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特色农产业推进低收入农民增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特色农产业推进低收入农民增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特色农产业推进低收入农民增收

1低收入农户收入的基本现状

目前,杭州市尚有年人均2500元以下的低收人农户5.62万户,从抽样调查427户1212人的低收人农户情况看,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0一1000元的204户,占47.8%,l(X)0一2000元的140户,占32.8%,2000一2500元的83户,占一9.4%。诚然,大多数低收人农户是由老弱病残所所致,但也有部分农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在抽样的低收人农户中,有一定产业和生产能力的有103户,占24.1%;有扩大再生产能力的39户,占总数的9.1%,这说明通过产业开发扶贫有一定的潜力。

2从事农业产业农户低收入原因及需求分析

2.1低收入原因

2.1.1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土地产出率低一是自然资源条件差。如土地资源短缺,土壤贫痔,人均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地处偏远,居住分散;水源不足。二是特色产业水平低。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整体效益低;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弱。如小型农田水利和耕地排灌设施长年失修,林地、园地的道路和蓄水池建设滞后。

2.1.2农业企业发展缓慢,龙头带动能力弱一是农产品销售困难,效益低。二是病弱劳动力就业困难。

2.1.3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比较效益低随着人民币升值和输人性通胀的加速,农业生产资料和工本费不断增加,多数农产品涨价幅度远小于生产资料和工本的涨幅,有的农产品价格甚至出现结构性和阶段性下降,农产品“新的剪刀差”正在不断扩大。

2.1.4本身综合素质较低,自我创业能力差据对382户低收人农户的问卷调查,这些农户中20岁以下的占18.7%,21一60岁的占48.3%,60岁以上的占犯%,21~60岁的农民中一半以上为病残者;高中及以上文化的占8.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2.9%,小学及文盲的占68.5%。因此,低收人农户家庭中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文化素质低、年龄结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吸收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弱。

2.2低收入农户需求分析

2.2.1低收入农户对产业发展服务的需求由于自身生产创业能力较弱,低收人农户迫切需要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各类服务性帮助。从382份问卷调查的情况看,90.3%的农户要求植保、农机统一服务;89%的农户要求技术信息培训指导的服务;89.5%的农户要求农产品销售的服务;72%的农户要求农资与种子种苗供应的服务;64.1%的农户要求结构调整与品牌整合提升的服务;20.9%的农户要求保险与小额贷款担保的服务;50.5%的农户要求本地就业指导的服务等。

2.2.2低收入农户对产业政策的需求低收人农户产业开发能力较弱,加上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因此对产业政策扶持的需求特别强烈。据调查,92.1%的农户要求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扶持;90.3%的农户要求在农业社会化统一服务进行扶持;79.8%的农户要求在良种与生产资料补助上进行扶持;53.9%的农户要求在产品收购和劳动力吸纳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扶持上进行扶持;39.8%的农户要求在农业政策性保险费用减免上进行扶持;25.7%的农户要求在小额贷款贴息上进行扶持;24.9%的农户要求在如农家乐、农产品经营等其他内容上进行扶持。

3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对策建议

调查分析表明,低收人农户是农民这一弱势群体中的更弱者,与一般农户相比,自身能力更弱,同样的外部因素对其收人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在帮扶方法上,应更特殊、更专一、更直接、更具体。一是对占低收人农户25%左右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农户进行面上产业帮扶;二是对少数有一定扩大再生产能力的低收人农户,采取农业科技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三是对占总数10%左右的因丧失劳动力或失地而没有生产能力低收人农户,则纳人社会保障救助体系。

3.1提升产业,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

调查发现,杭州市低收人农户相对集中的镇、村多分布在山区、半山区,要充分利用当地适宜的山地、气候、环境资源和产业基础,结合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依托市场,培育和提升特色农业产业。

3.1.1开发适合本地发展的新型产业以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可利用土地、市场需求、低收人农民的意愿等调查,制定特色农业的开发规划,新发展和扩大发展的产业,要充分体现对低收人农户的适应性和市场前景稳定性,可以是一村一品,也可以是一村二品或三品,以增加发展的可行性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在蚕桑西进范围的淳安、临安、桐庐、建德等县市,可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变废为宝,拉长产业链,增加效益;淳安、临安、桐庐等山区可发展山核桃、中药材、山羊、土鸡等,也可发展茶叶、毛竹;水稻区可发展稻田渔业、冬季蔬菜等,这些产业内容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收人农户较适应,使他们能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发展生产,增加收人。

