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结构调整完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更新现念,形成共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要途径。现在农业上反映强烈的问题是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低。过去是“短缺农业”,产品供不应求,现在是产品增多,供过于求。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更新换代,提高品质,农业的发展就要受到制约。为了搞好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必须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要拓宽视野,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坚持“依托市场,发挥优势,注重品质,突出效益”的原则,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手发展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发展畜禽业、林果业、水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在领导方法上,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转变职能,着力搞好农产品进市场的组织、引导、指导和眼务工作。三是在增长方式上,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高上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在结构调整上,由满足人民基本需求为主,向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转变,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避免新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雷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逐步形成稳定优质的种植业、兴旺发达的养殖业、繁荣活跃的流通业、高附加值的加工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二、培育市场,搞活流通。完善的市场体系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赖以发展的导向和载体。没有市场需求的拉动,农业结构调整就无从谈起,成为一句空话。目前,农产品市场大多是农贸市场和综合市场,真正的农产品专业市场不仅数童少,而且规模档次低,聚集辐射弱。因此,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特色农产品优势和主导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兴办农产品专业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在发展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同时,有计划地组建贯通辐射全国的中心批发市场,使之成为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拓宽农产品的流通空间,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起到导航作用。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培植农产品购销队伍,帮助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协会(研究会)、营销联合体等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开拓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包装和销售,加强基地与市场的衔接、产地与销地的衔接、生产与消费的衔接、农村与城市的衔接、促进农产品流通。鼓励农民自产自销以及中介组织的代购代销、联购联销和联购分销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多渠道、开放式、少环节的农产品流通新机制。同时,对一些上市季节集中、产品批量大、不易贮藏保鲜的农产品,各级从本地的实际出发,陆续开辟“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确保畅通无阻,加快农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三、依旅科技,提高质量。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动力源泉,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有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的产量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品种质量间题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存在着品种不对路、质量档次低、农民增产不增收、高产不高效,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与国际市场接轨。能否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要按照传统技术抓改造、常规技术抓提高、高新技术抓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上水平、上档次、上台阶。一是在品种上要有新突破。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品种是前提,按照选育专业化、加工现代化、包装标准化、销售社会化的思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基地,实施良种工程,实现品种良种化、基地化、优质化。围绕“一优两高”农业,加快高附加值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良种的开发、引进、选育、繁育、试验和推广,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上要有新突破。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落实“三定”政策,加快“五有”乡镇农技站建设,稳定科技队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兴农工程”为载体,加快抛秧、直播、旱育秧等轻型栽培技术推广,推进联合收割机、谷物烘干机、稻草还田机等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大推广蔬菜瓜果、无土栽培和工厂化生产技术,水产高效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包装等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三是在农科教结合上要有新突破。把农业、科技、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充分运用农函大、职技校、成人教育中心等教育培训网络,组织种养大户、农村干部、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典型示范,熟练掌握几门农村适用技术,提高农民接受和使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和本领,促使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四是在实施农业名牌产品上要有新突破。农产品要打开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树立名牌意识,根据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研究名牌、创立名牌、拓展名牌,敢于打响自己的牌子,抢占制高点,跨入快车道,登上新台阶。在组织实施中,力求在品种上动脑筋、质量上下功夫、商标上做文章、包装上有特色、销售上求拓展,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加速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强化服务,增强活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保障和后盾。农业社会化服务各地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涉农部门、乡村集体组织和农民自身服务的网络群体。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与农民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树立“立足大农业、面向大市场、拓展大产业、发展大服务”的思想,依照服务体系网络化、服务活动专业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市场规范化、服务内容综合化的目标,强化县级、提高乡级、发展村级、完善农民自我服务组织。运用市场机制,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协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全程化、系列化、一体化的服务。一是政策服务。对创办农产品服务的企业和大户以及各类服务组织,在开发机制、资金投入、用电用地、财政税收、交通运输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优先安排、优惠扶持,增强服务的生机和活力。二是科技服务。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农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开展技术指导、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使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提高科技的普及率、到位率,把科技兴农真正落到实处。三是信息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掌握信息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建设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努力形成一个各级政府信息中心、经济主管部门、专业协会、各类大户在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网络系统。广泛开展信息交流,特别是同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咨询机构加强联系,及时搜集各路信息。在主要销区、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设立办事处、直销点等窗口以及聘请信息员,拓宽信息渠道、挖掘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逐步实现与国内农产品大市场、国家及各省市农村经济信息中心联网,随时查找有用信息,指导农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掌握决策主动权。通过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科技兴农的实施,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水平,保持农业结构调整持续稳定发展。
五、发展加工,实现增值。发展农产品加工,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环节,也是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增值的重要手段。目前从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来看,原料性的产品居多,精加工的产品甚少,难以在市场中取胜。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外农产品不断冲击国内市场,不同程度地跻占了国内农产品。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农产品比进口的农产品质量不相上下,新鲜度比进口的好,口感也略胜一筹,可是价格同进口的相差悬殊较大,主要原因在加工层次上滞后于别人。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整个市场消费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需求逐渐向高档化、精细化、成品化、时鲜化、营养化及方便化发展。因此,各地要围绕本地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有计划地办好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不要盲目铺新摊子,主要通过对现在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把农产品加工业壮大起来,特别要重视扶持发展那些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做到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开展农产品加工必须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工艺和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制定等级质量标准,实行分级包装销售。通过系列加工开发,变初级产品为精细产品、单项产品为系列产品、内销产品为外销产品,走生产跟着市场转,营销随着市场变,管理按着市场改的路子,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