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推进创新农业科技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逐步优化的农业科技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近年来,山东省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行动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着力提高山东省农业科技的整体创新水平。二是建立制度机制。第一,建立科技重大奖励制度。2012年出台政策规定,在科技创新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效益的高新技术成果,可按项目年纯利润的5%提取奖励经费奖励主要人员。第二,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科技人才合法权益。第三,建立健全人才制度。鼓励各类人才以不同形式参与国际合作与研究开发。三是创新工作机制。为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省财政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机制。
(二)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队伍经过多年的建设,山东省现有国有农业科研机构40个,专业农业科研人员5000多人。从2010年开始,山东省启动了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现已建立了包括小麦、玉米、生猪、水果、蔬菜、花生等省优势产业的6个创新团队。初步建立起从产地到餐桌全过程、从生产到消费全领域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了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三)逐步提高的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一是省级财政投入持续加大。2012年,山东省财政筹资7亿元,投向农业科技领域。其中,农业科技创新转化资金656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集成和创新研究的加强,农技推广资金4.3亿元,农村人才培养资金1.2亿元。二是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也在持续增加。三是努力争取中央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基本建设。2010年以来,中央预算内先后投资9800多万元,支持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完善与建设,这对于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四)日臻完善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一是完善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明确提出了“明确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核定编制,完善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目标。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日臻完善。二是抓好农业技术多元化服务。目前,全省已基本建立了以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主的,包括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共同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三是建立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基地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面对面指导农民生产,手把手传授新技术,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来带动农民致富。
二、山东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一是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较突出。在农业系统内部,产学研脱节。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分别隶属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而科技人员又分别隶属于各个研究院所、高校。研究人员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不是农民和企业说了算,而是由单位同行和上级领导来定夺。如此一来,科研课题会主要来源于学科本身,且重理论研究,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必然出现产学研脱节现象。二是机构庞杂,职能交叉,力量分散,效率低下。三是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有待加强作为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程中急需大量各类人才。但现有的农业科技人才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从总量来看,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全省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占农村劳动力的2.29%,每万名农业人口拥有农业人才12人。二是从人才资源配置来看,存在不合理现象。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农业从业人员。当今世界,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农业从业人员都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发达国家的农民受教育年限平均年限是12--15年。受过大学、中学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德国占67%,日本占59%,英国占78%。目前,在山东省农村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在农业从业人员中,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44.6%,大专以上的只占0.2%。并且从山东省农业科技人才的分布来看,其主要聚集在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而扎根基层进行农业科技推广的人才较少。农技推广人才与农业人口的比例只有1:676,而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为1:100。三是农民吸纳新技术的能力较低。
(三)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投入机制尚未形成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在1%以上,而山东投入水平只有0.1%至0.2%。山东省农业科技投入增长缓慢,主要是投入渠道单一,多个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不足,造成大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设施条件简陋,科研力量薄弱,农业科技成果难以大面积推广。从企业投入看,大多数农业企业自身科研实力较弱,未能形成自主研发体系。
(四)农业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信息化。近些年来,山东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与山东农业大省的地位仍不相符。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对信息建设的统一规划。由此,造成了不少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库的作用发挥得也不好。二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山东省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运行经费大部分都是财政投入,但由于政府投入能力有限,信息服务运行中资金的制约还是比较明显,而自筹资金的单位困难则更大。三是农业信息有效供给不足。农业信息采集面相对较窄,信息采集、组织、加工处理的手段落后。四是农业信息传输渠道不畅。农业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互联网、电视、电话、广播、报刊杂志、推广组织等。目前这些农业信息的载体综合利用不够,各种载体之间缺乏交互性,信息与传输不畅,比如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不平衡,农村基层网站缺乏,技术水平低,使用成本高,“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等等。
三、山东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加大优化农业科技环境的力度一是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通过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业企业、农技推广机构的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构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网络,大幅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培植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二是构建良好政策环境。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鼓励农业科研创新法规,用法律手段规范和推动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保障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健康发展。要构建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拓宽农业科技投入渠道。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科技成果独立评估制度。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制度。三是要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体系、公益性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四大建设”。四是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立足山东实际情况,推进农业信息化,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的运作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农业信息的需求为向导,以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主管部门、农业企业及农户对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大力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扩展和延伸农业信息网络,培育和发展用户群体,强化信息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农业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以提高山东农业信息化为“三农”服务的实效。
(二)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一是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使其在农业科技投入中占居主体地位。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科研成果显示:当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大于2%时,该国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才会出现,农业与其他部门才可能做到协调发展。在荷兰,政府的投资占农业科研经费的60%以上,这大大提升了荷兰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领域应该是农业科技。二是开辟多条渠道,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完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要制定政策、优化环境,创造条件,引导民间、企业、外资参与农业科技投入,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农业科研融资体系。
(三)加大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打造的力度要通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盘活优化现有科技人才、重视培养后备人才以及合理配置科技人才资源等措施,努力打造三支人才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其次,要选择培训的重点对象,主要是村干部、到村任职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以及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二是打造农业科研人才队伍。要按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要求,建立本省的产业技术专家团队。要通过多种途径,广开门路,大胆使用敢于和善于创新的人才。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打造富有创新能力、结构合理的农业科研梯队。要加大农业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三是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要通过深化改革,健全人员聘用制度,规范上岗资格条件,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将优秀人才选拔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中,着力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四)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的力度要正确处理引进、消化、吸收三者关系。引进不是目的,关键要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因此,农业企业不能走单纯引进、盲目引进、重复引进的路。要把引进的技术通过消化吸收真正据为已有,形成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山东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进一步引进国际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加强省内外、国内外的农业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信息,互补优势,联合协作,协调互动之目的。要推动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使二者有机结合,以提升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要加强农业科研基地与国外农业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与国外共建,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基地,创造面向国际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山东各地市应立足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设立农产品直销机构,以扩大农产品出口。通过各种招商、选商途径,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传统农业进行深度和提升。要组织和鼓励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办厂,发展境外农业,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实行跨国经营。
作者:徐建华单位:中共烟台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