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基本设施创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农机补贴政策连续实施,农业装备总量大幅提高、结构不断优化
2007年全市争取国家和省农机补贴资金180万元,2008年增加到670万元,2009年则增加到1640万元。在补贴资金的带动下,农民购机热情高涨,仅2009年上半年,农民的购机投入就达1•3亿元。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223万千瓦,亩均动力达到1•09kw,居全省前列。农机结构不断优化,大型农机快速增加,联合收割机6251台,大中型拖拉机8180台,分别比2006年底增长30•5%和59•9%;配套农机具达34•8万部,配套比例达到1∶3;农机综合作业能力和作业水平逐年提高,我市每年机耕面积26•67万hm2,机播面积23•33万hm2,机收面积18•67万hm2,农作物耕、播、收的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2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耕地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2007年以来,全市先后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4个,开发治理面积9066•67hm2,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166•67hm2,新增、改善除涝面积9066•33hm2,全市高标准旱涝保收田已达4•67万hm2。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2008年全市采集土样9200个,检测3500个,化验分析9•8万项次。3a来,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8•67万hm2次,节本增效近亿元。目前,我市又在着手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耕地质量水平的提高,为我市农业连续6a获得大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3农村能源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2009年上半年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893户,累计完成1•78万户,大型沼气工程3处,中小型沼气工程92处,建设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55个。以户用沼气为纽带,开展“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建设生态家园,推广应用了“猪-沼-菜(果、菌、粮)”、“四位一体”等农村能源生态模式。通过能源生态模式的应用,不但解决了建池农户的生活用能,每户每年可节约燃料开支700元,而且使沼气户年均化肥农药使用量比非沼气户减少20%左右,667m2产量增加18%以上,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市农村能源建设每年开发和节约能源形成4•86万t标准煤的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92万t。
4设施农业补贴政策日趋成熟完善,成为我市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我市对设施农业的奖补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实施了蔬菜种植小区、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小区、标准化养殖小区等奖补政策,落实奖补资金1200万元,带动全市新增设施蔬菜、花卉、食用菌栽培面积186•67hm2,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场)55个。2009年,在继续实施3项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安排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2009年上半年,全市申报蔬菜种植小区、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小区奖补项目103个,申报养殖小区建设项目500余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蔬菜基地面积1•17万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520hm2,食用菌种植面积148万m2;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场)200余个,形成各类“一村一品”专业村66个。
5持续致力于5大主导产业发展,一批规模特色优势
农产品规模基地初步形成围绕我市优质粮、优质棉、果蔬、畜牧水产、林业5大主导产业,先后实施了小麦、棉花、玉米良种补贴政策,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玉米振兴计划,实施了濉溪县标准粮田建设、优质棉良种繁育等一批重点项目,持续实施了荒山绿化、畜牧富民工程,3a来累计投入1•2亿元。在濉溪中南部地区,集中力量建设了10万hm2优质麦、6•67万hm2高蛋白大豆、4万hm2优质饲用玉米、1万hm2优质棉基地;市郊3区及工矿区主攻瓜果菜等特色产业,着重发展精细菜、特色菜、优质杂果,建立了2万hm2优质果蔬基地;畜牧水产重点建设了相山5000头奶牛、杜集500万只肉鸭、烈山及濉溪200万头优质猪、500万只乳鸽、塌陷区6666•67hm2优质渔、濉溪2000万只鸡、150万只肉羊、10万头肉牛等8大规模养殖基地。
6农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重视,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008年,我市启动实施了乡镇农业基层站所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理顺管理体制、有工作场所、有办公条件、有工作人员、有试验监测设备、有经费保障和有规章制度”。7有标准,给乡镇基层站所全部配备了农残速测、土壤养分速测和病虫害预测预报等仪器。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上,市级建设了实验室和冷库,配齐了仪器,县区、乡镇兽医站全部配齐了办公和冷藏等设备。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全市建成了小麦繁殖田8666•67hm2、大豆良繁基地1333•33hm2、棉花良繁基地333•33hm2、禽类繁育基地1万m2,种猪繁育基地20个。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上,初步建成了由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县区药残检测站、基地检测点、市场速测区组成的4级检测体系,其中市农产品监测中心已获省级计量认证,成为淮北片区的中心检测点。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上,初步建成了市、县区、乡镇3级农业信息网。2009上半年通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共农业信息1000多条,实现网上交易2000多万元。近年来,我市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亟待加强。另一方面,农业投入总量仍然不足,投入机制亟待健全完善。为此,提出以下3点建议:第一,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分保障。第二,明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贴的重点方向,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用。第三,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