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光能温室设施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光能温室设施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光能温室设施思考

1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规模逐步扩大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快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和反季节露地蔬菜生产步伐,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地条件好的长宁、黄家寨、桥头、新庄等乡(镇)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规模生产的原则建设日光节能温室,发展蔬菜生产,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日光节能温室5765栋。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0.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86万公顷,增长41.3%,其中商品菜田0.18万公顷,占蔬菜种植面积的60%,保护地面积0.08万公顷,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453.33公顷。温棚蔬菜生产主要以新庄镇台其庄村的黄瓜生产、桥头镇向阳堡村的番茄、辣椒生产和景阳镇、宝库乡、东峡镇、斜沟乡的双抱菇生产为主。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县蔬菜温棚生产已初步形成了以鸡腿红葱、地膜莱瓜、甘兰、蒜苗、胡萝卜为主的优势蔬菜生产和以津研系列黄瓜、合作903番茄、乐都长辣椒等为主的保护地蔬菜及双抱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

1.2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按照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对温棚建设质量提出严格要求,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供料、统一施工、统一管理、集中连片建设,有效保证了温棚建设质量,基本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收益。目前,1栋0.033公顷的川水温棚年收人是5000元以上,l栋0.02公顷的浅山温棚年收人也在2000元一3000元。通过对全县1510栋日光节能温室生产效益抽样调查,种植效益较好的乡镇有新庄镇台其庄村(72栋)、桥头镇向阳堡村(260栋)、东峡镇衙庄村(14栋)等,这些温室一般年纯收入平均为4000一6000元/座,最高达8000元。宝库乡、景阳镇、东峡镇、斜沟乡、塔尔镇等共有263栋温棚种植的双抱菇,平均年纯收入达8000一12000元/座,生产投入平均为5000元/座左右。

1.3种植品种增加

目前,大通县在温棚种植密集区,开出样板示范园,种植了适宜该地区的新品种蔬菜,如“春秋王国”白菜、“无穷花”、“圆叶”菠菜、“阿兰”一代、“晶莹一号”等名优品种,食用菌种植也由过去单一的平菇发展到现在的白灵菇、双抱菇、金针菇等一大批新品种,金皮西葫芦新品种试种成功。

1.4政府服务到位

一是信息服务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向农民提供蔬菜的市场信息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组织温棚蔬菜。二是强化技术服务,通过举办温棚蔬菜技术培训班,选派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深入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乡镇现场指导温棚蔬菜生产,帮助农民提高温棚蔬菜栽培水平。

2大通县设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群众对设施农业的认识不够有些乡镇历来有养殖的习惯,养殖业是该地区农户致富的主要途径。据调查,良教乡、塔尔镇的许多农户有一定养殖技术,养殖户每月可有一千元的收人,因此对种植蔬菜根本不感兴趣。黄家寨镇村民由于靠近国家大型企业,当地许多群众多以打工为生,他们算了一笔帐:打零工月最低纯收入400元计算,年纯收入4800元,而种植一个棚需要投入2个劳动力,年纯收入一般为4000元左右,因此当地群众认为“务劳菜”划不来。

2.2科技人才缺乏,技术水平落后据统计,全县9镇13乡农业推广站、农机站、植保站、蔬菜站(公司、办)等科技服务单位只有7个,在编专职人员仅12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3人,技术力量严重不足。鲍西村1998年高投资建造日光节能温室450栋,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室内没有栽培高产高效的果莱类蔬菜,而改种低产、低效、管理粗放的叶菜类蔬菜,结果蔬菜产量低,效益差。

