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枣园绿盲蝽特征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枣园绿盲蝽特征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枣园绿盲蝽特征研究

本文作者:王振亮1韩会智2刘孟军3张秀红2姜奎年4作者单位:1.河北省林木良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沧州市林业局3.河北农业大学4.沧县林业局

河北省沧州市是全国金丝小枣主产区,国内外闻名的金丝小枣之乡。目前全市金丝小枣种植面积10.7万hm2,结果面积8万hm2,年产量24万t。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栽培模式改变等原因,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经调查,沧州市有害虫122种,病害11种。发生较普遍,常常造成灾害或偶发形成局部灾害的有35种,最严重的虫害为绿盲蝽、皮暗斑螟等[1]。绿盲蝽以卵越冬,越冬卵主要分布在夏剪剪口、多年生枣股和其它伤口处[2]。若虫不能飞行,主要依靠爬行转移。成虫受振动或惊扰后可飞行[3],但常见爬行上树危害或转移,抗药性很强,喷药后被击昏落地,苏醒后的成虫仍能沿树干爬行上树,防治非常困难,需多次喷药才能控制其危害[4]。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幼果及裂果,近年来在枣产区大范围发生,已成为危害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5]。为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提高防控效果,对枣园绿盲蝽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选取

试验地位于河北省沧县高川乡朴寺村和泊头市齐桥镇。朴寺村为枣树栽培专业村,枣树面积50hm2。试验地为纯枣园,株行距为(3~4)m×(4~5)m,500~830株/hm2,树龄为15~100a,树下零星种植黄豆、绿豆、爬豆及瓜类蔬菜。朴寺村试验分精细管理区和粗放管理区,精细管理区树下杂草少,能够及时浇水、施肥、夏剪和冬剪,且喷药均匀周到;粗放管理区树下杂草多,树枝过密,喷雾不均匀。齐桥镇试验园总面积15hm2,枣树树龄25a,长势良好,株行距3m×5m,管理粗放,虫害发生较重。树下间作绿豆,5月20日播种,宽度2.5m,长势良好。

1.2方法

1.2.1历期和雌雄比

取各代绿盲蝽的初孵若虫各100头,放入缸内饲养,每缸10头,每天进行观察并补充新鲜嫩枝,成虫羽化后鉴定雌雄,记录若虫的脱皮时间和成虫的雌雄数量。将同一天羽化的成虫放入田间罩有枣树根蘖苗的纱网内,每天观察成虫的存活情况和成虫寿命。

1.2.2产卵量

将各代2头雄成虫和1头雌成虫放入罩有绿豆苗花盆的纱网内,共30重复,自第5天起每2d调查1次,观察每株绿豆上的卵量及卵的排列方式。

1.2.3成虫活动规律、交尾方式及趋光性

在野外对绿盲蝽成虫进行跟踪观察,在诱虫灯下放置不同颜色的黏虫胶板,观察黏虫情况。7月上旬,在田间捕捉大量绿盲蝽成虫放入罩有枣苗的纱网内(纱网长、宽均为50cm,高1m),连续观察3d,在夜间分别用白光、红光、黄绿光进行照射,观察成虫的活动、交尾及取食情况。

1.2.4寄主

在绿盲蝽发生期,对田间的各种植物进行调查,观察是否有绿盲蝽或其危害症状。

1.2.5转主寄生规律

在齐桥镇枣园内设置3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60m×40m,各小区间隔30m,按“Z”字型在每个小区内选定10棵标准树。在每个小区的绿豆地内选择3个调查样点,每个样点1m2。10d调查1次,在上中下东西南北12个树体方位,各选取1个多年生枝梢(约30cm)进行调查,记录若虫和晃动枝梢飞走的成虫总数;对树下的绿豆采取隔板分离观察的方法,记录若虫和成虫总数。

2结果与分析

2.1绿盲蝽生殖生物学

2.1.1历期和雌雄比

在沧州地区绿盲蝽1a发生5代,各代若虫平均历期为21.6d,最长25.4d,雌雄比例平均为1.19∶1,成虫平均存活时间41.8d,最长53d(表1)。绿盲蝽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若虫、成虫历期长,对枣树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

