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农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思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农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农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思路

1破解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协调

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很好的进行下去,关键在于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是否与农民结成共同利益关系,是否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特征是企业和农户等经营主体在自愿联合基础上进行分工与协作,如果每个参与主体,尤其是农民不能获得合理的利润,产业化经营就很难健康发展。因此,合理稳定的利益关系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处于附属地位或陷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难以充分分享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利益,其应得的利益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农业产业化经营也难以实现。因此,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时,坚持扶持生产、让利于民、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和依法按章办事,尽可能公平公正地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建立一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着眼,在协调利益关系时,一是要强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避免农民以个体的身份同企业打交道。权利是一个抽象的规定,必须通过组织的力量才能实现⋯。同时可积极探索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等,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二是强化合同意识,把农民与龙头企业问的合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各利益主体要增加履约意识一切按合同办事,严厉处罚违约行为;政府要依法管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同时加强各地政府之间的协作,推进合同契约关系的履行,保护各主体的正当权益。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利益协调的重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阶段,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加强产销衔接,规范产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产业化经营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

2破解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培育

一般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受益的主体也是农民,离开了广大农民的参与,农业产业化不可能发展,更不可能长久。但此处的农民非单个的个体,而应是组织起来的农民,离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很难顺利进行。现代市场经济认为,分散的农户存在着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生产选择的盲目性,家庭经营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封闭性,商品交换的滞后性。因此,单个农户难以成为完整而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应强化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功能,积极构建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农业合作体系,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农村有限的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集中起来,以整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以确保小农户在大市场中具有平等地位,分享涉农产业和涉农服务利润。在实践中一是要在继续完善已有的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实施,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同时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在资金、培训、人才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建立较多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凭借资金、信息、技术优势,联结带动更多的村、镇创办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开展各种产业化经营活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形成规模,重要标志是能否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能力、与农户和基地具有密切的共同利益纽带关系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目前要注重引导龙头企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并通过协议购销、合同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结成稳定的协作和合理的利益关系,把农民与国际市场连接起来,将农业推向国际市场,加快农业的国际化步伐。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扶持与管理,不论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是龙头企业的发展,都应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法律保护和信贷税收等优惠。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搞好服务工作,为农民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培育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3破解产业化经营的链条延长

农业产业化水平如何,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产业链的长短。只有对农产品不断进行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使“短”链作“长”、“单”链做“多”、“弱”链做“强”,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突破微薄利润瓶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农民获得二、三产业利润,大幅增加农民收人。据测算,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增收193元,而且增长潜力很大。产业化经营链条的延长,一是需要新思想观念。要善于以现代工业、服务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树立大产业思想,促进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不自我封闭、不互相封闭,这样才能消除发展产业链的思想障碍,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原有格局。二是建好“第一车间”,做好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搞好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批量化生产、绿色无公害生产,逐步建立健全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体系,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依据,为塑造优秀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加工。要尽快改变当前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层次不高、尚未形成“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产品附加值水平低的状况。要坚持高起点,发展高档次、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善于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方式引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的大型农事龙头企业,围绕支柱产业,扶持一些集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通过政策调整、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创造知名品牌。在与城市工业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相结合的过程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品牌培育与推广,通过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通过交易方式的改进,通过不断壮大中介组织、经纪人和运销队伍等措施,打开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

4破解产业化经营的人才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如果缺少各种人才,农业产业化就难以顺利推进,产业化水平就难以大幅度提高,产业化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因此,在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必须增强人才意识和强化人才观念,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按照人才素质高水准、人才作用高效率的要求,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培育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化人才队伍。一是重视人才引进。如在招聘乡镇公务员和事业人员以及“村官”时,可以尽量多招聘农业专技大学生,以及懂经营、会管理的各类人才,不断提高基地与龙头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引导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不同方式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动。对具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公务员,可下派到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锻炼培养。制定高级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重点引进适应龙头企业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及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人才。二是重视人才培养。做好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培育,逐步调整农村村级干部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其政治素质、科技和管理水平。确立培训阵地,针对农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确定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培训计划,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技能开展培训。加大对农村经营能人培养力度。通过各种培训及农业科技推广,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与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在农村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敢拼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经销队伍。三是重视人才开发。在职业高中学校,要尽量多设置相关的农业专业技术课程;在各类农业院校,可以把农村生源学生列入国家学费减免和生活资助范围,吸引更多的青年学习农业科学技术。要积极构建人才资源开发激励机制,逐步使农业产业/4Acj-开发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5破解产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改革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产业化的背景下,农业不再是单一的生产环节,包括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即所谓“从田头到餐桌”,涵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的全部内容。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的纵向一体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其发展必然要求城乡界限、部门界限、行业界限和所有制界限的突破,要求传统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农业与农业关联产业实行农工分离、农商分离的管理体制,部门分割、城乡分离,切断了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致使农业产业链条被人为分解。本来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而管理体制却将再生产过程分割成很多部门和很多层次,各部门、各层次又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这既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也不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这种条块分割、职能的分散,一是会因为执行链条和环节的过长,使涉农政策难以及时完全地落实到实处;二是部门问如果相互推诿,会妨碍再生产过程相互协调和经济的正常运行(供销、粮食、商贸),不利于产业化的正常运行。三是不同涉农部门在抓产业化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必将导致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难以形成合力,获得整体效应。因此,产业化经营的推进,离不开现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强化政府的综合服务功能,弱化条块分割的政府部门管理职能,以促进农业各环节的一体化。目前可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各部门的涉农资源进行整合,在条块交融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发展。在此框架下既可以强化对小农的保护,将涉农行业的收益尽量留在农民手里、农村内部,用于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又便于统筹协调,整合各种涉农政策及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6小结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市场经济主体的培育问题,有利于农民进入大市场,使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民获利空间拓展、切实农民收入增加。产业化经营是消除城乡分割,实现城乡一体、工农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代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践中,一定要抓住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问题,积极破解,不断推进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