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内地台资农业分布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内地台资农业分布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地台资农业分布探析

1台资涉农投资项目的区域分布概况

台资农业的产业投资特点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甚至决定了其投资区域的选择。早期到大陆进行农业投资的台商或台农大多是迫于台湾岛内竞争环境的压力,秉承台湾原来经营的产业或技术到大陆来寻求继续发展的空间,因此以经营种养殖业和小型食品加工业者居多。然而,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或食品加工业,其生产品种或加工原料一般都是亚热带或热带品种,因此台商在大陆选择投资地的时候,自然选择与台湾地域相邻、纬度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再加上绝大部分台湾同胞的祖籍都在福建、广东等地,在语言、文化方面很容易融入当地,也为其投资创业提供了便利。笔者在对福建、广东一带台商的走访调研中了解到,除了早期回到大陆投资创业的台商和台农受地域和人脉关系影响很大,后来进入的台商在选择农业投资区域时,很多也是通过早期投资的亲戚、朋友介绍,或是当地的亲戚、朋友引荐而来的。无论如何,各种因素造成台资农业在大陆发展具有鲜明的区域集中分布特征。

2产业细分下的区域分布

显然,台资对四类涉农产业项目投资的区域分布仍然全部是集中在南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其中皮毛及其制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的广东省和福建省,台资在其他区域对该产业的投资份额很少;食品饮料加工业的投资在南部、东部、北部沿海地区的分布比较均匀,具体到省市层面主要是广东和上海,以及福建、江苏、北京和天津,投资区域的重心相对偏向于东部沿海地区;台资在大陆的木竹制品业投资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相对其他涉农产业投资都比较小,区域分布上主要是广东、福建以及东北的辽宁;农林牧渔业是台资较早投资大陆产业,主要是种养殖业投资,投资规模普遍较小,受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此类项目投资的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的福建、广东、海南和东部沿海的上海、江苏等地。

3台资农业在大陆发展的集聚效应分析

大陆的台商农业投资不仅具有区域集中特征,在区域内也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产业集聚或叫产业集群特征)。台商在大陆以产业集聚方式投资是台商为参与大陆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台资企业竞争力而形成的一种事实上的相互依赖、互为客户或以联盟为基础的企业生存战略[2]。根据走访调查,大陆台资农业形成聚集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①初始投资常常经过同行朋友或组织的引荐,容易在选择投资地时形成集聚;②早期大部分台商通过引进台湾品种在大陆投资从事种养业,受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往往选择相似且相近的区域投资;③区域集聚性投资使台商彼此间可以实现信息、技术及市场通路的共享,甚至可以实现相互间的融资互助;④各地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存在差异,在台商进入较早的地区及祖国大陆设立试验区和创业园的地区容易对台商产生磁吸效应,进而形成集聚。早在1890年代,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就首先开始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1990年代,迈克尔•波特将产业集聚研究与竞争优势研究相结合提出了“钻石模型”,概括了产业集聚的形成与竞争力的培育[3]。衡量集聚程度的具体方式和相应指标有很多,主要的有集中度(CR)、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尔希曼指数(HHI指数)及N指数四项指标,其中,CR和HHI指数在测算产业聚集程度方面的指标含义基本一样。本文选取最为常用的集中度CR指标测算衡量大陆台资农业项目的产业集聚程度。

对于涉农行业整体而言,1991—2007年台商农业投资的前8名省市的集中度CR8达到80%以上,产业投资的区域集聚程度相当高。甚至前四名的省市(广东省、福建省、上海市、江苏省)的CR4就达到60%以上,这说明前4位的省市就占据了大陆台商农业投资的大部分份额。从投资项目的数量上来看,福建占的比例最高,CR1达到28.5%;但从投资金额来看,广东所占比例最高,CR1达到31.1%。重点分析台商农业投资中农林牧渔种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集聚程度。从集中度指标的测算发现,农林牧渔业的产业聚集程度明显高于食品加工业,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林牧渔养殖业的集聚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更大。台商对农林牧渔养殖业的投资仅在福建省就占了1/3的份额。前四位的省市(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山东省)的CR4达到了70%以上,CR8更是达到90%左右。对大陆台资食品加工业而业,投资的区域集中度虽然也比较高,但与农林牧渔业相比明显较低,前四位的省市(广东省、福建省、上海市、江苏省)的CR4仅达到50%左右,CR8约在80%左右。另外,食品加工业投资的项目数量集中度明显低于投资金额的集中度,这说明大中型台资食品加工企业的区域集聚程度更高。一般来说,产业集聚可以为企业投资带来诸多积极效应。台商在大陆农业投资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包括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公共资源。许多同行业的企业集聚一起,为各种投入品的供应商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集聚的企业可以共享集中供应带来的便利。同时,产业集聚区域对下游客户也会产生集聚效应,或者说,一个集聚区本身就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台商农业投资的集聚性对涉农产业的专业人才也会形成吸引,同时对本地区的农业劳动力也会形成带动和辅导作用,从而形成人才劳动力资源的丰裕和共享。台商集聚投资还会形成较强的谈判能力,能以较低的代价从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

第二,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成本、储运成本等,这是产业集聚最直接的效应之一。台商农业投资的集聚发展,使得同一区域内的企业相互临近,或者处于生产链的不同分工阶段,可以降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集聚发展还可以使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便利,提高信息搜寻与获得的速度,降低信息成本。

第三,可以形成合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台商投资农业的区域集聚特性有助于共同提高台资企业甚至本区域的市场竞争力[4]。因为产业集聚加剧了竞争,给企业带来了创新进取的压力与动力,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造成集聚区内的企业比起那些散落在区外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更容易进入这一行业的前沿。但是,在对台资农业企业的调查中也了解到,台商农业投资的集聚发展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就是台资企业之间的聚集或者联盟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壁垒和门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大陆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甚至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也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