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低碳农业经济发展SWOT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低碳生态农产品比例不断提高
根据实地调研,近年来保定市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步伐不断加快,农产品基地数量和产值逐年增加,目前已有3个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获准使用统一的“绿色食品”标识。获部级认证基地7个,认证产品14个,面积1.36万亩(1亩≈667m2),通过省级认证的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43个,环评面积达到73万亩。全市共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59项,建成无公害检测中心点18个。有120家养殖企业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建立了包括环京津无公害精特菜基地、徐水优质番茄基地、满城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清苑大棚西瓜生产基地和蠡县麻山药生产基地等在内的“十大特色蔬菜区域种植基地”,有110万亩果品基地通过无公害基地检测认定。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保定市制定和完善了蔬菜区域主导品种的生产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现所有主要蔬菜品种有标可依,按标准组织生产。对保定市蔬菜基地全部进行了无公害认证,2009年新增和复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9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4个。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市、县、市场(基地)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建设,健全检测队伍,完善检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全市建成保定市、定州市、唐县、定兴县和涿州市5个具有常规检测能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和18个县级质量检测站,基本上覆盖了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这为发展低碳农产品和低碳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1.2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保定市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和高校合作的科技优势,加快了优质高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农户“四级一户”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市建成农技电波入户示范县17个、科技示范场30个,科技进村服务站1000多个。每年推广农业实用技术近1000万亩次,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连通22个县(市)和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业信息网开通并投入使用,信息服务农业的功能增强。通过“电波入户”、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语音电话、电话短信等多种渠道使农业信息不断向农村延伸。通过科技知识的普遍推广,农民将对低碳农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技术上的掌握,从而推动保定市低碳农业的发展。
1.3产业化低碳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保定市形成了以畜牧、蔬菜、林果、粮食四大产业为主,涉及肉猪、肉羊、肉牛、肉鸡、禽蛋、水产、乳业、皮毛、肠衣、蔬菜、辣椒、种子、草莓、优质果品、红枣、中药材等16项重点工程在内的产业化格局。保定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种植基地达到230万亩,被河北省命名的“河北农业特产之乡”达17个,已获得北京市安全农产品认证的定点蔬菜基地、屠宰厂等47家。全市104家规模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总和达51亿元。形成了以定州蔬菜、安国药材、望都辣椒、顺平果品、阜平大枣、满城草莓、易县磨盘柿、徐水西红柿、涿州花卉苗木、涞源脱毒马铃薯等重点产业为主的产地市场,建设起了南以定州西城蔬菜批发市场和鲜活农产品市场、中以工农路蔬菜批发市场、北以涿州蔬菜批发市场为主的区域中心批发市场体系。在保定市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保定市农业龙头企业也具有了一定规模。据公开数据显示,保定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达104家,农产品加工比例达到25%;注册优质农产品商标100多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37.3%;全市拥有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592个,其农产品贩销量占全市销售总量的70%以上。保定市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农业产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整套体系逐渐成熟。实体参与者的发展和壮大,为保定市低碳农业经济规模化发展运行机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
2保定市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劣势分析
2.1自然资源制约
保定市域总面积22113km2,总人口1070万人,而保定市区面积仅为314km2,人口89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76.5km2,人口72万人。保定市周边农村地区虽然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总量上较为丰富,但问题却非常严重。在土地资源上人均耕地资源仅为1.06亩,且可耕种面积正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严重不足,水域污染严重;气候资源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生物资源中秸秆、薪柴、禽畜粪便等,利用效率不高。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定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农业产业化存在薄弱
环节由于缺少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设备和检测设备,造成保定市向外输出的农产品呈现档次偏低、加工程度较浅、规范程度不高、产业链相对较短的多重问题,农产品大多以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的形式对外出售,成品加工、精品加工生产模式较少。且由于农产品保鲜时间短,进一步降低了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导致农产品因缺少深加工,上市时间非常集中,造成销路受阻、价格压低、甚至滞销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3农民环保意识不强
保定市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农村信息流通相对闭塞,大多农民对节能减排认识不足,更不知道低碳农业。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对农民的宣传及知识技术上的培训力度不到位,使得新理念、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效率不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37.5%的农民没听过“低碳农业”这个词,87.5%的农民不知道低碳农业跟自己的种地、生活有什么关系。
2.4农业粗放经营的制约
在农村,农民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高投入提高产量,但这种高投入不一定带来好的收益。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日益严重,这种能源增长方式严重制约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保定市农民每年给玉米、小麦等施两次化肥,且每次施量在50kg/亩左右,每年施2~3次农药,喷1次除草剂,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在化肥、农药上的高投入。
3保定市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机会分析
3.1政策法规支持
2008年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保定市借鉴美国加州“硅谷”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电谷”的概念,依托保定市国家高新区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基础和区内的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打造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高效节能、电力电子器件、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软件等七大产业园区。“中国电谷•低碳保定”已成为保定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与新品牌,为保定市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2010年保定市人民政府又编制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试行),《意见》充分认识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和保障措施,对保定市发展低碳农业经济也有了政策保障。
3.2低碳城市建设的推动
保定市提出了“中国电谷•低碳保定”的发展口号,积极实施中国电谷建设工程、“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集成工程等六大工程,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社会。目前,保定已集聚新能源企业近200家,依靠英利、中航惠腾、天威、风帆等知名龙头企业初步建成光伏、风电、输变电、储电、节电、电力自动化六大产业体系,预计到2015年有望形成一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与电力设备产业基地。
4保定市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威胁分析
4.1农村劳动力务农观念转变
随着保定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民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呈现出多样化,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轻农、弃农的思想逐渐蔓延。在经济学上,机会成本是指以同样的资源做另外一件事情可能获得的利益与好处,或做出一种选择而必须放弃另一种选择的代价。农村劳动力对土地的利用存在多种选择,农村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较高,从而使更多的农民放弃农业,进入二、三产业。
4.2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生产量第一大国。但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比例却不断下降,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关税逐步下调、非关税壁垒进行关税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产品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大量学者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农产品在外贸中的竞争优势正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在整体上已经缺乏国际竞争力,这对保定市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具有一定的威胁。
5结论
保定市农业生态安全存在威胁,如何保障农业产量在不出现下降的情况下,降低农业能量单耗,实现农业的减物质化,成为保定市农村发展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保定市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优势主要是区位优势明显、低碳生态农产品比例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化低碳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劣势主要是自然资源制约、农业产业化存在薄弱环节、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农业粗放经营的制约;机会主要是政策法规支持、低碳城市建设的推动;威胁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务农观念转变、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冲击。
作者:杨小波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