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经济增长因素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占全国总面积13.54%的耕地养活了13.1448亿人口,农民收入迅速增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此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及影响其增长的各种因素,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意义重大。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目前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与分析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全面,切大部分侧重于理论分析,定量实证分析的成果较少;二是在少有的定量实证分析中基本上侧重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普遍忽视截面数据的分析,更没有把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结合起来考虑。一般而言,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现阶段因素和历史因素有可能是不一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长期以来促进农业增长的因素,而截面数据的分析,则更能有效地让我们了解现阶段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本文试图把时间序列数据分析(1990—2007)和各地区截面数据的分析结合起来,对影响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把时间区间选定在1990—2007年,一方面满足了较大样本数据量的要求,又具有较好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影响。
二、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aK式中Q代表产出,A为技术进步系数,L、K分别为劳动力和资本投入,a为参数,其中0<a<1,a分别表示劳动力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即增长贡献率。本文把中国农业生产函数定为一个不受约束的拓展的C—D生产函数拓展形式,把影响农业增长的因素基本估计设计为劳动力投入、实有耕地面积、技术进步、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投入、制度变化等因素。则函数形式为:Y=ALa1Ka2Pa3Sa4Ha5Ta6Ra7Ga8(1)式中:Y为农业总产值,L为农业劳动力,K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P为耕地,S为制度变化,H为人力资本,T为技术进步,R为农业结构调整,G为农业投入,a1~a8为各要素的产出弹性,也即各要素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对(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回归模型:lnY=lnA+a1lnL+a2lnK+a3lnP+a4lnS+a5lnH+a6lnT+a7lnR+a8lnG+C(2)令lnA=a0,a0~a8为回归系数,C为残差项。
(一)1990—2007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1.具体变量的选定。按照上述模型,根据能够收集到的统计资料,本文拟采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Y)来代表农业总产值,农牧渔业从业人员(X1)表示劳动力投入,用年末实有耕地面积(X2)来分析耕地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化肥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进步,是对土地肥力的替代,机械作为一种技术进步是对人力的替代,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同样反映技术进步。所以本文拟采用化肥施用量(X3)、农机总动力(X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X5)来代表农业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进步。另外,采用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支出(X6)代表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用地方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X7)代表政府对农业的扶持,用农林牧渔业基础建设投资(X8)代表中国农业生产资本投入,所得回归方程为:lnY=a0+a1lnX1+a2lnX2+a3lnX3+a4lnX4+a5lnX5+a6lnX6+a7lnX7+a8lnX8+C(3)(3)式中a0~a8为回归系数,C为残差项。
2.回归过程及检验。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引用最小二乘法,借助Eview4.0软件,对模型进行多次回归、修正后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模型结果如下:lnY=31.9051-2.5186X1+0.8973X2+3.5887X3+0.6497X4-3.7550X5-0.0744X6-0.2541X7-0.0412X8(0.6015)(-0.8901)(0.441)(3.8672)(0.4904)(-0.5992)(-0.2579)(-0.7537)(-0.1038)决定系数R2=0.9927,修正决定系数R2=0.9843,DW统计量=2.0876,F统计量=118.8401;括号内为各变量的T检验值。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调整后的R2达到了0.9927,总体显著性水平很高,各变量的T检验均能通过,DW=2.0876,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现象,因此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3.对回归结果的解释。根据回归方程,影响中国农业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化肥使用量、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的投入等。首先,劳动力本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回归方程中对农业增长的影响虽然很显著,但其贡献却是负的,其投入的产出弹性为-2.5186。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过多或增长过快的劳动力不能被其他因素所吸纳而出现过剩,阻碍了农业增长。从土地来看,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有限供给的性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总量从1990年的148362千公顷减少为2007年的121735千公顷,年均减少1566.29千公顷,对农业增长从数量上说不会起到很大作用,所以在系数中不显著。其次,从技术进步看,农业技术进步一般有三种,一是通过化肥农药等手段对土地进行替代,增加单位土地产量;二是通过机械对劳动力进行替换,使农业产出在单位劳动力上提高;三是通过改进灌溉系统,改善栽培方法等提高技术水平。从回归的结果来看,这几项对中国农业增长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化肥的使用、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大以及农用机械的使用,有效的增加了农业的产值。再次,从政府支农和投资来看,从1990—2007年,中国用于支农的总额是不断上升的,说明国家和农民个人对农业的重视。但是我们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这些投入对农业增长作用不显著,家庭经营支出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0.077,原因可能是家庭经营支出主要是用于对生产资料等的支出,在时间序列内并没有对土地肥力进行过多的投入。财政支出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0.257,说明财政的投资更多的是改善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农民的生活环境。投资也该是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这里也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0.047,原因是基本建设资产投资并未发生多大的作用。但是这两方面的作用虽然从农业中没有直接的显示出来,但后续对农业增长的作用应该有很大的提高。
