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桑盾蚧对花椒的危害及治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冯志伟闫争亮段兆尧焦晓旭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桑拟轮蚧又名桑盾蚧、桑白蚧、油桐蚧、桃蚧等,属半翅目蚧总科盾蚧科[1],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暧温带地区,除危害花椒外,也危害果树、林木[2]。该虫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椒树枝干上吸食汁液,轻者削弱树势,重者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据野外观察,桑拟轮蚧在花椒上的生活史及习性和贾永超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a发生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产卵,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121粒,多的达180多粒。卵期约为15d,第1代若虫于4月末开始孵化,5月初达到盛期,初孵若虫粉红色,在母体的介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钻出介壳四处爬散、迁徙。若虫在枝干上爬行十几个小时后,即将身体固定下来,将口器插入寄主进行取食,同时分泌白色丝状的蜡线覆盖身体的背面和侧面,1周后即覆盖整个虫体并形成介壳。2代若虫始见于7月下旬。竹叶花椒Zanthoxylumarmatum属芸香科花椒属[4],是果实、枝、叶都可以利用的重要食药两用经济植物,是适宜在干热河谷区栽培的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水土保持树种。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流域海拔450~1800m河谷地带及我国南方各省,集中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各县区,四川的金阳、雷波,重庆的江津以及贵州部分县区。云南昭通各县区现已种植竹叶花椒4.53万hm2。近年来,花椒病虫害在各花椒主产区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花椒生产,给椒农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5]。桑拟轮蚧是严重危害花椒属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昭通竹叶花椒主产区永善、鲁甸,巧家等县暴发成灾,致使大量椒树成片死亡,产量急剧下降,局部区域受害株率达100%,产量下降80%以上。2004—2011年,作者调查了云南竹叶花椒集中产区永善县和鲁甸县椒林桑拟轮蚧的发生危害状况,比较了不同竹叶花椒园桑拟轮蚧的危害程度和不同因子对桑拟轮蚧危害程度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桑拟轮蚧的综合治理。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滇东北西部、金沙江右岸干热河谷区500~1800m中山山地,封闭的地形和强烈的焚风效应形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特定亚热带大陆性干热河谷季风气候,该地高低差达1300m,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不同海拔地区表现为南亚热带(600~1200m)、中北亚热带(1200~1800m)。具有春秋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夏长无冬、秋春相连等气候特征。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随高度的上升四季日渐分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季节差异主要表现为干湿季节分明。4至10月为雨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集中,11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受干燥西风环流影响,干旱少雨[6]。土壤是主要由玄武岩、石灰岩、砂岩、沉积岩等发育而成的红壤、黄棕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燥红壤等,土层浅薄、多石砾。植被为人为干扰较多的金沙江流域特有的河谷型次生植被,主要为干热灌丛和干热稀树灌草丛,零星分布有油桐和滇杨,以广泛种植的竹叶花椒林为主。
2试验
2.1危害调查
调查于2003年7月至2011年10月间进行,所有样地均为半阳坡,坡度15°~20°。根据实际地形状况,将其分为3个海拔段,即低海拔段500~800m、中海拔段800~1200m、高海拔段1200~1800m。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取样法,每个海拔段选取不同经营管理情况的样地各3块,每样地随机调查120株,观察、鉴别、记录品种、树龄、危害部位、虫口密度、危害程度、种植模式、经营管理、天敌等。
2.2综合治理试验
