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观光农业发展问题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观光农业发展问题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观光农业发展问题探析

1观光农业的属性

一般认为,观光农业是融农业生产和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型产业,但对该产业表现的新特征未作回答.从观光农业的内容、活动和投入等方面分析,观光农业并未形成新的产业,而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一.观光农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服务性质,但是仍属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生活、田园景观和农村文化资源等皆属于体验性农业.确定观光农业的农业范畴,对正确评估观光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观光农业的农业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兼容体观光农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内容是质朴淳厚的传统农业和焕然一新的现代农业.一方面,传统农业方式成为观光农业的亮点.农业土地利用、农业劳作方式、传统农用器具、农村生活习俗、农事活动和农业工艺等,都是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生产内容,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和好奇,是因为非农业生产生活地带已远离传统生产方式.体验传统农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往事的回忆与追寻.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形成现代农业生产结构体系,使人感受到未来农业发展的导向或趋势.观光农业的农业属性,决定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及其带来的效益.传统农业具有低投入、低产出的特点,因此,以传统农业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业项目,应当严格控制投资规模,避免低回报率的形成,如一般观光果园的投入不可能太高.现代农业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但要注意市场的需求量,尤其是都市农业的设施农业园区,要考虑本地客源市场大小或市民的观光率.

1•2观光农业活动的季节性与地域性观光农业存在两种活动,即观光农业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通过游客的参与,与后者融为一体,如游客采摘、耕作、种植等,既是观光农业活动,又是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观光农业活动相应地存在季节性和地域性.

1•3观光农业是对现有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观光农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是现有的农业资源,把最典型、最具农业特色的内容提供给游客,对资源开发,只要结合农业生产发展规划,按照游客的观光需求进行简单整理即可.如果对农业资源进行过分开发,按照一般旅游景区的设计进行规划,甚至修建过多的基础设施、楼堂馆所和人造景点,必然造成农业资源的破坏和农业特色的丧失.

1•4观光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观光农业可以为游客带来身心方面的享受,最大限度地考虑游客的需求.但是最终目标和其他农业经营方式一样,主要是促进本区域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观光农业通过利用本地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寻求农业资源的新型利用方式.

2观光农业形成的条件

观光农业是在农业生产中增添观光、欣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不是农业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来源于外部因素诱发.一般认为观光农业出现与城市人口增加、环境质量恶化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有关,这些现象实质反映了城市郊区化,但理解观光农业不能只从现时形态分析,还要追溯其形成机制.进一步分析可知,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双重影响是观光农业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2•1观光农业与城市郊区化同步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和日本等观光农业兴起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出现,与城市郊区化同步.西方“始显点”理论认为,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500美元是城市郊区化“始点”,4000美元称为“显点”,标志明显郊区化的出现.美国城市郊区化的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的50、60年代的住宅郊区化,此时基本是美国观光农业发展的始点,到了70年代美国出现以超市郊区化为标志的第二阶段出现时,观光农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趋同,居民享受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又享有蔓延郊区田园诗般的恬静,有力地提高了乡村地区的居住质量,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进而吸引更多的市民居住在郊区,如法国巴黎2/3的居住单位分布在郊区,美国近50%的居民住在小城镇和城市化农村地区.我国观光农业基本与城市郊区化进程同步,由于郊区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别,观光农业也形成自己的特色.自9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郊区化现象已开始显现,与此同时观光农业在这些城市相继出现,目前观光农业大多集中在大城市郊区.由于我国目前尚在城市的初级阶段,郊区基础设施水平远远落后于市区,原有生活方式使大部分城市居民依然留恋城市,所以大多数城市的郊区化主要表现为市区工厂外迁或在郊区新建工厂,促使人口外迁,并带动商业及服务业等相关出现,郊区化带有一定的被动色彩,故“始点”低于西方国家,未出现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市中心衰退现象.由于郊区化提前开始,预计其“显点”也将比西方国家低.相应地,我国城市郊区观光农业规模、内容和效益与发达国家也存在差异,集中表现为观光农业发展存在较大波动,观光农业项目集中分布在少数大城市近郊区,观光项目与其他旅游项目重合等.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交通条件改善,电信技术提高和通讯网络的完善,我国城市郊区化速度加快,观光农业的客源必将增多,更多的观光农业区域将在城郊形成.

