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域农业问题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域农业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区域农业问题分析

1存在问题

1.1粮食生产难以稳定

2011年杭州市下达给萧山区的粮食生产任务为种植面积62万亩,产量24万吨,此项工作任务难度较大。1.1.1耕地面积减少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各类建设项目的开发,萧山区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苗木、水产、水果产业的发展也压缩了粮食生产空间。2011年全区春季粮食作物面积14.13万亩,比2010年减1.94万亩。1.1.2种粮效益偏低按单季晚稻平均亩产1200斤(收购价1.35元/斤)计算,亩产值约1620元,减去化肥、农药、种子等成本约600元,地租费800元,亩效益为220元。而水产和苗木的亩效益均超过1000元,效益偏低影响了农民的种粮动力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粮食面积的稳定,“功能区建成,苗木地开进”的现象时有发生。1.1.3农田基础设施差受道路、沟渠等影响,许多农田无法进行连片种植,难以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也限制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1.2农业生产成本提高

1.2.1劳动力成本萧山区南片镇街壮年劳动力成本已从2010年的80~100元/天上涨到120元/天,涨幅超过20%,东片镇街涨幅甚至达30%~40%。

1.2.2土地租费养殖水产、种植苗木的土地承包费达1200~1500元/亩,比2010年涨25%左右,种植蔬菜的土地承包费达到1000~1300元/亩,比2010年涨30%左右,种植水稻的土地承包费也达到800元/亩左右,比2010年涨20%左右。

1.2.3农资价格除进口复合肥、磷肥外,其他化肥品种均有上涨。如尿素、钾肥,与2010年同期相比涨幅为12%、1.6%;进口农药平均上涨幅度在5%左右,如丁草胺、甲基托布津,比2010年同期相比涨幅为8%、6.5%;农膜的配送价涨幅达19%,种养大户普遍反映农业生产成本压力较大。

1.3农技队伍不够稳定

1.3.1农技人员缺乏目前镇街农技人员偏少,且身兼数职,据统计,各镇街农技人员平均仅4.5人(含农机、水利),且有涉农行政事务工作,应对线多面广的农技工作力量单薄,更难安下心来钻研技术。1.3.2从事农业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农技工作专业性强,工作辛苦且待遇偏低,导致农技人员本身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不高,纷纷换岗或调整到工业、城建等其他业务部门,造成了基层农技人员流动快,工作缺乏可持续性。高学历、高职称的农技人员所占比重不到5.5%。

1.4设施农业用地难以保证

据初步统计,全区“五大特色产业”中,蔬菜种植规模经营在50到100亩之间的大户就有70多户,面积达5000余亩。这些大户具备一定的规模却又达不到管理用房的审批要求,设施用地不能保障,对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设施农业与违章搭建的界定不明,备案机制不健全,一些农业设施被认为是违章建筑,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1.5生产环境有待改善

受企业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土壤、水分等农业生产环境被破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除工业污染外,农民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氮磷钾肥料配施不合理,造成土壤结构破坏;肥料、农药、畜禽排泄物等造成水体污染。一些水产品种养殖难,已给农业生产环境敲响了警钟。

2对策建议

2.1强化农业规划,加大扶持力度

2.1.1制定全区农业发展规划要立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高度来制订农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保护耕地面积,稳固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规划强化农业污染治理,消除影响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2.1.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是关键,要增加对小型水利设施的投入,推进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低地、洼地、废地,加强低产田改造,挖掘土地资源潜力。

2.1.3提高粮食补贴和设施农业扶持资金通过政策支农、财政转移等手段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及设施农业扶持力度,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格局,形成补偿机制,缩小与其他产业的效益落差,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2.1.4继续强化粮食功能区建设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创建,硬件和软件一起抓,落实粮食功能区建设规划,抓紧出台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保护政策,以管理与引导并重的措施,不准在粮食功能区发展多年生经济作物(如苗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2深化体系建设,稳定农技队伍

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建设,做好镇街“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化”文章。

2.2.1统一招收农技专业人才在镇街编制允许的前提下,实施全区统一招收农技人员,补充农技队伍。

2.2.2强化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出台农技人员培训方案,通过分级培训制度,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既要组织人员到浙大、省农科院等培训基地学习培训,又要组织赴外考察取经,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农技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服务农业、服务基层的能力。

2.2.3提高农技人员待遇通过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项政策,力争使镇街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能享受到相应的职级待遇。

2.3加强源头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进一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实行一个农产品一张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的推广方式,促进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和普及。深化追溯机制建设,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示范经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做到有据可查。加强农产品检测,严格六大类食用农产品的例行安全检测,开展留地蔬菜质量检测、瘦肉精专项治理和“三品”的标签标识专项治理。

2.4创新体制改革,优化为农服务手段

2.4.1加大土地、林地流转力度,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规模经营提升产业化水平,带动农业产业带建设,使全区东、中、南三地形成水产、苗木、粮食、蔬菜、林特各有侧重的格局。

2.4.2提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性通过完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保障科技项目经费,提高科技到位率和成果转化率。

2.4.3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把社会化服务与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水稻统防统治、机播机插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面积,提高覆盖率。

2.4.4推进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保险品种(如养鸡、养蜂),提高赔付额度,完善保险政策,降低农业风险。要着力解决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加大对农业种养大户的小额担保与信贷力度,以“人性化”原则尽量简化种养大户的办理小额担保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