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国农业及农村工作问题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国农业及农村工作问题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国农业及农村工作问题探析

一、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盛衰。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之所以现代化程度比较高,与大力发展农业有很大关系。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基本原理,也是一个普遍经济规律。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重要地位更为突出。第一,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料。我国12亿人口、9亿人生活在农村。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吃饭穿衣问题已成了我国和全世界的首要问题。工业要发展其原材料也要靠农业来提供。因此人类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优化农业生产力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取得丰富的生活资料,促进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发展。即使日本这样的国家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大量农副产品生产和进口.其现代化也是无法实现的。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着“口号农业”和忽视农业基础地位的严重情况。农业落后已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和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实现。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加以改变。第二.具有多方面的积极贡献。从劳动力角度看,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非农业生产部门的比重日益增大,可以支持和缓解有关部门劳动力的紧张状况。从农村购买力和市场的角度看,随着农业发展,我国农村购买力日益增强,农村市场日益扩大,这样可以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有关产品的出口创汇。另外.农业还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三、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代化程度不高.即使实现了“九五”计划和201。年远景目标,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状况不会改变。因此.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如何.农村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所以t,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地位,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工作.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十七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从农村改革的成就方面看,17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农村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成绩很大.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从根本上突破了体制,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责任制,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挥了农民的主体性,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二是农村所有制结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发展的格局。农村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在全国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总数中占有很大比例,1993年己达到70%。三是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已由过去种植业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加快了农村工业化步伐。四是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很大变化。国家放开了绝大多数农产品的购销和价格,各种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大量涌现,形成多渠道经营格局。五是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有了很大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制、“四荒”地使用权拍卖等使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出现新的变化、有利于生产力要素的组合。同时,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性。六是乡镇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了我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七是造就了大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17年来数以亿计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镇.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得到了锻炼,涌现出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成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八是我国对农村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消了指令性计划,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减少了单纯的行政手段。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取得仁述成就的同时,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晕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稳固。从下至上存在着歉收强调农业,丰收忽视农业;口头上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二是国家对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是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产业。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资金“五五”期间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3.2%,“六五”为9.5%,“七五”为8.4%,呈下降趋势。由于农业生产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受灾面积有增无减,形势严峻。三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农业资源衰减。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约1400万对农业依赖性很大,而农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很低,衰减严重。目前我国人竣耕地画积已由,年代初的2.7亩下降到1.2亩,约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世界l/4左右,而且均有下降趋势。四是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滑,农民增产不增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1989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3.4%,可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却比上年减少1.6%。1990年,我国粮棉油分别比上年增长15.3%、23.7%和23.5%,农民人均农业产值平均年增长5.4%‘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率仅为0.7%。这种比例显然不合理。其原因表面上看是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的,实质上是指导思想和农业政策问题。1978年到1985年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比由1:2、4下降到1:1.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1990一1991年,二者收入比上升为1:2.2。而且东西部地区收入极不平衡。由于农民得到的实惠少,生产积极性下降。1991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700余万亩,1992年又减少2400余万亩。这些,仅靠临时性措施是难以解决的,即使解决了一时,也解决不了长远。五是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民负担过重。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民实行家庭经营,有许多农产品,但是农村市场发育不良,管理混乱,流通渠道不畅,收购资金紧缺,“运难、储难、买难、卖难”和打“白条”现象十分普遍。同时,农民负担过重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再加上一些地区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乱收费,严重损害广大农民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降低了党和政府威信,影响了干群关系,加大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难度。六是农村教育落后,科技人才外流严重。在我国,除经济发达地区情况稍好一些以外,绝大多数农村教育落后,师资队伍不稳,教育经费和图书资料奇缺,教学条件简陋,影响了教育的普及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1949年建国以来,全国大约培养农业大中专毕业生170多万人,这本来就不多,但是至今留在农业系统的只有50%左右,而且每年还再流失。.新分配到农业单位的一些人才或留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或纷纷外流。日本平均每1。个农户有1名农技人员,而我国平均200个农户才有l名农技推广人员,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与推广。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份额有所下降。七是农业的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健全。政出多门,管理职能分散,旧的领导方式方法有的已经过时或难以适用,新的领导方式方法仍在探索,很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三、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工作发了一系PlJ文件,先后于2993年20月、1994年3月、1995年2月召开农村工作会议。1993年7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党中央和国务院反复强调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尤其是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不仅重申了农业和农村土作的重要地位,而且提出“九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的10项重要工作: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依法保护耕地,开垦宜农荒地,提高复种指数,保持粮食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加强水利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加强林业建设;强化科教兴农,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加快发展以化肥为重点的农用工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三项目标;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切实解决农村7千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10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农村工作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些既是我国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也是必须完成的新任务。

四、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几点思考

如何做好改革开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工作?这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很大而又迫切要求给予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我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一些讨论,提出一些好的意见,但一般仅局限在对中央文件的阐释上,还很不够,还应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讨论。笔者认为,除了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实行两个转变似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从时代、全球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认识农业的重要地位。按照传统理解,农业是指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的产业。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我们所说的现代农业,不仅应该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和渔业,而且应该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部门在内的产品多样化、功能综合化的基础产业。农业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是人类生存之本。我国人口超过世界人口总数的1/5,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没有农业的发展和支持,我们什么事情也难以搞好。所以,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把农业摆在最重要位置,永不动摇。农业是社会安定的根本。稳定是任何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提条件。实现稳定不仅要有坚强政治领导,而且还必须有重要的物质基础。其中.农业最重要.农业兴,天下稳,百业兴。否则,无粮必乱,无粮必亡。因此,许多国家之所以受制于人,政权更迭,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农业落后,农产品不能自给,依赖别国有很大关系。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农业搞不好,农产品不能基本自给,吃饭依赖别国.那么必然受制于人,难免亡党亡国。这正是一些国家所希望的。所以,我们绝不能满足农业上己经取得的成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证农业这个根夺:切实把农村工作做好.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是人民幸福的保障。中外无数事实说明,哪个国家和民族重视并发展了农业.哪里的人民就能生活得好一些;反之.人民就会流离失所,甚至陷入绝境。我们党和国家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把农业搞上去.这样才能保证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国与其他国家不同,绝大多数人日生活在农村.必须始终把农民和农村问题摆在首位。

第二,牢固树立农民本位观念。我国农民数量大、分布广。他们素质的高低、积极性的大小、政治倾向如何直接决定着我国的发展与稳定。自古以来.农民乱.政权亡;农民稳.天下安。这也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必须永远真心实意地依靠农民.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他们合法权益,认真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帮助他们早日实现“小康”,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把农村工作做好,巩固工农联盟.把我国建设得更好。

第三,变“r物本农业”为“人本农业”。过去发展农业.人们往往只重视政策、科技、体制、投入的作用.忽视人的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厉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时间长、规模大、群体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靠少数人不行.必须调动数亿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都种见物不见人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加快农业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大批跨世纪的农村教育、科技、管理人才,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农民的规代化,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农村的各项工作做好。

第四,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加大农村配套改革的力度。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管理方式和方法,逐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规范农村市场的主体和行为。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推进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装合的双层经葺体制,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同时.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的对外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

第五,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一系的建设,是现代化农业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第二轮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农业产业化、商品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过去我国有些地区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尤其是宏观调控不够,广大农户处于分散、游离状态.还未进入市场和宏观调控范围.分散了生产力要素,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结构‘与布局。今后必须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帮助广大农民尽快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当前.尤其要搞好产前信息服务、产中科技服务、产后流通服务。要逐渐由县、乡、村三级服务向省、市‘地)、县、乡村四级转化.实现社会“联网”,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