2•3设施建设档次低温棚建设无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绝大部分温栅是因陋就简,只能起一定的保温保湿作用,不能对光、温、气进行有效调控。许多地方温棚建设未能统一规划,温棚布局分散,道路、灌溉、输电线路等设施也不配套。同时,由于在温棚建设过程中对选购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造成部分温棚还没有建成就已变成“危棚”,劳民伤财,挫伤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2.4科技含量不高一是栽培水平低,主要是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加上温棚技术培训工作跟不上,使很多从事温棚生产的农民很难掌握温棚栽培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二是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工作力度不够。目前,大通县温棚生产品种适用于温棚生产的专用性品种缺乏,露地用种顶替温棚用种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引进的“樱桃西红柿”“金皮西葫芦”“乌塌菜”等一些新品种,由于群众饮食习惯而没有市场,农户种植一茬便放弃生产。三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够。主要是蔬菜、瓜果、花卉栽培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影响了设施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许多有关设施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很难及时向生产一线推广应用。如“黄瓜嫁接”技术是减少黄瓜病害的主要技术,但农户都嫌麻烦,以嫁接黄瓜口味不好等诸多理由不愿种植。因此,科技含量不高是制约我县设施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5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财政补助金额少。农民在川水地区建设一个面积0,033公顷的温棚需要投资6000一21000元。财政补助每棚只有2000元,农民自筹比例高达67一82%,在浅山地区建设一个0.02公顷的温棚需投资5000元左右,财政每棚补助3000元,农民自筹比例为40%。二是贷款难。主要是申请贷款的手续比较繁琐,贷款担保和抵押很难解决。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可用于建设温棚的自有资金极其有限。四是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企业和个体老板偏少,投资力度不大。

3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大通设施农业发展应按照“选准一个资源、建立一片基地、生产多个产品、树立一个品牌、占领一方市场、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1转变干部群众的传统生产经营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一是破除小农意识和计划体制的旧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要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破除怕担风险的思想,树立风险经营意识。教育干部群众特别是区位优势差的浅脑山干部群众消除顾虑,树立风险意识,大胆地试,大胆地搞,坚持“典型引路、示范指导”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一片,成功一片,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2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今后应从四个方面加强对设施农业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县乡村三级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设施农业工作,解决设施农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把发展设施农业制定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兑现。三是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全县设施农业现场观摩会或经验交流会,积级推广设施农业建设的先进典型,交流经验。四是充实和加强技术服务部门的力量,尤其是要把懂设施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使他们才尽其用,各展所长,为发展设施农业做出贡献。

3.3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建设布局在具体做法上,要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高、中、低档次温棚和大、中、小温棚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连片开发,合理布局。在区域布局上,川水设施农业应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花卉种植。脑山地区大力发展温棚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充分利用集雨利用工程,在浅山地区发展温棚蔬菜生产。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棚室蔬菜生产,提高设施农业的综合效益。

3.4广泛筹措资金,加大投人力度一是要尽快设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提高温棚建设补助标准。二是加大银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支农资金用于补助设施农业的贷款贴息。四是把农业开发资金和农村产业资金优先用于发展设施农业。五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大通县的设施农业建设。

3.5坚持产销并举,开拓市场空间一是搞好信息服务,围绕市场需求组织温棚生产。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农民提供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让信息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中发挥导向和决定作用,引导农民更好地围绕市场需求组织温棚生产。二是主动出击找市场。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作用,主动以销地市场和商家挂钩,开展代销代售业务。同时,动员和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营销企业在大通县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民订立种植合同,使温棚生产逐步实现订单种植,合同销售。三是依托基地办市场。要及时培育和建设产地批发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优化交易环境,以基地壮市场,以市场带基地,互动发展,相得益彰。四是引导农民闯市场。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培育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农民由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转移,壮大农产品营销贩运队伍。五是培育品牌打市场。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注册品牌,宣传培育品牌,借助品牌优势打开市场,用品牌拉动设施农业的发展。

3.6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技术保障一是抓好温棚栽培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栽培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大科研与开发力度,以提高产品产量、档次和出口创汇能力为目标,加快品种更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使有关设施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能及时推广应用到生产一线。三是大力扶持和培植科技开发型的设施农业企业,使其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技术支撑作用。四是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优势,在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方面进行科技协作推广,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