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八个结合综合效益实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八个结合综合效益实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八个结合综合效益实现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

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涉及该县牛杜镇王景、慈阳等6个行政村,建设面积3.1万亩,财政投资2244万元。项目建设坚持围绕一条主线,注重八个结合,工作推进有序,建设效果明显。

(一)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开发为民”的主线,立足于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所有单项工程措施的采用,建设标准、建设规模、运行管护方式的确定等,都以群众“愿意不愿意、需要不需要、接受不接受”为前提,并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导致十年九早的问题,作为项目建设的第一要务来抓。正因为坚持了这一主线,在项目立项、申报、建设过程中,始终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

(二)注重“八个结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衣发一个部门是难以实现的。为此,临猗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项目建设协调会,要求各职能部门的资金、技术向项目区倾斜,借助农发项目平台,整合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田间道路与村庄巷道建设相结合。农发办在做好田问机耕路拓宽硬化的同时,利用机械施工间隙对项目区村庄巷道基础予以整平碾压,并按规定对路面硬化给予每平方米16元的财政资金补助。三年来,共实施田间机耕路76.79公里,村庄巷道水泥硬化37条10.75万立方米。二是田问节水与人畜引水相结合。项目区地处我县重氟病区,人畜引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农发办在完成衣灌井修复配套、铺设地下节水灌溉管道的同时,按每人5O元补助标准,连同群众自筹资金,结合县水务局饮水解困项目,共铺设饮水管网93.48公里,新打人畜饮水井两眼,降氟引水人户,使项目区l800户群众结束了常年饮用高氟水的历史。三是农田防护林与村庄绿化相结合。项目区三年共营造农田防护林12.6万株,实现了基本农田林网全覆盖。同时,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为每个项目村提供10万元的绿化经费,由农发办统一解决苗木供应问题,项目村承担栽植任务,共完成6个项目村8个文化活动广场绿化植树9.45万株。四是技术培训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三年来,农发项目完成农民技术培训2.2万人次,同时邀请宣传、科协、卫生等部门前来举办专题讲座,向农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普及医疗卫生常识,提升了项目区农民的综合素质。五是土地治理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项目区在改造中低产田、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还注重优势产业的帮扶工作,帮助项目区成立红枣、棉花、农机、蘑菇等9个专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社员390户,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广阔空间。六是财政投资与多元化筹资相结合。三年来,新农村建设共投入农发专项资金2244万元,其他部门先后在项目区整合实施饮水解困、沼气入户、保护性耕作、干果经济林建设等l2项惠民工程,共计完成投资1950万元,形成了多部门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农发项目所建设的良种晒场、仓库等充分考虑其综合使用功能,即可满足群众晒种、储存的需要,又能成为村民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健康锻炼的场所,县农发办还购买图书1.5万册,为6个行政村建立了图书室,帮助建立网站,开展远程教育及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八是工程建设与管护相结合。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县农发办帮助村委会组建起由老党员干部参加的公益性设施管护队,划分责任区,制订管护制度和奖惩标准,分季度组织检查验收。三年来,项目区基础设施得到及时维护,工程效益充分发挥。

二项目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项目区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玉米复播面积达到1.4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206万公斤,亩均产量稳中有升,比改造前亩均增产粮食能力220公斤,年增产粮食288万公斤,达到了建成“吨粮田”的预期目标。棉花面积稳定在0.6万亩左右,总产达到l65万公斤,亩均增产棉花35公斤,年增产棉花24.67万公斤,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项目区以苹果、红枣为主导产业的水果种植面积达到0.7万亩,亩产水果2500公斤,总产稳定在l750万公斤,亩均增产319公斤,产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使水果商品率达到80%。随着连年水果行情上涨,已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改造中低产田3.10万亩,完成土石方49.67万立方米,共新打机井l6眼,修复配套机井9l眼,衬砌防渗渠道l0.63公里;建成桥涵等渠系建筑物628座,拓宽硬化机耕路76.79公里;安装智能化精确灌溉系统3套,项目区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年节约灌溉用水ll8.00万立方米,灌溉周期由原来的22天缩短为8.5天,灌溉保证率达到75%,灌溉费用共节约48.75万元。生产条件的改善和防灾减灾能力的增强,使项目区真正成为高产稳产的高效益农田。

(三)科技水平明显提升。新农村试点项目在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优良农作物品种,如引进玉米一穴多株、精量播种、果实膜加纸袋等多项栽培管理技术,在项目区示范推广3100亩,购小麦、玉米、棉花等优良品种2.08万公斤,推行运城市小麦、玉米、棉花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开展面向农民的生产管理技术培训,邀请农、林、水等部门技术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沟通交流,加速科学技术在生产环节的应用进程,参训农民达2.21万人次。项目区实现新增总产值12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增加580元以上。

(四)生态效益明显增强。共计栽植农田防护林12.6万株,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进行村庄绿化,达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格局,林网覆盖率大大提高,有力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如今的项目区,林茂粮丰,景色怡人。

(五)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根据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指导思想和我县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实施了以降氟供水、巷道硬化、沼气人户、公共场所绿化、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新建人畜饮水供水水塔2处,铺设人畜饮水管网93.48公里,村庄巷道硬化1.3千米,彻底改变了项目区原来脏乱差的现状,使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技术有阵地、娱乐健身有场所,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