3.1.2提升有发展潜力的现有产业对当地有发展潜力的现有产业,特别是有一定产业基础、传统习惯和特色知名度的产业,要针对其中瓶颈问题提出提升的对策。重点是要解决一家一户做不到、办不了的问题。一是要改善地力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和“沃土工程”提高土地质量,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山地重点修建运输与机耕道路、蓄水池与节水灌溉系统;平地重点修建沟渠等排灌系统。二是调整品种结构,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重点选育推广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质高产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三是整合和提升农业品牌。着力整合多、散、小的农产品品牌,强化以标准育品牌,以质量创名牌,以名牌争市场的意识,增加品牌附加值,提升整体效益。四是加快关键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如蚕桑方格簇技术、山地蔬菜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土地产出率。政策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对低收人农户新发展种养业的种苗(畜禽、渔)实行全额补贴,现有的支农产业政策优先向特色产业明显的欠发达乡镇和低收人农户集中村倾斜。

3.2培育龙头,带动农民增收

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以带动当地农业和农民为目标,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解决或缓冲农产品销售难和农户尤其是低收人农户本地就业难的问题,带动低收人农户增收。

3.2.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对低收人农户增收的贡献,关键是要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较强的带动力。要充分尊重农民的需求和意愿,采用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明确规范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农户+中介或合作组织(协会、合作社)+企业”模式,确保“双赢”。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既要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业,更要注重扶持发展能吸纳本地劳动力和收购当地农产品,成长型性能好的中小加工企业。

3.2.2促进农产品流通业为使低收入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重点要培育三类流通载体。一是建立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或物流中心,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降低销售成本;二是培育农产品中介组织(包括农产品经纪组织和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协调和保障农户与各地客商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农产品流通长效机制;三是壮大农产品返销队伍。

3.2.3拓展农业生产功能鉴于低收人农户集中在山区半山区这一特点,要充分依托山水林地的生态优势和当地各类集聚度高的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实现农业一产向农业三产的跨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就业率。

政策建议:对与低收人农户建立紧密关系,帮助低收人农户销售农产品和吸纳低收人农户就业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种养大户,在项目扶持上给予优先考虑和提高奖励比例。制定出台培育农产品经纪组织的专门扶持政策。对开办农家乐的低收人农户或吸纳低收人农户就业的农业休闲观光业业主,在设施设备和税收上给予一定的补助和优惠。

3.3深化服务,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容易产生“分散经营”、“粗放管理”、“投人缺位”等不足。这些问题在低收人农户中表现尤甚,社会化服务是解决和缓解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3.3.1依托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以区(县)、镇(乡)农技人员为主体,对低收人农户开展一对一的帮扶。

一是技术指导与培训。为低收人农户产业发展提供全程的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法律指导的帮助。做到:优质良种到家、种养技术到家、新型农机到家、农民信箱到家和绿剑护农到家,使每户低收人农户中有一个致富明白人,有一条致富路,掌握1一2门致富技能。

二是农业政策性保险。开发农村小额保险产品,低收人农户对动物疫病防控、重大病虫害防治、旱涝雪台风等自然灾害要求保险的,有意向发展畜牧业、养蚕、种竹、大棚蔬菜等要求保险的,要对他们提供农业政策性保险有关信息,帮助办理有关申请和理赔手续。

三是小额贷款信用担保。资金缺乏和贷款难是有产业发展愿望的低收入农户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要鼓励各类农村专业经济组织成立农业专业担保机构,采取吸收会员资金设立担保基金的方式,为低收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小额贷款额度以3万元至ro万元为妥,可以考虑3款保费低、保障适度、简捷易懂的“定额式”小额贷款险种,即保费100元、150元、200元,保额为3万元、5万元、7万元。其方式,通过建立农户联保小组(一般5户以上),利用农户联保贷款的方式给予信贷。

3.3.2依托各类经济组织开展合作与经营性的统一服务针对低收人农户缺乏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积极培育村级服务队、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县级农业行业协会等服务组织,开展以作物统(代)防统(代)治,农机统一(代)耕种、收获为重点的服务。培育农村经纪组织、农业租赁经营服务公司,开展农机租赁维修、农业生产资料(含种子种苗)统一供应、农产品统一销售为重点的经营性服务。

政策建议:一是加大对现有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的扶持力度。对以低收人农户为主要对象,开展植保统(代)防统(代)治和农机统(代)耕、种、收服务的,在立项目时应给予优先考虑和政策倾斜。二是低收人农户参加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免除全部保费。三是降低低收人农户申请小额贷款的门槛,免除担保费并给予贴息的优惠政策。

3.33完善直补政策近两年出台的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柴油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等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效应十分显现。但是目前补贴力度尚小,难以真正实现对农民利益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对于小规模生产的低收人农户来说,每亩几十元的补贴远跟不上农资上涨的支出。因此,建议在进一步加大直补力度的同时,对处于弱势的低收人农户的农业生产.予以制度性保护,直补政策要因地制宜,视不同生产情况区别对待,形成保证低收人农民收人稳定增长的直接补贴长效机制。并从水稻扩大到低收入农户所有产业,扶持低收人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家庭副业。

政策建议:一是对扩大再生产的低收人农户,在农药、肥料、种子种苗和种禽种畜上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二是提高低收人农户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和补助覆盖面。三是山区农机购置补贴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扩大低收人农户集中村小型适用农机具享受补贴的目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