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含义的理解教学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教学内容创新的含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内容做出如下界定:“教育内容这一概念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课表和课程)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各种学校规定的目的和目标而设计的。”教育内容,或者具体地说课程教学内容,在中国教育界传统上历来被视为学生习得的知识,而知识的传递则必须以教材为依据。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广泛引用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理念。他认为,教学内容决定着学校工作的性质。“教学内容”指的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并强调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技术用语词汇》里,将这些术语定义为:教学计划指的是“确定所要教授的专业内容,列出每种专业内容的教学课时以及掌握知识的目录”。“教学大纲通常以指令性文字的形式出现。课程即指在某一特定学科或层次的学习的组织。课程设计的目的实际是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教育设备。”教学内容是学校向学生所传递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课程教学内容的取向和选择,体现了教育决策者、课程编制教学执行者共同的知识观和质量观,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教学内容创新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校和课程设计的要求,引入创新机制。它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在指导思想上,使学生能够“学中用”,时刻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加强实践环节的掌握,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现实发生的现象,并能够尝试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发挥教师的“干中学”精神。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体现学科发展的要求,通过学科知识和科研的结合,将基础知识和最新知识、信息进行整合,不局限于教材内容,采用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手段,传递给学生系统而新颖的知识。最后,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开发,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和知识运用的积极性。
二、如何有效实施教学内容创新
1.采用个性化的教材。传统的高校教材系统性较强,然而缺乏个性,这固然对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好处,但却缺乏创造性。科学知识的飞速发展以及对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要求,都对高校教材的个性化发展提出了挑战。个性是学校风格的体现,学校的风格与特色有时就在个性化的教材之中,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当采用不同风格的教材。比如说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黑龙江省农村和农垦经济,那么在教材中就应该加入垦区管理的内容。教材的个性化也是不同的学科与流派交融产生的必然过程,“百家争鸣”为学术交流与争鸣带来新鲜空气。只有在这种学术氛围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较强的创造力。而且,学生可以从个性化的教材中体会到知识的多样性。只有提倡教材的个性化,才会使教学内容从较多的“是什么”和“这样办”的描述性语言中过渡到“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启发性思维中。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采用多种教材,或者以一本教材为主,同时给学生列出参考书目,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使他们从过去的“就是这样”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善于对不同学说和观点进行比较与鉴别,从而把握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老师在其中则起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
2.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科书的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环境的发展,应该删减过时的、受到局限的知识,保留和增加与时代同步的知识。在进一步降低课程学习内容总量,减少知识点的基础上,删去那些在社会中用处不大、超越学生认识能力、过深过难的学习内容。同时应当根据学科发展和时代需求,增加一些较新的内容12]。因此,课程设计应该保持弹性,各学期可以不要求一致,可以在保持重点核心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课程改革的艰巨任务,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各门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心,应该是向学生呈现一种整体知识框架,给他们一个全面的知识结构。然后,精选出必须学习掌握的核心知识。美国((2061计划》将核心知识的选择归纳为:“要选择对现在和数十年以后仍然应当知道的知识以及影响重大的内容。另外,就是不再讲授那些过时的技术或受局限于一定科学领域的知识,尤其是要选择那些为人生建造知识大厦的永久基础的概念。”
3.采用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传统角色是传授知识,但是在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大多数高等学校流行理念的前提下,学生已经从被动性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寻知识的个体[31。在教学角色中主体性地位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在于传导学习理念与方法,以让学生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去进行主动式学习,提高自主性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是传统知识的主体,但和教材不同,教师的讲授带有人性化的色彩。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根据自己的所长加以灵活地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角色互换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学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结合所教的课程内容,指出研究方向,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不定期地开设讨论课,开拓学生的视野,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采用网络化教学,锻炼学生提炼和检索信息的能力。引发他们开阔视野,实现知识与时事同步,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使那种为应付考试的“暂时性”知识转化为扎实的“永久.陛”的知识。
4.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教学内容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理论与现实的融合,以做到学有所用。首先,在思想上,老师要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对于知识的重要意义、知识从实践中来,最终也要用到实践中去。因此,要注意知识的应用性的掌握。其次,实践是最丰富的书,要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大实习、实践,课外教学在教学中的比例,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能够学会应用,并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问;最后,形成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参加科研,通过加入社会团体、引导学生加入导师课题、参加社会实践、建立学生科创基金等形式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着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5.确立教研结合的理念。教研结合,二者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会发展一些新问题、新趋势,这些会成为科研的主要研究课题;另一方面,教师科学研究的一些成果会加深教师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把一些全新的理念传导给学生,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确立教研结合的理念,就是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为此,学校要形成良好的科研和学术氛围,并形成相应的激励制度,从而培养教师钻研科研的兴趣,并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追求卓越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