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是党和政府为实现农业、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刚刚结束的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带动结构调整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促进农产品的优质化。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杭州市在制定“十五规划”时也特别强调要“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我国即将加人WTO,无论是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还是保护我国农产品免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冲击,都要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加人wTO后,农产品贸易将实行关税减让并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一方面可以使我国农产品平等的参与国际竞争,增加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又受到严重的冲击,特别是粮油、柑橘、和牛奶的生产将被重重包围。同时wTO各成员国又利用贸易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设立技术壁垒。WTo也规定各国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有权采取正常的以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安全为目的的检疫措施,所采用的检验措施和依据是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各国可以实施高于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的措施。如果我国的农产品不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我国的农产品进人国际市场就无从谈起;如果我们仍停留在现有的质量水平上,不采用国际标准,也不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那么我们也就不能利用贸易技术壁垒,有效地保护我国农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国外的农产品将长驱直人。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是大势所趋。
3.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就是要实现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必然要求生产的规模化、产品的商品化和经营的集约化,提高投人产出的比率,提高经济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和生产。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农村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4.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人,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在生产和采收中,都要按照标准的要求操作,这是提高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最关键的环节,标准化的作用在这里最能得到体现。
5.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农民有自主权,政府不能采用行政的手段干预,只能是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产品质量认证和市场准人等标准化的手段引导农民调整结构。
6.农业、农村结构调整,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技术管理农业、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农业,所有这些都需要与农业标准化相配套。农业标准化可以把传统农业经验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加以完善提高,形成为农民容易接受和遵循的种、养模式;可以把诸多单项技术组装配套,实现农业先进技术的整体推进,加速农业科技推广;可以把人们的生产行为限定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有效衔接起来,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先进技术服务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二、杭州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进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杭州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96年,针对当时蔬菜种子包装销售已经普遍、但是在标签的标注方面十分不规范,害农坑农事件不断发生,由市蔬科所主持起草了《蔬菜种子包装标签标准》,这是杭州市制定的第一个农业地方标准。1997年全市制定农业地方标准巧个,1998年制定农业地方标准31个,到2000年全市实施了农业地方标准131个。
1.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开始为各级政府所重视,相继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1997年召开了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召集了技监、农业等十个部门领导组成标准化联席会议,并设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各县(市)也按要求建立了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余杭区还在27个乡镇建立了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
2.围绕菜篮子和名特农产品制定标准,并在无公害蔬菜‘名特优农产品保护方面发挥作用。在1996年、1997年二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98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和市蔬科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了“杭州市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项目结合市政府的“放心菜”工程,围绕无公害蔬菜制定了31个农业地方标准,加上采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基本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的综合标准体系。通过建立示范园区、建立检测体系、加强监督等措施,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蔬菜农残合格率明显提高,该项目已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验收。全市已经形成了14个系列标准,包括无公害蔬菜、草毒、甜玉米、茶叶、水稻、竹笋、板栗、生鲜牛乳、野鸭、甲鱼、级鱼等农产品。由杭州市技术监督局起草的西湖龙井茶叶标准,已经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该标准对西湖龙井的生产区域、质量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遏止了西湖龙井遍地开花、鱼目混珠、假冒伪劣,对保护西湖龙井名茶起到积极作用。
3.重视典型引路,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各地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结合农业产业化规划,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全市拥有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项目)26个,这些园区涉及粮食、蔬菜、渔业、竹笋、水果、茶叶、蚕桑等八个农业主导产业。
4.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各级技监部门加大了执法检查的力度,对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开展了农药、化肥、种子质量的执法检查,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在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深人开展。但是杭州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知程度不一,特别是农民作为标准的具体实施者,缺乏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农民并不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标准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结构调整的需要,131个标准实在是杯水车薪;标准的水平还比较低,一方面限于我国目前的生产水平,标准不能脱离现实而作过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些标准的制订还落后于生产实践;标准实施尚未真正落在实处,各部门的主要精力仍放在标准的制定上;标准体系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目前仍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农业监测体系还很不完备,现有的监测机构设备老化、手段落后、检验周期长,不少项目还无法检验。
