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社会主义新乡村创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贵德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一)作物结构调整初显成效。2006年,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17.4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9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为5.2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95万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比例为454213,产业机构趋于合理。
(二)特色农业经济作物发展迅猛。按照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日光温栩、露天蔬菜种植规模逐年加大,新建的60座玫瑰花生产基地、29座设施油桃栽培和薄皮核桃种植示范区建设均已投人生产,贵德长把梨、软梨的提纯复壮工作取得实效。
(三)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作用,全县18516亩耕地实现了百亩以上特色品种规模花生产,定单面积达9336亩。7200亩优质油菜基地、1250亩冬小麦良种基地、巧0亩玉米制种基地、650亩菠菜良种基地和1700亩的露天辣椒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
(四)牛羊育肥贩运出售形成规模。2006年,全县出栏各类牲畜15.13万头(只),出栏率42.77%,商品率为37%。贩运、育肥牛羊41万头(只),实现收人601.85万元。人均增加纯收人73.3元。
(五)农业基础建设步伐加快。从着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6年,全县实施高效节能温室、设施农业、畜种引进改良等农业基础项目建设18项,完成投资2681万元;实施25村人畜饮水工程、东河提灌站等水利项目13项,投资1364万元。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民生产生活面貌得到改善。
(六)龙头企业竞争力逐步提高。近几年来,我县坚持以工促农、以农兴工,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扶持涉农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黄河清酒业、县园艺厂等涉农企业初具规模,带动示范作用逐步发挥,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做大农业、做“少”农民,将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增加农牧民收人,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县不断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壮大劳务输出规模,2006年,全县实现劳务输出2.89万人(次),其中:跨省输出1639人(次),省内跨区输出9568人(次),区内流动17699(人次)。实现收人4749.2万元,人均增加纯收人579元。
(八)庭院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紧紧围绕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以农家乐、牧家乐为住的庭院经济,拓展了农牧民增收的新渠道。截止2006年末,全县建成以旅游服务为主的“农家乐”小宾馆、农家院115家,吸收富裕劳动力1500余人,户均年收人1.6万元以上,既增加了群众收人,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压
从总体上看,贵德县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陈旧,已成为制约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的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三是农业经营水平依然不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业服务局限于产中指导,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少。四是农村市场发育还不全,大部分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市场,多为地头销售、战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部分市场设施简陋,缺乏储藏、冷冻周转条件,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五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对新科技、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乡镇农科部门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简陋,部分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包村等行政工作,无法真正投人到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市场开拓力和带动力弱。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低。我县的劳务输出人员多属于季节性务工,农民工在城镇务工“留不住”,技术少、工种差,工资低,影响了农民工的收人。
三、今后我县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夯实基础中寻找增量,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人,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小流域治理、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通过大投人求得大产出,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系上了“安全带”。二是切实加强乡村道路硬化、供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增强农民增收的后劲。
(二)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训工作。一要积极创新农技推广体制,逐步探索完善县乡推广站所为主体、科研机构和乡村科技人才多方参与,共同促进的推广机制。要针对广大农牧民需要的技术进行上门服务。二要进一步加快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科技致富能手,大力选拔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能人,造就一批掌握农村实用技术、致富技术的乡土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实施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三要继续强化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工作,统筹利用农牧、科技等部门的农业科技培训资源,紧贴特色农牧业发展需要,紧贴农牧民现实要求,加强对农牧民科技文化培训,提高对先进使用农业科技的运用水平。四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在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同时,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农业技术专家等,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人股等方式,领办、创办、协办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三)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形成规模化经营。要结合我县的实际,狠抓高效、优质经济作物的发展,推进奶牛养殖、水产养殖、尾天蔬菜种植、优质果品生产、温栩蔬菜种植和花卉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建设步伐,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有区域竞争优势、有规模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要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培养各类农村“经纪人”和中介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规范和提高现有的蔬菜协会、牛羊育肥协会等7个经济组织的运行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力争再组建2一3个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协会组织,不断提高贵德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逐步建成“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十农户”的格局。
(四)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农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初级产品的质量,更取决于整个产业链条和生产体系的发达程度。没有农业生产外环节的多次增值,农业经济效益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民间资金从事面粉、果汁、品牌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精细加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加工转化中达到增值,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五)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家庭经营水平。一要继续做好农牧民技能培训“阳光工程”,按照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从而提高劳务价值,为农民“走出去”务工创造条件。二要抓好基地建设、信息服务、权益维护、社会保障等环节的服务工作,加强用工信息交流与搜索,建立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由盲目流动寻业向有序转移就业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三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劳动密集型的中小民营企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千方百计的创造就业机会,争取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四要积极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具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经营能力的务工者“走回来”,在本县投资经商搞开发,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五要利用好我县的农作物桔杆资源,引导广大农户扩大牛羊育肥、贩运规模,形成育肥、贩运一条龙经营。六要加大对“农家乐”等庭院经营户的指导和规范,通过从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措施,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经营收人。
(六)加大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要切实加强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市场的冷藏、仓储、运输等硬件建设。加大农产品贩销大户、经纪人队伍的培养,以市场为依托,壮大农民经纪人协会,提高农产品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扩大本地农产品的对外宣传,提高“黄河清”辣椒、“松巴”花椒等品牌的知名度,使更多的农产品走向省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