(二)基于2007年各地区截面数据的农业增长因素分析中国是农业大国,而大部分农业分布于各地区,本文采用2007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经济增长指标的截面数据,来分析现阶段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2007年中国22个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约占该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4.03%,因此该截面数据足以代表和反映中国农业的增长实际情况。
1.回归过程及检验。笔者把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函数仍定为一个不受约束拓展的C—D生产函数,其回归模型为:lnY=a1lnX1+a2lnX2+a3lnX3+a4lnX4+a5lnX5+a6lnX6+C式中:Y为农业总产值,X1~X6分别为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年末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农业播种面积、财政支农、农林牧渔业建设投资,a1~a6为回归系数。注意到本节各因素取得与前面大部分一致,有个别变动。主要是由于数据获得性问题,在一些变量的取值上有所变化。本节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表示,投资方面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表示,政府扶持用财政对农林水事物支出来表示。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模型为:lnY=-219.6791-0.1343X1-0.2675X2+0.0400X3+0.1678X4+0.0011X5+6.4644X6(-0.6329)(-0.6150)(-2.9939)(0.6074)(1.9162)(4.1457)(3.2970)决定系数R2=0.9187,说明回归方程解释了因变量总变差的91.87%。修正决定系数R2=0.8861,DW统计量=2.2489,F统计量=28.2396;括号内为各变量的T检验值。估计结果显示,除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和农机总动力外各变量均显著,DW统计量=2.2489,表明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2.对回归结果的解释。2007年,在全国各地区层次上,劳动力投入与土地投入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这与前面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这表明,由于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虽然土地总量有一定的增加,但农村劳动力过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技术进步仍是2007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农机总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04,播种面积的产出弹性为0.17,这与前面分析的也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农机总动力在此表现为对农业增长不是很显著,可能是由于人力的过剩阻碍了机械对人力的替代。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政府支农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很低0.0011,但是投资却是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贡献率达到了6.46。时间序列分析和截面数据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现阶段因素和历史因素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因素有: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的投入等。
三、加快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1.扩大农业发展空间。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比较优势和利益连接机制,形成区域化与专业化的分工。从空间看,这种分工有时会超越一个省或一个国家,这对于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或地区尤其如此。中国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总结近年来农业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经验与教训,一方面立足本国优势资源,另一方面突破本国资源局限的瓶颈,通过市场导向,政府牵线,企业运作的办法,充分利用国外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更大空间范围配置农业要素,建立优势互补、弱势互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分工合作的跨国度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2.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从宏观视角看,现代农业必定是建立在合理的经济结构基础上的,其主要的判别指标是部门劳动力对GDP的相对贡献率。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农业GDP的份额在持续下降,目前为11.7左右,已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农业就业份额的下降速度却明显慢于农业GDP份额的下降速度,目前为42.6%左右。这种态势导致了农业劳动力对GDP贡献率的不断下降,其对农业的直接影响是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农业缺乏竞争力,改变这一格局的基本途径是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当前,进一步转移农业劳动力不仅取决于非农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取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消除是其中的关键。此外,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角度看,合理布局基础上的中小城市发展,应该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点。
3.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一是要在继续扩大化肥使用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增强其对农业产出的贡献,把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结合使用,保证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生产资料的供应,防止污染;二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病、险水库的维修工作,并在原有节水灌溉的基础上加大有效灌溉面积,增加抗旱能力;三是在继续发挥农业和耕作方式的作用的基础上,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摆脱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生产方式,以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4.完善农业支持政策。首先要建立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主要是:政府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要鼓励企业和社会对农业的投入。其次,要在遵循WTO规则的前提下,根据中国农业的特点,明确农业支持政策的重点。主要包括:农业风险管理支持,农民培训与教育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与农村环境改善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支持,农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与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基础性与公共性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支持等。再次,要完善农业支持的方法,提高农业投入的效率。主要是:尽可能减少投入的中间环节,无偿投入与有偿投入(如配套、贴息、低息、奖励、以工代赈等)相结合,完善农业投入绩效的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农业投入绩效的考核等。
5.深化农业配套改革。当前影响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急需通过体制创新和深化改革的主要领域是:农村土地产权与管理制度,农民养老与社保制度,农村金融与保险制度,农民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农业部门管理与投入体制,农业合作社与行业协会发展政策与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