可行性论证等技术职能以及对观光农业项目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检查与管理等行政职能负责。导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宏观管理失控和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出现了有的地方或者没人管,任休闲观光农业自生自灭,或者谁都管的混乱现象,最终使得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和实施。①没有明确的规范标准。包括对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对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对经营者服务质量的要求等方面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规范标准,造成项目建设随心所欲,从业人员无序竞争等现象随时随处发生,严重影响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应当很好地借鉴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中国台湾农政主管机关制定有《休闲观光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休闲农场经营计划审查作业要点》《非都市土地申请休闲观光农业设施所需用地变更编定审查作业要点》《休闲农场项目辅导实施作业要点》等[8]。②缺乏有力的政策手段。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之一,政府应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但是,从资金方面看,省财政还没有设立扶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从舆论宣传方面看,政府、部门以及业主的宣传力度都不足,尚未引起社会多方关注,用地、税收、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尚无明确规范,对休闲观光农业这一新兴的、大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营造的环境尚不够。如果没有政策环境的支持和引导,作为新兴产业的观光农业必然缺乏长远发展的软环境支持,发展乏力。

3•2•2从产业经营的角度上看,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缺乏科学的经营手段和专业人员,经营档次较为低下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以乡村和工商业主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市场定位不明,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全省休闲观光区多为低档次,小规模,较散乱。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区较少。多数观光区设施普遍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高品位。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生产、加工和营销工作的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从事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业方面的人员,绝大多数不是正规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虽然有关方面专门组织了短期的岗前职业培训,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

3•2•3从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体系上看,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滞后与目前浙江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形成反差的是,浙江关于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管理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有些领域还是空白。缺乏理论与技术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休闲观光农业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托传统农业产业发展起来的,如衢州柯城柑橘采摘游、台州杨梅节和余杭的蜜梨节等,均是在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改造或发展起来的。但他们均是采取“农业+旅游”的衔接,其中许多技术关键没有很好解决。如传统果品生产的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环境污染问题,受损果树及果园环境的恢复问题,观光果园的改造,设计与管理问题,观赏果树品种的引进与改良问题等,都有待相关科研部门的协作攻关去解决。

4浙江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4•1加强领导,制定扶持政策,确保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协调,真正把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部署,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拓展旅游的重要举措来抓[7~10]。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管理,既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又有利于浙江农业的长远发展,既有统一协调,又有分工协作,更有利于事业发展。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做好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立项审批、指导协调、组织验收、监督管理等工作。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打破地域界限,及时协调各种矛盾,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建议安排一块休闲观光农业资金,用于补助省级休闲观光农业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同时要求地方各级财政设立一块专项资金,加大对休闲观光农业的投入力度,扶持与引导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建议地方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以解决休闲观光农业区建设用地的需要,对休闲观光区内用于农业生产的管理用房、配套设施用房等所需土地应与农用地一视同仁。对休闲观光农业区改造相关接待设施和排污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以贴息的方式予以扶持;对从事种养业取得的所得,3a内免征所得税;对从国外引进种子、种苗和设施装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用于种养业生产,冷藏保鲜,增氧排灌等方面的用电,享受农用电价格。制定吸引海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区建设的优惠措施,鼓励他们以协作、参股、合作和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建设,同时,应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

4•2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结构,协调浙江休闲观光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和谐发展

有关部门要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县以上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从全省的角度优化布局结构,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和投资的浪费[7~9]。规划起点要高,内涵要深,突出特色与个性化相结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重视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将农业发展规划特别是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城市旅游、城镇发展规划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牵涉面广,关联性强,它可以带动与农业和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本身也受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交通、建设和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制约[3,7,8]。这种特性决定了它要特别强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业与旅游及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融合发展。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通过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达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的和谐与统一,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应注意保持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尽量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破坏,尽量避免原本是城市的一些生活垃圾、环境压力转嫁到农村,给农村带来“生态负担”,应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4•3加强行业管理,重视人员培训,促进浙江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要在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原则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同时,依法加强土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加大对生态环境整治力度,控制环境污染,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依法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区的食品卫生、安全设施、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消费价格等的监督、检查工作,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要特别注意防范休闲观光旅游可能给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7~9]。休闲观光农业包涵一、二、三产业的经营内容,涵盖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休闲和文化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兼具系统知识的专门人才,必须加强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3,7,8]。各地可以通过组建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等方式,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行业自我服务和约束管理机制,组织对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旅游知识和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休闲观光农业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4•4加强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增强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新生事物,农业和旅游是内涵差异较大的两大产业,其经营管理和环境管理的标准和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在二者有效衔接过程中将出现许多现有理论和技术成果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持体系必不可少。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应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的配套产业政策、经营管理技术、产业规划布局、人才培训体系、环境管理技术和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4•5扩大宣传,树立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良好品牌形象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新兴的农业产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加强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切实加大对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宣传和营销力度,以举办“研讨班”“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探讨,互通信息,借鉴经验。要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编印休闲观光农业典型事例等多种渠道宣传休闲观光农业;同时,要加大在旅游网和农业信息网等各种网站、报刊等媒体的宣传力度,使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良好品牌形象[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