试验所用材料为:生石灰、4.5%高效氯氰菊酯(上海乐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000倍液、吡虫啉•杀扑磷(上海艾科思生物药业有限公司)1500倍液、氯氢•毒死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00倍液。施用方法:1)刷壳涂干。发生初期,用玉米芯刷去位于干基的蚧虫,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刷干基至80cm高处;2)更新复壮。在鲁甸县光明村受害严重的竹叶花椒园,选取30株椒树,于2009年7月从2级分枝处剪去上部枝条,保留主干和1级枝上的萌发枝,刷除主干和1级枝上的蚧虫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干;3)药剂防治。于4月8—9日第1代初孵若虫盛发期和6月15—16日介壳形成后,在永善县万和村、鲁甸县光明村竹叶花椒园用上述杀虫剂分别喷施枝干进行小面积的防治试验,在施药前1d和施药后10d分别调查单个枝条桑拟轮蚧活虫数,根据赵士熙等[7]的计算方法测定防治效果。
3结果与分析
3.1危害部位与发展蔓延情况
桑拟轮蚧危害竹叶花椒的干、枝,发生初期零星椒树干基部位受害。桑拟轮蚧聚集成小片状(约30~50m2)取食危害,呈白色斑块状,并逐渐向枝干上部蔓延,最后到达新生枝条,布满整株树干和枝条,椒叶开始萎蔫,小枝枯死,最后整株枯死,同时向周围椒树扩散直到整个椒园。蚧虫繁殖力强,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发展蔓延较快。万和村椒园2003年7月只发现几株椒树受害,2006年蚧虫已布满整株椒树的干枝,并已扩散到整个椒园;光明村椒园2008年3月只发现零星椒树干基有虫,2009年还位于主枝上,2011年已上至新生小枝。
3.2影响因子
3.2.1发生与气候的关系
严重干旱可造成椒树树势衰弱,易于引起蚧虫大发生。2007年,光明村只发现零星椒树受桑拟轮蚧为害,2008—2011年受百年不遇干旱影响,蚧虫大面积暴发,666.67hm2连片椒林受到严重危害。2005—2006年当地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万和村椒园蚧虫大暴发,而永善县金寨村和捏池村水利条件相对较好的椒园则只受到轻度危害。
3.2.2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昭通干热河谷竹叶花椒主产区主栽品种为竹叶花椒,占椒林面积的95%以上,混栽少量的九叶椒和大叶子椒。受害严重的光明村、万和村均为传统品种竹叶花椒;受害较轻的捏池村以竹叶花椒和少量九叶椒混栽,金寨村以竹叶花椒、九叶椒及少量大叶子椒混栽。
3.2.3发生与树龄的关系
1~2年生幼树未发现受害,3~5年生的椒树受害较轻,6年生以上椒树受害严重。
3.2.4发生与种植经营模式的关系
经营管理模式分为3种:1)粗放。不实施修剪、中耕、合理施肥及病虫防治等管理工作;2)一般。只进行施肥和中耕;3)较好。实施修剪、中耕、合理施肥。每年进行除草耕作的椒园,受害较轻,没有出现大面积暴发现象。金寨村每年进行翻耕、秋施农家肥和秸杆覆埋、简单修剪的椒园,未发现受害。与红薯、花生、马铃薯、魔芋、豆类、玉米等农作物套作的椒园受害轻,粗放经营的纯椒园受害严重(表1)。
3.2.5发生与海拔的关系
桑拟轮蚧对椒树的危害随海拔的上升而趋于严重,低海拔段500~800m未发现受害、中海拔段800~1200m轻度受害、高海拔段1200~1800m受害严重,大面积暴发成灾,产量急剧下降,椒树成片枯萎死亡(表1)。
3.3综合治理
3.3.1刷壳涂干
在危害发生初期,发现干基聚集的白色介壳斑块时用玉米芯刷除介壳,然后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刷干基80cm以下处,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刷未受害椒树树干,可彻底清除虫源并保护健康树不受危害。
3.3.2更新复壮
在光明村受害严重的椒园对30株椒树进行修剪和涂刷试验,第2年检查,处理椒树未发生危害,椒树快速复壮,产量明显提高。
3.3.3药剂防治
在1龄若虫发生盛期,施用4.5%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杀扑磷和氯氢•毒死蜱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吡虫啉•杀扑磷防治效果最好,达98.39%,氯氢•毒死蜱96.97%,4.5%高效氯氰菊酯74.26%;在2龄若虫介壳形成以后用药,3种药剂防治效果明显低于1龄若虫发生盛期,分别为吡虫啉•杀扑磷84.49%,氯氢•毒死蜱81.57%,吡虫啉•杀扑磷效果最好,可作为介壳形成以后的防治用药(表2)。
4小结与讨论
桑拟轮蚧危害椒树的干、枝。发生初期,聚集干基部位成小片状危害,呈白色斑块状,很容易发现和处理;初孵若虫粉红色,由成虫介壳周围向外扩散,也易于发现,在这一时期用药效果均很好,而形成介壳后,普通的杀虫剂则不能达到防治效果,因此发生初期和1代初孵若虫期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时间,用5%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杀扑磷和氯氢•毒死蜱等药剂均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形成介壳后采用吡虫啉•杀扑磷和氯氢•毒死蜱进行防治也能取到很好的效果。用药剂防治时,应选择用药时间,以保护瓢虫、小蜂等寄生天敌。桑拟轮蚧的发生危害受椒树的树龄、品种、种植模式和经营管理以及海拔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可以通过改良品种、种植抗虫品种、多品种混栽、加强经营管理和椒农混作等措施预防和减少其危害。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椒园集中分布于海拔500~1800m,其中1200~1800m高海拔段受害严重,桑拟轮蚧大面积暴发成灾。但干旱却没有导致低海拔段暴发,只是引起高海拔段的暴发。据资料显示,金沙江河谷区旱季河谷更旱,雨季高山更多雨[6]。其中原因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