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稻区两型农业扩散机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农业技术扩散
农业技术创新分为两类:环境型与商业型,一般来说,环境型较少考虑增加产量,商业型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在70年代人们对环境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经典技术扩散模型是否都适合于两类技术。一篇由Pampel和vanES于1977年发表的文章引发了大量激烈的讨论。他们的结论是:农民创新是商业惯例或者是有关环境的实践,而不是同时具有这两点,并且反对利用传统的扩散模型预测未来环境创新应用。国内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在近20年得到了快速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研究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的行为差异、影响因素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与优化,影响因素如耕地面积,农户特征包括教育、年龄、性别、兼业、经济状况和是否担任村干部等,技术因素包括技术复杂性、盈利性、可获得性,制度环境因素包括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农民对环境问题的认知、信息及传播渠道、推广服务、信贷约束等因素,其它因素如农民对农业的定位、土地和劳动力的机会成本等(林毅夫,1991;黄季焜,1993,2009;胡瑞法等,1994;赵绪福,1996;汪三贵,1998;刘华周等,1998;高启杰,2002;孔祥智,2003;马九杰等,2003;朱希刚,2003;吕美晔,2004;张巨勇,2005;曹光乔,2008;廖西元等,2008,庄利娟,2010),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如建立公益性农业推广体系、建立政府+企业+协会+农户的推广模式、农技人员行为与影响因素等(徐志刚,2002;胡瑞法,2004;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智华勇,2008),但这些研究较少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开展专门研究,既没有对环境型技术扩散和商业型技术扩散是否存在差异深入探讨,更没有研究政府公益性推广机构在环境导向型技术扩散中作用。本文将总结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稻作农户应用的主要两型农业技术,通过对比国家或省级生态示范村和非生态示范村对两型农业技术应用与传播规律,寻找最受农户欢迎的两型农业技术所具备的特点和农户选择优先序,最后根据相关研究提出了促进两型农业技术扩散的对策。
二、研究背景
2007年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和湖北省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省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列为十二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建设两型社会,离不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离不开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两省已将"大力推进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指导未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形成了政府、企业、协会和农户多方共同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国家、省、地(市)、县(市)、乡(镇)五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组成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是我国农技推广的主体,推广模式主要有推广站主导型、科技项目推动型等,也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为农技推广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发展过程也遇到了机制不畅、资金不足、人才流失、覆盖面狭窄、配套服务不健全等问题,公司主导型、协会主导型逐步成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重要形式。
三、调查方法
洞庭湖区作为我国传统水稻主产区,在水稻种植比较利益下降的同时面临着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压力,而本文数据来源于湖南省南县三仙湖镇利群村、华容县万庾镇塌西湖村、沅江市三眼塘镇的三眼塘村、岳阳县西岗村4个省级优质水稻生产示范村,非生态示范村4个,主要是政府农业推广机构较少活动的村庄,样本选择距离生态示范村较近村庄1个,较远的相对闭塞村庄1个,其他两个为随机抽取。并在这8个村庄中随机抽取2-3个小组作为调查具体对象,共发放了480份问卷,共得到有效样本420份,占总样本的87.5%调查过程采用严格的参与调查程序,笔者对65名传播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农村参与式调查培训,并设计了统一的市场调查计划书和问卷,在农业主管部门和样本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学生到样本村进行两周的专题调查,调查过程中,我们吃住在农户,要求学生融入农村,和住户先从情感上和谐融洽,再进行调查问卷以便获取真实数据。数据由采访学生编入数据库程序,再由笔者进行校对与抽样核实,所有数据由调查原始数据整理分析得来。
四、两型农业技术应用与扩散分析
(1)两型农业技术总体应用情况。通过对洞庭湖水稻主产区的调查走访,总结了目前该区域应用的10种主要两型农业技术:好气灌溉技术、抛秧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绿肥轮作技术、全程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稻田养鸭技术、畜肥还田技术、沼气池技术和秸杆还田技术,并且按照技术性质进行分类:(1)传统两型农业技术:包括好气灌溉技术、稻田养鸭技术、秸杆还田技术、绿肥轮作技术、畜肥还田技术,(2)现代农业技术:抛秧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绿肥轮作技术、全程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沼气池技术(图1和表1)。结果表明,好气灌溉技术作为传统水稻田间管理技术,采用相当普遍;节约成本技术尤其是节约劳动力技术受到农户普遍欢迎,采用率很高,在传统农业技术中,部分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稻田养鸭技术、畜肥还田技术)曾经使用但现在不用农户较多,说明采用率呈现下降趋势;政府主推的高成本现代农业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平衡施肥、全程施肥、沼气池)农民有所了解,但采用地区集中、整体采用率有待提高。而沼气池技术、稻田养鸭技术、全程施肥技术、畜肥还田技术等几种技术应用普及率很低,低于总样本的10%。同时病虫害绿色防控、平衡施肥、全程施肥、沼气池、畜肥还田技术在生态示范村和非生态示范村应用和普及存在显著差别。(2)农户应用两型农业技术的主要考虑因素。