2•2乡村城市化是观光农业的重要基础

郊区城市化基本包括两种形式,即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和城区居民的郊区定居.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城镇化区域迅速扩大.一般认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以获得农产品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阶段、以壮大经济实力为重点的农业发展阶段和以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农村城市化阶段,第三个阶段即为郊区城市化,是农村经济建设的最高级形式,如江苏华西、北京韩村河等已进入这一阶段,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村镇,布局井然有序、环境优雅,基础设施齐全,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观光游览参观,本身构成观光农业的内容之一.郊区城市化过程不能改变郊区农业生产功能,而是通过生产结构调整,对农业生产功能的优化.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环境和村落环境建设.农业生产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生态经济效益转变,生态农业居于主导地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另外,郊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公园、健身场所、文化活动地等相继出现,除为本地居民提供服务外,也为发展外向型的观光农业创造条件.城区居民向郊区迁移,促进住宅土地面积扩大,推动郊区城市化.城市居民选择郊区居住,关注的是郊区的环境质量,实质反映人们对往日农业田园风光的追忆.农村公园、农业科技园区、农场乃至广阔的原野等是居住环境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的确能提高所在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如都市水稻生产的生态功能是经济功能的三倍.郊区农业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职能,如我国台湾省一项调查表明,有89•8%的人通过农业生产可以体验收获的乐趣,77•9%的人认为通过农业劳动可以健身,69•5%的人通过劳动可和他人充分交流.郊区城市化中的农业布局,不再仅限于生产功能,更重要的是生态、文化和社会功能,体现这些功能的休闲、体验、参观等具有鲜明观光农业特色的活动逐渐开展起来.

3观光农业的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是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观光农业的发展应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但在实践中二者有主次之分.观光农业经营过程中,涉及最多的是综合经营问题,观光农业兼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共性,而就一个区域的农业或旅游业来说,总是强调自己的特色或主导农业,要求介于二者之间的观光农业过分综合,既不现实,也难以实现.功能决定模式,就某一观光农业区域或某一观光农业项目而言,肩负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功能,但应当区分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将不同功能适当加以分离,这样才能制订发展目标和对策,形成自己的特色.相反,如果功能不清、主次不分,必然开发目标模糊,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例如,农业生产教育是观光农业的重要内容,服务对象是青少年,如果将教育功能和其他功能等量齐观,必然使前者受到削弱.通过对观光农业的实践进行分析,根据观光农业内容,可以分为休闲、欣赏、商业和教育四大功能,相应的开发模式为公园经营型、景点游览型、商业服务型和教育实践型.

3•1公园经营型模式

城市近郊区的观光农业区域,可为游客提供优雅别致的休闲观光环境,以生态效益为主,适当兼顾经济效益.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农业和农村环境,不能以高额利润为目标.以公园经营式为主,以“低成本、低收入”为原则,降低门票价格,实行月(年)票制度,内部商业网(摊)点合理标价,杜绝欺诈.公园的主要类型包括自然景观型、民俗风情型、农村新貌型、现代农业型等.公园式经营条件下,要坚持观光家业的社会公益性.市民需求是城市公园存在的基础,而观光农业也应当是建立在一定的需求量.城郊地区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游客呈现明显的分流现象,保持一定的游客群体对观光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城市公园以强大的城市经济为基础,观光农业也应以农村经济为基础,主管部门应当给予适当补贴.

3•2景点游览型模式

大型农场、高新农业科技园区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或者拥有特色观光农业项目但生态环境脆弱区域,采取景点游览型模式,适当提高参观门票的价格,并根据项目的季节性特点,制定适当的门票浮动价值,以控制游客的数量.

3•3商业服务型模式

在菜园、果园、饲养场等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区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实现经济效益为重点.借鉴商场经营经验,经营模式为商业服务型.取消门票收费,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积极拓宽营销渠道,提供多种农副产品.除采摘、垂钓等形式外,还可以提供现场烹饪、制作等服务项目.根据国外经验,农业旅游区在半径为29•5km的区域才可以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因此,以商业活动为主的观光农业区必须保持一定的区域和规模.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观光农业的需求随之改变,将从单纯追求低廉商品的消费型向精品个性化消费型转变,超市化的商业服务型观光农业会逐渐兴起.

3•4教育实践型模式

该类型仍在原来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为主,但可以为青少年和城市居民提供演示农业生产、了解农业过程的场所.特别强调公益服务性,以一定的参观费为收入补偿.具体方式包括有机农业栽培、设施农业生产、蔬菜栽培、畜禽饲养等.教育实践型集教育性、娱乐性与宣传性与一体,使游客在参与游乐的同时,掌握环境教育和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基本知识,使游客自觉地保持环境、爱护环境.

4结语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在城市郊区化和农村城市化两大进程促进观光农业的诞生.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观光农业仍属于农业生产的范畴,发展过程与经营模式受农业生产规律制约.随着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农业的内容不断得到更新,观光农业的发展节奏日趋加快,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