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示范园发展新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示范园发展新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示范园发展新思考

1杭州都市农业示范园发展现状

1.1园区发展进程及规模

杭州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1999年至2002年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阶段。全市共投人资金6.39亿元,建成以大田作物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型园区252个,总面积34.42万亩(其中市级69个),主要体现了农业的生产功能,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从2003年至今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阶段。根据((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和《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的建设目标,到2007年底,共投入资金16.97亿元(其中市财政扶持4750万元),建成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279个,总面积50.34万亩(2072甸个),养殖规模1121.38万头(羽、只),带动农户27.82万户,连接各类基地136.2万亩。通过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都市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1.2园区的主要功能和成效

农业园区作为提升都市农业的重要发展模式和有效建设载体,在园区建设总体上遵循了依据规划建园区、因地制宜建园区、注重效益建园区、强化带动建园区等四项原则,基本形成了“可看可学可推广,有效益能带动”的发展态势,实现了三大功能,取得了三大成效。

三大功能是:从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文化功能来看,杭州市已建的279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体现了“一个突出一个重视二个拓展”的方针,即突出农业生产(产业)功能,重视农业生态功能,拓展农业的生活、文化功能。所有园区均体现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提高农业效益生产(产业)功能,如西湖区的龙井茶叶园区、萧山区的花卉苗木园区、余杭区的中华鳖园区、富阳市的芦笋园区、临安市的山核桃园区、桐庐县的蜜梨园区、建德市的蛋鸡园区、淳安县的蚕桑园区;以山区农业圈为重点,利用山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行农牧水产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态农产品,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如桐庐万强生态农业园区(果园一牧场);在杭州周边和小城镇附近,根据当地特点,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基础,拓展农业体验休闲观光的生活功能和农业素质教育、农产品节日、历史传承的文化功能,如名胜区梅家坞茶文化村的茶叶园区、萧山区永富乐开心农庄蜜梨园区、余杭区鱼佬大农庄水产园区、富阳市新登半山鲜桃园区等。农业示范园区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发挥科技创新应用、先进展示示范、产业辐射带动等方面作用,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大成效是:

—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凸现。在已建成的279个园区中,主导产业为优势产业的有171个,占61.3%;特色产业64个,占22.9%;传统产业25个,占8.9%;以高效生态为特色的多种经营19个,占6.8%。由于坚持了高起点建园、规模化生产,强调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并充分考虑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产业基础,从而使园区成为产业区域发展的示范龙头,促进了各地自然经济条件与产业基础相协调的区域布局。如在城市农业圈中形成了余杭、萧山、西湖的花卉苗木园区、生产型休闲观光园区;在平原农业圈中形成了萧山、余杭、富阳、西湖等的特色水产、设施蔬菜、规模生猪园区;在山区农业圈形成了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的蚕桑、茶叶、干水果、中药材、高山蔬菜、竹业、生态种养园区。

—加大科技投入和成果示范应用,促进了生产能力提升。在园区建设中,采取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科技与基础设施的投人力度,279个园区投人总资金16.97万元,平均每个园区为608.24万元。园区内机耕道路、排灌沟渠(池)、生产贮藏加工等基础设施明显完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园区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科技成果孵化等工作,园区成为了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的先行区。目前,无性系茶树、农桑12、农桑14和水产健康养殖、粮油轻型栽培、蔬菜设施栽培、畜牧无害化处理、水果套袋、微蓄微灌、频振式杀虫灯等一大批良种良法在园区率先示范应用,园区内良种覆盖率达到95%一100%,农产品产量和效益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注重龙头示范带动,综合效益增强。园区建设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企业化运作为主体的原则,注重产销一体化和品牌的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形成了“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基地十农户”、“农业产业协会十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通过实行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与服务,园区内一大批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名牌(著名商标)产品认定,种植业(粮食除外)平均亩产值比全市平均水平提高了20%以上,提升示范园区内的产业水平,而且辐射带动了周边农业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市园区建设带动农户27.82万户,连接各类基地136.2万亩,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共增。同时,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生产、高效经营管理方式均在园区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园区已成为提升全市农业产业的领头羊。