三、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领导、科技人员和农民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农业标准化工作不仅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农业、农村结构,增加农民收人重大决策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广泛、深人地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思想认识,增强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消除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的影响,提高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只有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到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人的高度来认识,才能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康、稳步地发展。
2.“重制定、轻实施”的思想必须扭转过来。农业标准化工作不仅包括了标准的制修订,而且还包括标准的推广实施,包括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的监测。制定标准只是一个手段,要使标准发挥作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标准的推广实施工作。
3.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畏难情绪必须克服。农业标准化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实施标准要面对的又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涉及面广,难免在工作中产生畏难情绪。面对WTO,农业标准化工作不能有丝毫地放松,否则,中国的农业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二)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
1.制定标准应该与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相结合。把农业标准化的重点放在有市场、有特色、有一定生产规模、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作物、水产品、林产品和畜禽上。围绕主导产业制定标准。我市立足本地资源确定了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实质上就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农业标准化的重点也就是抓好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围绕名、优、特农产品制定标准。如余杭的水生蔬菜,临安的高山蔬菜、早竹笋,桐庐的板栗,建德的莲子,西湖区的野鸭。围绕创农业名牌制定标准。是否有标准是创名牌最基本的条件,没有标准,创名牌也就无从谈起。如建德新安江草墓、余杭径山茶、西湖区贡牌龙井、桐庐雪水云绿等都是以标准为依托的。围绕发展创汇农业制定标准。萧山的三元瘦肉型供港猪、湘湖珑菜、富阳的芦笋、桐庐的乳猪是我市重要的出口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能有效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出口创汇。
2.制定标准应该和推广农业新技术相结合。杭州市每年都确定相当数量的农业科研项目、农业推广项目、农业丰收项目和农业发展基金项目,其核心就是推广农业新技术。制定标准和推广农业新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工作。
3.侧重生产过程制定农业地方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我国幅远辽阔,受气候、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的影响,无法制定全国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因此对生产过程加以规范是制定农业地方标准的重点。产前的品种标准、种畜种禽标准、鱼种标准,产后的质量标准,加工标准应积极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
1.充实我市技监、农业部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力量。农业.标准化是一项新的工作,有关职能部门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力量还很薄弱,技监部门仅有一人从事农业标准化工作,既要负责农业标准化的日常行政工作,又要协调有关部门规划、指导、制定、实施农业标准,还要负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农业、水产、林业等部门只是有关处室兼管,难免会顾此失彼。建议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农业标准化处,农业、水产、林业等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
2.建立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议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基础上,吸收我市农业各学科带头人参加,组成杭州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市农业标准化的规划、立项。在技术委员会下,按学科设立专业技术委员会,具体负责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委员会可以设在相关的农业科研、推广单位。
3.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力量。我市有一支强大的农业科技人员队伍,仅市农业局系统就有农业科技人员261人,其中高级职称39人、中级职称95人,他们大多承担了农业科研和推广任务,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骨干力量。乡镇农技员队伍直接面向农民、面向生产,了解农民的心理,是实施标准、推广标准化最可依靠的力量。
4.农业龙头企业应成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杭州目前有农业龙头企业700余家,其中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有45家。这些龙头企业以各种形式连接了35万农户,占全市农户数的so%。他们作为市场的主体,理所当然也应当成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必须把质量控制延伸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四)建立和健全农产品监督检测体系农业监测体系是为提高农产品、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由各类具备农业专业技术和监测能力的检验、测试机构组成的网络,是开展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保证.我们可以依托在杭的国家、省级监测机构和在杭农业科研院所、学校的力量和设备,开展农产品的监测工作。建议在现有的杭州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杭州市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杭州市农产品监测中心”,重点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农产品的卫生质量进行监测。
(五)广泛开展质量认证质量认证是促进经济贸易,提高农产品质量,消除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可以指导消费者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体系,节约大量的检验费用,提高农产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000年杭州市制定了(无公害蔬菜标识》标准,和无公害蔬菜系列标准配套,将开展无公害蔬菜的认证工作,今后认证的范围还应逐步扩大。
(六)增加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农业是弱质产业,必须由政府扶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增加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人,实质上是增加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人。建议在市级农业发展基金中切一块资金专门用于农业标准化工作,主要是农业标准化日常工作的必要经费、制定和实施标准的经费、对农产品进行监督管理的经费、建立监测机构的经费。对于制定和实施标准可以采用后补助的方法,根据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情况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