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域农业水利状况与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袁金林作者单位:苏仙区水利局
农田水利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水是农民生产之本,提高用水效率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保障。对于农业或产粮县区尤为重要。渠系畅通安全,控制沿途“跑、冒、滴、漏”,提高供水能力,满足水资源需求,对于农业持续发展尤为紧迫。
(1)推进“两型”社会的重要一环。水资源利用粗放、开发过度、成本高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水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苏仙区石面坦灌区32000亩水田,其中22000亩全靠抽水灌溉。装机2台各500W,共2个流量。每年抽水要180天,共3110万m3,每亩稻田用水量为1520m3。比照江南地区稻田灌溉用水一般定额800m3,水资源过度承载和环境代价太大了。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资源节约、社会友好、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需要。
(2)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举措。江河、湖泊、水库治理是除险保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慧民增效。首先要重点投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从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受益增效、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捕开点多、面广、线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让全国各地的农民都享受到中央水利政策带来的实慧。
(3)引导全民参与的有效途径。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已运行了40~50年,“老本”急需巩固,否则日渐脆弱、隐患愈深、危害愈甚。农田水利涉及面广、项目分散、总量巨大,光靠国家投入有困难,只靠农民自建不现实。要按照“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村民自建、民主管理、政府验收”的原则,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受益村民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建设管理新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初步设想
(1)规划先行,未雨绸缪。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对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明确中长期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将水利建设纳入当地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着实解决好小型农田水利与新农村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县区水利部门应组合专门的人员班子,结合“十二五”规划和水利普查,深入研究、分灌区实地勘察调查,在紧密衔接区域经济布局、新农村建设、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确保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2)明确方向,分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因地理、水文、气候、水资源、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等因素而异非千篇一律。地州市要加强指导,区分县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特色,因地制宜,明确主攻方向,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攻坚战。以苏仙区为例:水资源相对丰富,水库、山塘、河坝、电排、渡槽、渠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只是长年失修老化严重,利用率低。整体布局应是在现有基础设施的平台上实施除险加固、防渗整修工程,除经作、蔬菜基地外绝大部分的水稻田不应盲目推崇管灌、喷灌高效节水工程;重点要把脆弱的骨干山塘除险加固、摇摇欲坠的渡槽推倒重建、几乎报废的中小电排更新换代放在第一步。然后以点代面,分灌区实施山塘清淤整修、河坝加固整修、渠系防渗整修、机耕道路建设、生态水系建设等工程,集中人、财、物力抓好一批综合配套、功能齐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示范样板片区。第三就是要引导村民会战水利,充分发挥群众自建的主体作用,实行“以奖”,鼓励村民筹资筹劳大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直至辐射到每一个小型灌区片区。
(3)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以总体规划为纲要,分年度划片区或灌区编制技术施工设计方案。以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工程布局为基础,兼顾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农业、排灌渠、机耕道、盐碱地等综合改造和治理,确保工程布局协调一致、满足要求,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形成新型的、现代的、高效、生态环保的农田水利格局。依据苏仙区的实情,可按以下方式推进并达到预期效果:①工程任务。投资8260万元对426口骨干山塘除险加固,投资4800万元对54座8.1km的渡槽实施重建。投资2100万元对219km主干渠实施加固防渗。在排除险情,贯通主渠的基础上,计划5年的时间完成全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任务。以灌区为单元工程,对山平塘、渠、沟、路、耕地、绿化林等按节水优先,兼顾治污排渍、生态环保的原则全面捕开进行综合改造治理。②预期效益。苏仙区小型农田水利估算总投资10.146亿元。工程完工后,灌溉水利用系数可由0.5提高到0.8,则每年每亩可节水600m3,每年节水效益约2679万元;新增灌溉面积6.8万亩,新增稻田收益4900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5.7万亩,可实现每亩增产100kg,创造增产效益4700万元。全区年度总增收效益为1.2279亿元,人平增收效益461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还将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村面貌换新、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项目建成后的生态环境效益:有利于水土保持、水资源节约合理利用、防止土壤结构退化、增强旱涝灾害抵御能力,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新型、高效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
(4)保障有力、措施过硬。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领导小组,水利局组建工作班子,配备技术骨干力量,基层组织也要明确相应的人员班子,上下呼应、整体衔接;项目和资金整合,部门协调联动。县区政府要组织各相关参建职能部门项目对接、优势互补、落实任务和责任,形成会议纪要,水利部门牵头同步规划、设计、实施;保障资金投入,县区政府要按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保证财政资金用于水利建设的增长投入,将配套资金、前期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承诺到位;体现群众主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政府包揽不了,要明确村、组、受益村民的责、权、利,发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健全“以奖”的奖励激励机制。
几点初浅建议
(1)加快推进基层水管体制改革。从苏仙区来看,水利局职工42人,退二线的占了16人,实际在岗上班做事的只有26人,技术人员4名,规划及建管技术力量严重不足;17个乡镇水管站各只有1名水利员,且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4个中型水库的管理所共54名职工,全是自收自支编制。水管体制现状不适应工作需要,也将制约水利建设的改革发展。
(2)合理推行“集中连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从“小”字上做文章,范围与布局应兼顾到分散边远片区的整体受益。要从地理环境、区域位置、灌区分布等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来综合考虑。
(3)合理安排中央资金。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基层组织和老百姓在解读方面还存在误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仍然严重。小型农田水利要进一步明确以村组自建自管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实行“以奖”。中央资金投入部分应全部用于工程建设和安全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