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蔬菜合作社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依托产业基础,积极组建合作社
巴南区南彭镇地处重庆主城近郊,交通便捷,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是重庆市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都市农业的重点培育基地。这些蔬菜种植的优势条件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希望,但是由于蔬菜种植都是以户为主,从品种的引进、生产技术、病虫防治到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由农户自己承担,而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失误,都将直接影响蔬菜种植户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一些蔬菜种植户文化水平低,没有掌握种植蔬菜的生产、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差,销售价格低,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同时蔬菜销售问题,也成为了一家一户农户面临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蔬菜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于2007年11月组建了重庆巴南区聚益蔬菜合作社,并在巴南区工商局进行了登记注册,由自愿入社的350多人组成,种植面积1250亩。合作社成员常年生产各种时鲜蔬菜约2万余吨,销售收入达682万多元,人均年收入达1.95万元,比未参加合作社农户增收2000多元。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周边260户农民进行蔬菜种植,扩大了当地蔬菜种植规模。增加了农民收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2009年被重庆市农委评为重庆市市级示范合作社。
规范运行机制,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合作社在巴南区农经站的指导下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进行规范运作,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由5人组成、监事会由3人组成,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每届任期是三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下设立了“五部”,即技术服务部、销售部、办公室、财务部、配送中心,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合作社还推选了精通蔬菜种植技术、政治思想好、为人正直、热心为群众服务、甘于奉献的3名组成民主监督小组,定期对合作社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合作社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建立健全了社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理财、档案管理、成员管理、决算分配等19个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为每个农户建立了成员账户。合作社还在信用社开设独立的账户,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在分配上严格按照合作社制定的决算制度分配,其中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总额为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七十。
强化四大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充分发挥了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组织成员培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为了提高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和“五部”负责人的管理水平,丰富管理知识和专业合作理论,提高成员的蔬菜种植技术水平,调动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合作社聘请了重庆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任陶伟林教授、武汉资深教授等有关专家,讲解如何对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运作、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蔬菜的栽植、施肥、打药和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知识。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承办培训10多期,参训3500人次,发放资料5000多份。二是组织农资供应,降低种植成本。两年多来,合作社统一为成员供应包括泰国癞可丽南瓜、翡翠小冬瓜、美国黑番茄等30多个名、优、特、新在内的蔬菜品种达60多个,统一组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5吨,蔬菜专用肥料800多吨,为社员降低种植成本17万多元。三是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成员收入。合作社理事会一班人,在搞好技术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实施示范项目,在各级农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申请商标和“三品”认证。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注册了“聚益”和“南湖农场”两个商标;继而通过了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正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现已通过农业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品检测等环节,办好了相关手续,已报送到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批。合作社还考虑划定一块区域来作为有机食品的试验基地,为申报有机食品认证做好前期准备。四是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
2008年申请注册“聚益”和“南湖石岗农场”两个商标,并利用这两个商标进行统一包装销售,通过多方努力,成功进入到远东百货、新世纪、重百等大型超市和重庆几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营销关系。合作社成立以来为合作社成员销售蔬菜一万多吨,以保护价收购,为成员产品销售提供了可靠保障,确保了成员的利益,形成了“超市———批发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户和合作社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市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保障,其目的就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虽然我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低。对自然灾害而言,呼吁尽快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项目;对于市场风险来说,要逐步提高合作社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合作社的综合素质。其次缺乏资金投入。现阶段我市农村道路、水利、田块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更谈不上现代农业设施;合作社成员的出资大都用于生产和销售,根本无钱投入其改造和用于合作社探索加工增效之路,建议政府增加对合作社发展初期的政策和项目资金的投入。第三缺乏人才的支撑。因市场的原因,农业效益低,整个农区的厌农情绪严重(不如外出打工),造成大量的技术人才、精壮劳动力“转移”,“留守”搞农业生产的老弱病残做“懒庄稼”,农业技术人员也望而兴叹。建议提高第一线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逐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第四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终目的是在市场上增收(当然降低成本也是增收)可合作社的成员绝大部分是农民,缺乏企业管理和市场知识,无法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这就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建议从政策上多鼓励涉农企业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大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兴办龙头企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和鼓励,从而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开辟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