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沟眶象冬季生活习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刘浩1梁香丽2李德家3宝山3刘红霞4沈瑞清1作者单位:1.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贺兰县林木检疫站3.宁夏回族自治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4.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林木检疫防治站
沟眶象在宁夏仅危害臭椿和千头椿,以老熟幼虫和成虫在地下越冬;翌年4月羽化出土后,成虫主要取食椿树幼芽、嫩梢进行补充营养,使之萎蔫干枯;或取食树干、枝杈韧皮,造成伤口流胶;少数取食叶片形成缺刻。
宁夏于2000年5月在银川市西夏区苗圃首次发现沟眶象危害,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目前已扩散至全区10个县(区),危害面积达18000hm2,严重危害地段的臭椿树木已出现点、片状死亡。杨贵军[1]、苏月玲[2]等对其在宁夏的生物学习性、发育历期进行了描述,史玉功等[3]对防治沟眶象的药剂和方法进行了筛选,而越冬代的生活习性尚未见报道。因此,针对沟眶象越冬虫态分布情况开展研究,希望为沟眶象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调查地点设在贺兰县常信乡常信公路旁行道树臭椿林,树高9~12m,胸径15~20cm,共调查35株。2010年11月20—30日,通过挖树查虫的方式调查沟眶象越冬情况。入冬前选取处理树,先清理树根周围1.5m范围的杂草,再用小铲由近到远、由浅到深地把树根周围的土铲去,发现沟眶象成虫或幼虫后,用直尺测量其深度(虫体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干距(虫体与树干的水平距离)、所在方位、体长(幼虫的身体长度)、根径(幼虫危害的树根直径)等数据,并进行记录,直到把树根全部挖出,找出全部活虫为止。用DPS数据分析软件分析相关数据。
2结果与分析
通过挖树查虫,共得到越冬代害虫518头,其中成虫213头,占总数的41.12%,全部位于土壤中;幼虫305头,其中在土壤中的98头,在树根中的207头,分别占幼虫总数的32.13%和67.87%。
2.1越冬代虫态在不同方位的分布
沟眶象越冬成虫在地下的分布以东、西方向较多,分别占总数的30.05%和25.35%;其次为北、南方向,在树根正下方的最少,仅为0.47%。除东与正下之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方位上虫口比率无显著差异,越冬幼虫各方位虫口比率无显著差异(表1)。
2.2越冬代虫态在不同土壤深度的分布
越冬成虫在地下的分布以21~30cm深度较多,占总数的46.01%;其次为31~40cm和11~20cm的深度,0~10cm的最少,仅为1.41%。越冬成虫在地下的极值深度为60cm,共发现2头,占成虫总数的0.94%。越冬幼虫在地下的分布深度以31~40cm较多,占总数的42.24%;其次为21~30cm和41~50cm,0~10cm的最少,仅为0.33%。越冬幼虫在地下的极值深度为76cm,深度超过70cm共发现2头,占幼虫总数的0.66%(表2)。
2.3越冬代沟眶象在不同树干距离上的分布
越冬成虫在地下分布的树干距离以21~30cm较多,占成虫总数的27.70%,其次为41~50cm和31~40cm,51~60cm的最少,仅为4.23%,各干距间无显著差异;成虫在地下的分布极值树干距离为60cm,共发现2头,占成虫总数的0.94%。越冬幼虫在地下分布的树干距离以0~10cm最多,占幼虫总数的66.01%,其次为11~20cm和21~30cm,41~50cm最少,仅为2.97%。幼虫在地下的分布极值树干距离为49cm,树干距离超过46cm共发现3头,占幼虫总数的0.98%(表3)。
2.4越冬代幼虫不同体长的分布
由于越冬代幼虫龄期发育不整齐,越冬代幼虫的体长差异较大,体长以21~25mm较多,占总数的38.67%,其次为26~30mm和16~20mm。体长16~30mm占总数的93.01%,体长31mm以上占总数的1.67%,体长0~5mm出现1头,占幼虫总数的0.33%。越冬代幼虫极值体长为32mm,共出现1头(表4)。
2.5越冬代幼虫所处不同根径的分布
越冬幼虫所处不同根径的数量分布以11~20mm较多,其次为21~30mm,两者合计占总数的64.64%。幼虫所处极值根径为900mm,共发现1头(表5)。
3讨论
据调查,沟眶象越冬代成虫和幼虫均在土壤中,且全年未见幼虫在地上树干部危害和化蛹,与杨贵军等[1]“成虫大多羽化在土层中,也有在树干上”和“当年幼虫也有在7月底到8月羽化,树干分布直径为0.9~1.2cm的羽化孔,头向上在蛹室内化蛹”的叙述不符。与苏月玲等[2]“化蛹场所:树干上”、“幼虫取食部位:皮层;危害状:树皮凸起”的叙述不符。分析原因可能是两作者误将臭椿沟眶象与沟眶象的习性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