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农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了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资源,以种植业为突破口,以农业科技为动力,优化提升苹果、粮食(水稻、玉米、马铃薯)两大产业,培植蔬菜产业。乐居乡党委、政府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及市场经济规律,结合本乡自然优势,科技基础优势,经过认真研究,特制定乐居乡年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
一、乐居乡农业发展概况
乐居乡地处洒渔坝子中部,滇字1号工程渔洞水库大坝前,距城区18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人口28598人。全乡国土面积84.57平方公里,耕地17768亩,其中旱地10068亩,水田7700亩,人均耕地0.64亩。辖区内除新河村二半山区外,4个坝区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利条件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乡镇。长期以来种植业收入一直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因此,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使我乡的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使乐居乡一直成为市、区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乡的传统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瓶颈。因此,乡党委政府认为,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增加农业扶持资金投入,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
二、乐居乡农业种植发展具体规划及扶持资金概算
〈一〉苹果生产
乐居乡现有苹果面积8000亩,通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果农管理水平和果园收入都得到了较快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果农的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落后,低产果园面积较大,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亩产量不高,果品档次低,亩收入低或增产不增收。因此,要提高苹果单产,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收入,必须加大对4000亩低产果园的改造力度,改于以下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冬季整形修剪;加强灌水;(4)进行人工或壁蜂授粉;(5)加大疏花疏果力度;(6)普及果实套袋;(7)加强夏季修剪;(8)进行配方施肥;(9)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10)进行果园种草;(11)铺设反光膜等。主要技术实施扶持资金概算为:
一、奈曼旗农业基础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奈曼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奈曼旗重点加强防洪、搞旱水源、节水和人畜饮水建设,做到把水留住,把水用好。高标准完成孟家段水库大坝护坡工程和苇平灌区、孟家段灌区、舍力虎灌区配套建设。争取国家立项,新建库容8000万立方米牛河水库。大搞打井配套,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使全旗水浇地面积达到13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并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奈曼旗针对常年干旱的实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水源工程、水保治理、生态建设、牧业基础工程和3亩田建设5大重点,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荒山荒地造林、水保治理等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31万亩,封沙育林20万亩,水保治理21万亩,人工种草20万亩,退牧还草70万亩,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39.5万亩,新修水平梯田2.5万亩,新打配机电井868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2万亩,新增灌溉草库伦362处、14500亩,新建小水库、小塘坝7座,解决了3.4万人、1.4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新增水浇地3.4万亩,整修畦田172万亩。
(二)生态建设工程
按照“生态立旗”的总体要求,坚持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建设与管理并重,大力退耕还林还草,种树种草,力争通过5年努力,经济林产业形成规模,双百万亩治沙建好框架,小流域治理再上水平,森林覆被率达到30%以上,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生态保护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近年来,该旗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林木资源综合加工利用为主攻方向,加快了资源转化利用步伐。全旗林木加工企业现已发展到203家,年生产成品和半成品板20万立方米,初步形成大中小配套发展的格局。同时,该旗正在积极筹建2×12MW林木生物质热电联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100万亩灌木能源林基地。目前,项目可研已通过省级专家组论证,正着手实施土建工程和能源林基地建设。
为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建设进程,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提出本意见。
一、近期农业产业建设的总体奋斗目标。从今年到20*年,要加速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力争农村经济每年以5——8%的增长速度超常规发展。到20*年,初步实现农业产业经营,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1亿元,农业产业经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达到5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元,基本消灭农村贫困,为实现农村小康夯实基础;到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农业产业经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0元,全面实现农村小康。
二、优化布局,规模推进,做大做强五大产业。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质粮作新品种,突出优质稻开发,重点在前、中地区乡镇大面积推广优质稻,使全县优质稻面积达到*万亩以上。突出豫薯“868”推广,力争实现红薯规模加工和产品的提质。而是开发林果业。按照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的发展思路,重点开发工业原料基地和梨子、橙柚、核桃、板栗、枣子等果业。到20*年,全县建好30万亩工业原料基地和3万亩橙柚、2万亩梨子、2万亩枣子、5万亩核桃、5万亩板栗基地。三是发展畜牧水产业。集中抓好道二、龙潭、雅桥、董马库、吉卫、民乐、长乐等乡镇种草养羊基地建设。到20*年,力争全县新增牧草面积2万亩,饲养山羊20万只;到20*年,饲养山羊达到40万只。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山塘、水库等水域资源,发展名特优心水产品,力争5年内全县水产业产值稳定达到亿元水平。四是培植壮大商品蔬菜业。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稳定建立6万亩商品蔬菜基地,突出线椒开发,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到20*年,重点在花垣镇、团结、道二、大河坪、茶峒、民乐、长乐、龙潭等乡镇开发线椒3万亩,力争3年内全县种植线椒5万亩,并通过引进大公司,尽快实现线椒的就地加工增值。五是巩固发展优质药草业。根据前、中、后地区不同的海拔、气候和土质条件,着力调优品种结构。到20*年,力争在全县开发红三叶2万亩、香桂1万亩、金银花1万亩、花椒2万亩、龙须草1万亩,并重点在雅酉、排料、董马库、补抽、吉卫五个乡镇种植烤烟3万亩;到20*年,力争在全县开发红三叶5万亩、香桂2万亩、金银花2万亩、花椒5万亩、龙须草2万亩,老烟区五个乡镇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亩,尽快把我县建成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
三、培育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扶植壮大湘源生化有限公司、县果品公司、团结果品服务公司、道二山羊养殖场、县蔬菜公司和线椒加工企业。要加速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革改制,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兼并、股份制改造、横向联合等手段,整合县纸厂、红薯加工厂、果脯厂、肉联厂等濒临倒闭的企业。创新体制,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发展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同时,成立以供销联社为主体的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龙头、农民与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实施大户开发带动战略。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以民营业主等法人投身农业产业建设,重点扶持新开发*00亩以上,养牛50头以上,养猪*0头以上,养羊500只以上以及养鸡鸭5000羽,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50万元以上的大户。20*年力争新扶持种养加工大户50户,5年内开发大户300户,以通过大户带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建设进程。
五、改革和完善农业产业建设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推进农业技术干部的经济利益与工作责任相挂钩,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和聘任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鼓励引导科技人员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和应用,对在农业产业建设中作出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县委、县政府将一次性奖励1—2万元。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搞好各类农业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班培训,积极发展农民科技协会,力争每年培训农民1.5万人,其中千名以上农民获得绿色证书。按照农业产业要求,扶持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允许大户独资开发或入股经营,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完善种苗检测体系,依法加强出入境种苗检疫,严格实行入境种苗责任追究制。
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52号)精神,现就加快发展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以下简称十大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十大主导产业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
(一)基本要求。
1坚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按照工业的理念,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资源节约、品牌响亮的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优良品种和节本、安全技术的研发推广,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和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素质。
3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积极扶持与农民结成利益联结机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增强其带动能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土地、林地和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和“统一服务”、“托管”等农业生产环节的分工合作,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滨海科技产业园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集团公司:
为了持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实现新的更大跨越,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年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构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体系为目标,通过“横抓基地、区域推进,纵抓龙头、产业延伸,科技引导、政策推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跨越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因地制宜,科学引导。以100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为抓手,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扶优、扶大、扶强,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