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当代农业快速发展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当代农业快速发展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当代农业快速发展策略

一、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农业不断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基础坚实。

(一)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已基本形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创汇蔬菜、水产养殖、林特花卉、畜禽养殖四大特色产业带,区域经济基本形成,创汇蔬菜、榨菜、蔺草、竹笋、茶叶、水果、花卉、名优水产、生猪、禽蛋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快速发展,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大大提高。目前,全市在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63个,总面积56.09万亩。2008年,十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二)现代农业的经营基础不断增强。全市年加工销售、经营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376家,其中市级以上218家,带动农户123.98万户,年收购农产品595万吨。农民专业合作社800家,社员2万个,带动农户32万户,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主导产业。同时大批农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也成为产销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2008年,全市实现农产品出口9亿美元,位居全省首位。

(三)现代农业的装备基础不断增强。已在基本农田上建成近205万亩标准农田。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24.6万千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67%,小型农机得到广泛应用。全市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蔬菜大棚11万亩,既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又延长了农业生产季节,提高土地产出率。

(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全市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70万亩,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80%。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560个。

(五)现代农业的科技基础不断增强。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农作物、畜禽品种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自主培育的“甬优”系列杂交水稻高产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农民信箱、农业科技入户、骨干农民培养工程深入实施,良种良法进一步配套。(六)现代农业的保障基础不断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达到17个,比2007年增加5个险种。保险总户数达到4.57万户,保险金额5.52亿元,保费收入220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加3.86万户、2.46亿元和1534万元。全市有7个县级农业信用担保机构,成为农户小额贷款的有效途径。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宁波农业改革开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但还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一)人多地少、分散经营的农业现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54亩,不仅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4.8亩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的水平,更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面积0.86亩的警界线。全市1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41%,多数土地集约化水平较低,实施标准化难度较大,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二)相对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较低且年久失修,许多基础设施受到破坏或严重老化,沟、渠、路、电不配套,防洪、抗旱能力较差,生产能力不高,不适应现代农业适度规模、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三)低水平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作用有限,而目前全市民营科研推广机构只有40家,经营主体人才开发和引进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服务内容有限等,造成产学研脱节。

三、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着重把握“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十字”要求,大力推进六项工作,努力实现六大突破。

(一)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现粮食生产新的突破。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我市必须狠抓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进一步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以2008年底市政府启动全市范围内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契机,以冬种生产为起点,确保三年内建成80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强农艺、农机和服务配套,全面推行高效生产技术,有效提高种粮效益,切实保障全市150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新的突破。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应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鼓励农户通过转包、租赁、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行委托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制。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等试点,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施股份经营。进一步完善流出土地农户的社会保障,探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提高保障水平,稳定土地流转的期限和面积,加快土地集中、集约生产。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发展新的突破。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优势、提高竞争力的过程。应按照设施配套化、产业集聚化、生产机械化、产品无害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层次,进一步加快“一区四带”格局的形成,建成20个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100个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特色产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园艺业、循环农业、特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和外向型农业。围绕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加工业、流通业、服务业集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实现农业服务新的突破。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公益性农技服务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经营主体服务平台相互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建设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快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气象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大力支持企业、院校、科研单位等兴办服务机构,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技、农机和经营服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科技进步新的突破。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应依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入推进种子种苗工程,着力加快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等新型业态,重点支持良种培育、高效栽培、健康养殖、防灾减灾、节水节本、肥药减量增效、废弃物综合治理等十大科技创新,争取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继续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争3年内在全市普遍建设具有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功能的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健全公益性职能的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推广条件,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作用,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建功立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适宜性评价,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全过程监督管理,继续强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以提高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能力为重点,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实用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加大对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

(六)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能力新的突破。以农田、水利、技术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努力提高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设施建设标准和水平。通过“沃土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沟、渠、路、电等设施配套,提高农田抗风险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等重点环节推广温室、大棚、工厂化养殖、节水灌溉,提高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