通过生态示范村和非生态示范村农户对不同两型农业技术性质排序,调查方法是根据技术的性质将以上10种技术划分为节约成本(劳动力、资金)、增加收入、政府鼓励、技术难易、技术风险、改善环境几种类型,并由农户对采用技术进行排序打分,完全不考虑“0”,有所考虑但不会改变决策计“1”,决定影响因素计“2”,最后技术性质得分如表2所示,农民技术选择时首先考虑节约成本尤其是节约劳动力成本,其次是增加收入,再次是政府项目带动,说明农户对技术采用主要是基于经济效益考量,而政府主导的项目推动型技术推广很受农户欢迎,反映了农户在技术决策过程中对政府的依赖程度很高,政府在两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占有明显地主导地位,而在技术采用过程中农户对环境考虑很少,农民没有意识到任何现代农业技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两型农业技术传播信息源。根据表4数据,在生态示范村,抛秧技术`、绿肥轮作技术、畜肥还田技术和秸杆还田技术扩散过程中,农业推广机构的作用不明显,它们的信息来源呈现多样化,在非生态示范村,农业推广机构作用更加薄弱,说明了这4种技术在农村中的传播应用比较普及,采用人数达到了或超过了组织传播的临界大多数,4种技术扩散相对稳定,有自我维持与发展能力,具有交互式创新扩散的特点。而生态示范村和非生态示范村,平衡施肥技术、一次性全程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沼气池技术,政府推广是农户两型技术应用的稳定的信息源,说明了对于技术复杂程度较高、资金投入较多的技术在农村普及率低、传播不稳定,政府推广机构作用不可替代,需要政府利用自身优势,创新各种传播手段大力支持和推广。(4)影响农户两型农业技术应用因素。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进而分析了政府在两型农业技术扩散中的具体延伸活动,表4提出了两个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板,模型1包括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环境意识和技术性质等5个传统因素,性别、年龄对两型技术扩散没有明显作用,社会经济地位和环境意识有一定作用,但技术的性质(复杂性、可获得性、可观察性、价格等因素)有显著作用。模型2增加了3个主要的农户与政府推广机构接触方式:参观示范基地(示范区或示范户)、现场指导与会议培训,仅仅带领农民参观示范基地对农户两型技术扩散没有明显作用,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现场指导尤其是会议培训对农户两型技术应用有明显作用,并且政府部门会议培训与现场指导的对象通常是一个农村组织中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村干部、党员、大户或意见领袖等),他们在农村两型农业技术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农户环境知识贫乏,没有真正的环境意识,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很少考虑环境因素。由于农户环境知识的模糊性和不系统性,加上环境知识转化为环境行为还受到经济、文化、心理、舆论、政策法规、伦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导致了农民环境行为需要更多地外在激励。
2、政府公共性农技推广部门仍然是洞庭湖水稻主产区农民最信赖的科技传播与普及组织,也是目前洞庭湖区两型农业科技传播与普及的首要渠道,尤其在复杂的、高成本的、经济效益不明显的两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3、节约劳动力的小型技术的最受欢迎,并且能够在组织内通过农村人际关系网络快速传播,在达到一定临界人数后,技术可以独立于外力在组织中自行传播,进而达到自稳定状态。因此它可代表今后两型农业技术开发的重点和方向。
4、在生态示范村,政府意愿在平衡施肥、沼气池、病虫绿色防控等两型农业推广扩散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些技术应用是政府推动的结果,如果政府基于农业技术普遍推广目标,转移生态示范建设村或者减少科技项目投入,这些高成本技术可能会被农户放弃,因此引进新的技术扩散主体企业或者协会,提高农户技术应用的收益预期,对巩固这类技术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5、在非生态示范村,传统两型农业技术应用主要受农户收入水平约束。农户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畜肥还田和抛秧技术肥还田技术,畜肥还田技术可减少化肥投入,在一定收入约束下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抛秧技术大大减少水稻生产环节,节约劳动力投入和减少劳动强度。
4.2建议
1、创新农业科技传播渠道,强化参与式信息互动的延伸服务。两型农业科技传播以农民的现实为导向,经常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与农民多交流多沟通,准确把握农村科技传播的定位。政府项目带动型两型技术最受农民欢迎,下移传播渠道,与广大农户进行信息交流互动是两型农业科技传播渠道创新的基本思路,现场指导、会议与培训、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户、科技入户是洞庭湖水稻主产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在或未来发展的重点推广模式。
2、加大环境宣传力度,完善环境教育体系。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多样化宣传方式,扩展农户两型农业信息的获取渠道。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让农民在全社会环境保护中得到实际利益。完善环境教育体系,通过环境教育,帮助农户掌握环境生态知识,了解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境教育还可提高农民环境责任感和环境伦理道德水平挖掘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农民环境保护主体作用。
3、加大低成本实用栽培技术开发力度。在调查中发现,农户对抛秧技术、直播技术、免耕技术、强化栽培技术采用最广泛,劳动投入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技术应用整体上向劳动替代型技术发展,这是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和劳动负效用加强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大水稻栽培实用技术研发力度,提供多样化实用技术供给,节约劳动投入,减少劳动过程和劳动强度,符合当前技术约束条件下农户的现实需求,也是未来水稻技术应用发展的方向之一。
4、加大两型农业技术扩散产业化建设。单纯依靠国家公益型农业科技推广组织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公益性推广组织的人力、资金、技术等不可能也不必要包揽所有两型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活动。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区域特色品牌带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型的农村科技中介组织作用,形成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均沾的完整稳定的两型农业科技应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