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加强科技创新

纵观农业发展历史,技术变革和科技进步始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从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演变过程,同时也是一部农业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历史。每一个阶段无不以技术变革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标志;农业机械、良种、化肥、农药、灌溉等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又带动了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首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科技创新。回望我国60年农业发展轨迹,我们深刻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驱动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力,也是中国农业走向国际的竞争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举措,从农业生产要素角度来看,国际上农业发展方式大致分三类:一是美国、俄罗斯等人少地多的国家,大力发展以机械技术为依托的劳动力替代技术,走劳动力节约的发展道路;二是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的国家,大力发展资源替代技术,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弥补土地的不足,走资源节约的道路;三是英国、德国等人地比例中等的国家,既用机械替代劳动力,也用生物、化学技术弥补土地的不足,走综合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道路。无论哪种发展形式,各国无一例外地都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产业水平的重要战略。现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平均达到70%以上。

其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依赖明显增强。当前,我国正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同时,我们又普遍面临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挑战。农业农村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明显提高,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明显增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第一武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关键支撑;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根本出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核心依托。

第三,前沿技术的新突破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当今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科技发展潮流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正在深刻改变农业的面貌。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渗透,将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头;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的突破和应用,将深刻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和食品制造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将推动农业产业化跃上新水平;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全面兴起和普遍应用,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和生态压力;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创新,将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些基础研究的新发现、前沿技术的新突破,必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转化应用研究,都要向农业生产力转化,都要为产业发展服务。只有把全力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搞创新、抓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大的发展潜力,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二是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主体多元化和内容多样化。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组织、事业性农技单位、种养大户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活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多元化。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农业科技创新要重点研究动植物新优品种的培育或引进、繁育、筛选及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种养技术和套种套养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引进和深加工适销新产品开发;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引进与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农产品保鲜、干燥、杀菌、防腐技术研究与推广;种养加设备设施的现代化;高效率用水与地力培育;科学施肥与科学用药;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应用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内容多样化。三是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提高“三项能力”的目标任务。即努力提高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提高科技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提高科技对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四是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突出“三个关键环节”。即突出科技创新、转化应用、人才培养三个关键环节。创新是源头,应用是目的,人才是关键,要努力推进三者的有机衔接与协同发展,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大大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效率。五是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要不断优化农业科技进步的体制环境,不断创新农业科技进步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逐步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是突出抓好“12396”科技服务活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了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009年7月,常德市委组织部、常德市科技局选择鼎城区和临澧县作为农村远教“12396”科技服务试点区县,在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则指导下,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科技服务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有效整合对接的长效机制,目前试点工作正有序进行,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为了全面铺开农村远教“12396”科技服务活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牵头作用,力争把“12396”建成一个集科技推广、难题解答、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于一身的长期性、基础性、常态性的服务平台,并以此为龙头,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体来讲,就是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完善四级服务团队。市级成立农村远教“12396”科技服务呼叫中心,县级成立农村远教“12396”科技服务工作站,乡(镇)建立农村远教“12396”科技服务站,村级建立农村远教“12396”科技服务点。根据本地区农村种养加的特色产业,依照《农村远教“12396”科技服务专家选配管理考核办法》,组建15~20人的市专家服务团队、10~15人的区县(市)专家服务团队、3~5人的乡(镇)专家服务团队;第二是形成灵活多样服务方式。建立以专家服务团队为支撑,以电话服务为重点,以网络服务及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并具体形成电话服务、短信服务、网络服务、上门服务、专家会诊、教育培训于一体的服务模式;第三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要明确相对独立的服务范畴,在电话和网络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市服务中心将农民的提问及联系电话通过书面或电话的形式,传达给县工作站,县工作站在做好书面记录后,协调乡镇服务站就近解决。乡镇服务站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县工作站或市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开展服务重点解决。要以利益为纽带稳定服务团队,对于市级专家服务团的15名专家,科技部门要给予相应的项目支持和出勤补贴,在以利益为纽带的机制下,专家既享受到了技术奉献带来的社会认可,同时也享受到了科技创业带来的自我实现;对于县级服务团队,市科技局、县(市、区)财政每年要拨付相应的“12396”专项经费,由各县(市、区)科技局按每名专家每年5000元左右的标准年初预算到位,年底再按出勤服务次数发放。要丰富专家团队来源,采取灵活的方式,整合利用涉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员、科技小分队、龙头企业、协会组织及种养大户的各种技术力量。

二是大力实施农村科技富民行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明方向和途径。2008年,按照“科技牵头、资源整合、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服务‘三农’”的工作思路,常德市科技局启动实施了农村科技富民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工程、农村科技推广示范工程、农村科技品牌培育工程、农业科技合作组织培育工程、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工程五大工程,推进了“12396”、“乡乡有网站”、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十大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十大农业科技合作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农村科技指导员队伍、科技示范大户建设八大行动。实施一年多来,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质品种,重点支持了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初步建成一批示范单位。2009~2010年,我们将坚持整体推进农村科技富民行动的“五大工程”和“八大行动”,市本级要建成10个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10个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壮大10个农业科技合作组织,500个农业科技大户,100名农村科技指导员,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以上。

三是全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科技动力。首先是积极开展县校合作。着力抓好农村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分产业发掘、策划、包装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项目建成项目库,并主动出击找专家、找高校、找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对接,签订合作协议。其次是围绕农业产业拓展产学研合作。各市、县两级科技部门都要围绕农林牧渔优势产业,深入了解技术需求,积极当好产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中介,切实搞好跟踪服务。再次是围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常德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稻、棉、油和干鲜水果产量居全省首位,目前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49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18家、市级149家,带动粮食产业基地800万亩、棉花产业基地100万亩、蔬菜产业基地130万亩、柑桔产业基地110万亩。我们将重点围绕加快西洞庭食品工业园的建设,加大对高科技食品加工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引进与转化力度。围绕把“一粒米”和“一条鱼”做大、做长、做强,积极支持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与宁波大学、江南大学开展技术和项目对接,合作研发淡水鱼的保鲜、鱼蛋白粉研制、鱼熟食产品的提质技术;积极支持湘鲁万福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共同研究的“稻米淀粉糖深加工及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四是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首先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大力开展科技活动周、“五送下乡”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科技信息,充分调动了人们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改变农村生产生活习惯,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积极组织科技小分队、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和农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第三是大力实施农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选择一批科技型、成长型、带动型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全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提供项目支持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