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稻病虫害整治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稻病虫害整治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水稻病虫害整治探讨

摘要:介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危害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等特点,病毒一旦侵入就会立即在植株体内蔓延,常导致植株死亡。一般地区失治田块病丛率超过50%,重发地区病丛率超过90%,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毁灭性病害之一(农民称之为水稻“癌”症)。近年来,发生趋势逐年加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1发病症状

水稻从苗期至孕穗期都可感病,其中以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早期发病病株先在心叶基部出现宽窄不等黄色条纹,后向上扩展,整株心叶枯黄,高秆品种上心叶细长出现黄化斑,卷曲成假枯心。本田期发病植株明显萎缩,叶片逐渐枯黄,重者整株枯死不能抽穗,轻者生长受阻,虽能抽穗,但穗小且畸形。水稻条纹叶枯病逐年加重,根据田间普查,2007年宁国市条纹叶枯病病株率平均为1.7%,最高为4%,而2008年本地个别品种最高病株率达37%。

2发生特点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灰飞虱具有持久和经卵传毒功能,传毒时间短。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主要与传毒媒介灰飞虱虫量、带毒率、品种抗性及水稻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传毒高峰期的吻合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灰飞虱带毒率高、虫量大、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则发病重。

2.1水稻品种抗性不同,病情差异大

不同的水稻品种,发病轻重有很大不同。通常杂交稻和籼稻比较抗病,粳稻、糯稻比较感病,但是,杂交稻中也有一些品种易感条纹叶枯病,如协优58、协青早、国稻1号、渝优10号等。

2.2栽培措施不同,病情差异大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之间的病情差异比较大,表现为播种越早,秧田期越长发病越严重,孤立秧田重于连片秧田。在防治水平基本相同条件下,麦-稻田、小麦茬移栽稻田的病情最重,油菜茬、大麦茬移栽稻田次之,小苗抛秧和直播稻田发病则较轻,稻田周围杂草丛生,则病害发生重。

2.3及时合理用药的发病轻,用药不当及推迟用药则发病重

在秧田期或本田初期使用吡虫啉加乐斯本等防治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轻。然而,大多数地方对该病害未引起足够重视,许多农户在水稻移栽前忽视对灰飞虱的专门用药,秧苗移栽前只用敌敌畏、杀虫双等防治;或是等到病害发生后再匆忙用药,错过病害防治适期,造成病害发生重。

3发生原因

3.1缺乏针对性防治导致灰飞虱虫源基数高

由于条纹叶枯病在正常年份较少发生,大多数农户对该病害未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使介体灰飞虱的传毒基数得以多年累积。据2008年6月2日田间调查,宁国市秧田(中稻)虫量平均495头/m2,超过防治指标20多倍。

3.2种植结构调整为灰飞虱创造了良好的繁衍场所

近几年来,由于水稻种植成本较高,许多农户改种玉米。种植玉米比种水稻节约农药、插秧及收割开支,收入比种植水稻高,所以水稻与玉米种植比较普遍。即使是水稻种植户,田埂上也是杂草丛生,给灰飞虱的越冬繁衍和发生危害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为其毒源积累和病害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越冬代灰飞虱的带毒率由2007年的10%上升至2008年的12%。另外,近年推广的国稻1号、渝优10号等抗性较差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加剧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危害程度。

4防治对策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以后,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故在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策略:治虫防病,采取切断毒源,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策略。

4.1开展虫情监测

水稻条纹叶枯病对水稻生产存在着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在5月初,对稻区麦田、油菜田和冬闲田开展灰飞虱发生基数调查,重发区要做好灰飞虱带毒率测定,为开展麦田、秧田及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4.2推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水稻新品种

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粳糯稻重于籼稻的表现特性,提倡在上年偏重发生稻区扩种籼稻或种植盐稻8号、徐稻3号等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杜绝种植易感条纹叶枯病的粳糯稻、协优58、协青早、国稻1号、渝优10号等品种。

4.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秧苗素质

首先,秧苗远离麦田,统一时间集中育秧,播种期适当延迟至5月15日以后,利用同期播栽分摊毒源昆虫,减轻发病。其次,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秧苗早发,中期健壮。再次,对病田增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促进健株有效分蘖,增强后期补偿能力,减少病害损失。另外,可调整育秧方式,全程覆盖防虫网,阻止灰飞虱接触秧苗。

4.4铲除田边杂草以降低虫源基数

灰飞虱在本地越冬寄主作物主要是麦田和杂草,田边杂草往往又是麦子收割后至水稻秧栽前灰飞虱的过渡场所。因此早春时节铲除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栖息场所,可以起到阻断灰飞虱向水稻本田迁移的桥梁作用。

4.5科学开展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采取压前控后减基数,治虫防病,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稻田保麦田的方法。重点抓好3个阶段的防治:一是防治麦田等毒源地的灰飞虱,降低迁入秧田和大田基数;二是狠治秧田灰飞虱,在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及时用药防治;三是适期防治大田灰飞虱,在灰飞虱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

对粳糯稻、协优58、协青早、国稻1号、渝优10号等易感条纹叶枯病或抗性较差的品种,一定要把好浸种关和狠抓好秧田期防治:播种前种子可用吡虫啉(或锐劲特)浸种;在秧苗三至四叶期可用毒死蜱(或敌敌畏)+吡虫啉(或锐劲特)+菌克毒克,连续防治2次。在药剂选择上,坚持速效药剂与长效相结合,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防止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而使灰飞虱产生抗药性。

中稻秧田有灰飞虱20头/m2,大田虫量达到80头/百丛的田块则应及时防治。具体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900g/hm2,外加48%毒死蜱(乐斯本等)1500mL/hm2,吡虫啉也可用5%氟虫腈750mL/hm2代替,对水450kg均匀喷雾。重发区及易感条纹叶枯病的品种,则必须加入2%的菌克毒克水剂4500mL/hm2进行防治,或者加入吗啉胍·三氮唑进行防治。菌克毒克等防病药剂在第1次防治后的4~7d内再喷洒1次,喷洒时对田边及沟渠的杂草也应同时喷洒。对水稻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插花种植的田块,则应同时喷药防治灰飞虱,尽量做到统一、集中、连片,保证防治效果,减少传毒媒介。施药前田间灌水3~5cm,施药后保水3~5d为宜。对分蘖前期发病严重的田块,采用拔除病株补栽健株的应急补救措施,能减轻发病、减少损失,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