1.3园区的薄弱环节

杭州市园区建设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在都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相对新形势下深化都市农业的要求而言,仍然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发展模式有待完善。虽然目前杭州市的都市农业园区建设规模较大,种植业、林业、水产等产业园区集中面积1000亩或区域面积3000亩以上的要求已经达到,实际平均规模达到了2072亩,初步呈现了核心区和示范区的发展格局。但是园区核心区一示范区一辐射区的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一是辐射区不明确,示范区较小,影响了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部分园区核心区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应用、生产经营水平不能同时领先全市同类产业,即核心区建设不突出,影响了园区的先进性和示范作用;三是园区规模差异性较大,小的园区只有500亩,大的达到10000万亩以上,造成园区功能发挥不平衡。

—产业功能有待强化。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目标是要突出其生产功能,即产业功能。目前虽然总体上达到了这个目标,但是产业功能还有待强化。如园区建设以核心区生产条件改善、生产技术设施应用为重点,园区内农业一产规模不够集聚,二、三产业不够发达或不配套,影响了农业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不利于深化都市农业进程中产业带建设的整体推进。同样,由于基地建设规模不够大,园区的产业功能与其他生态、生活、文化功能较难兼顾、拓展、融合,影响了园区的综合效益。

—长效管理有待加强。经过2003年以来第二轮的园区建设,到2008年全市累计建成都市农业示范园区329个,点状产业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升级。但是,一方面,由于园区采取认定后一次性奖励的扶持政策,动态管理无抓手,加上点多面广,影响了园区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清况的变化,如一些园区因城市化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遭到破坏或毁损;一些园区因建设主体变更、土地承包到期而放松了建设管理;一些园区因市场或生产形势变化主导产业发生转变而滑坡;一些园区管理用地、银行信贷、农业保险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等等,凡此种种很大程度影响了园区持续作用的发挥。

2关于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新发展的思考

围绕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强化都市农业战略定位,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按照《杭州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和《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实施意见》要求,笔者对今后乃至“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农业园区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设想,供共同探讨。

2.1关于园区的发展模式

园区建设的目的是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农业整体发展。因此,今后园区发展要实行“核心区一示范区一辐射区”三位一体的模式,这就要充分利用现有园区和基地建设的基础,从三方面人手:一是科学规划。依据都市农业和农业产业带布局规划,围绕优势特色和战略基础产业规划园区的布局、类型和数量,每个园区明确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的范围。二是突出重点。强化核心区建设、示范区管理、辐射区服务,要突出第一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延伸。三是扩大规模。要依托都市农业专业村、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强(状元)镇(乡)的产业集聚基础,将园区总面积起点扩大到10000亩,有利于“三区合一”建园、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增收。

2.2关于园区的功能定位

园区要在建立杭州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的进程中发挥作用,就必须继续突出园区的产业功能,重视生态功能,拓展生活、文化功能,其关键是强化园区的产业功能。为此,可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明确主体,控制核心区规模。核心区的建设主体应为市场化基地的直接生产经营者,并保持规模适度(如主导产业500亩一1000亩),这样可以确保建设到位,提高生产能力,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示范功能。二是增加投人,促进农业三次产业集聚。支农资金要向园区倾斜,对认定为新一轮园区内的农业生产发展、贮藏加工、流通服务等项目要优先重点安排,以整体提升园区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三是实施动态管理,控制园区数量。万亩园区可以逐步推进,总量控制在30一50个,实行项目带动、优保劣汰的动态管理,建立园区的长效管理和扶持机制,确保园区功能的持续性。

2.3关于园区的建设内容

按照园区的发展模式和功能定位,园区的建设应围绕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的先行区、示范区、推广区来进行,园区不但要成为农业一产中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科技创新与良种良法应用、标准化实施与质量安全控制、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行等各方面的典范,而且要成为农业三次产业拓展融合提升的平台,如配套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产业型休闲观光农业基地。

2.4关于园区的载体设计

按照上述三方面设想,新一轮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拟定名为杭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示范区。其基本框架是:实行规模大、功能强、内容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基地、企业、农户利益紧密关联的运行机制,土地、资金、科技、人才要素集中的管理体制。可将扶持产业功能示范区的支农资金项目分三类整合:一是基地建设类,包括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农机化示范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种子种苗示范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低产林改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安全农产品示范基地、畜牧小区、生态型标准化水产养殖区等;二是贮藏加工建设类,包括农产品加工、贮藏企业技术改造、农机具购置等;三是流通服务类,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杭产农产品外销奖励、农产品品牌奖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