2.1.2产卵量

绿盲蝽羽化后1~2d即可交尾产卵,生长季节在嫩叶、叶柄、主脉、嫩茎、果实等组织内产卵,卵盖外露,卵散产,每处2~3粒,平均每雌产卵286粒。进入9月上旬,大量成虫和少量若虫陆续迁回枣树,危害裂果和嫩叶,并产卵越冬,越冬卵多产于夏剪剪口、各类伤口、多年生枣股的芽鳞中。

2.2生活习性

2.2.1若虫

若虫刺吸危害寄主植物的嫩芽、嫩叶、花蕾和幼果。若虫孵出1~2min即可迅速爬行,多隐藏于嫩芽内,不易被发现,受强烈振动可落地,并迅速逃匿。3龄若虫在空气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可耐饥饿35~47h。

2.2.2成虫

绿盲蝽成虫喜阴湿,怕干燥,避强光,高温低湿不利其生存。昼夜均可活动,但天亮到10∶00,16∶00到日落是全天活动高峰期,为主要取食危害时间,夜间基本不取食,10∶00到16∶00气温高、天气晴朗时多在叶背处隐藏或爬行,少有取食,若阴天则整个白天均有取食。绿盲蝽成虫爬行迅速、飞翔能力较强,在同一株上活动以爬行为主,当受扰时迅速起飞,1次飞行距离为3~9m,主动迁飞时为2~5m,少有连续2次以上飞行,当寄主植物能满足其食物需要时,一般不会做远距离转主。蜀葵为绿盲蝽的喜食寄主,曾在离枣树7m远的蜀葵上发现大量的绿盲蝽成虫,但在离枣树40m远的蜀葵上未发现绿盲蝽成虫。

2.2.3成虫趋光性

不同颜色的黏胶板以黄绿色的黏虫最多,黄色的次之,红色的最少。诱虫时间多集中在凌晨和傍晚,深夜基本上诱不到。夜间对罩有纱网的枣苗用不同颜色的光源进行照射,当用白光和黄绿光进行照射时,绿盲蝽成虫表现活跃,对白光和黄绿光趋性较强。

2.2.4交尾习性

交尾时间多数集中在凌晨和傍晚,交尾时雌虫在叶片上慢慢爬行或不动,雄虫迅速向雌虫靠近,然后交尾,交尾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10s。

2.2.5寄主

经调查在沧州地区绿盲蝽寄主树木主要有枣、沙枣、木槿、苹果、杨、柳、梨、李、桃、国槐、刺槐、葡萄、月季花;作物及蔬菜主要有棉花、绿豆、黄豆、油菜、苜蓿、黄瓜、生菜、白菜、南瓜、君达菜、向日葵;杂草及草本花卉主要有锦葵、蜀葵、刺菜、地肤等。

2.2.6转主寄主规律

枣果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树上环境不适于绿盲蝽的生存,大量成虫开始转移到其他寄主如豆类、白菜、杂草和棉花等植物继续危害、产卵,转移高峰期在7月初,之后枣树上虫口数量急剧减少,间作物上虫口数量增多,危害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9月下旬后该虫又开始陆续迁回枣树,危害裂果和嫩叶,并产卵越冬。由此可以看出绿盲蝽在其生长过程中存在转主危害的特点,具有趋嫩性,当枣树上没有幼嫩组织,不利于其吸食生存时,便会转移到其他寄主如间作物绿豆、棉花以及树下杂草等继续危害,当间作物逐渐成熟,组织变老,不利于其吸食生存时,又会回迁到枣树,继续危害裂果和嫩叶等幼嫩组织。

3结论与讨论

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幼果等部位,平均每雌产卵286粒,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越冬卵多产于夏剪剪口及各类伤口、多年生枣股的芽鳞中,这与以往资料记载中的绿盲蝽以卵在杂草、农作物残留物、树皮缝隙中越冬的描述有很大区别[6-7]。绿盲蝽成虫对黄绿色趋性最强,其次为黄色、红色;该虫具有转主寄生习性,7月转移到豆类、白菜、杂草和棉花等植物危害、产卵。

在绿盲蝽的防治上,一是忌用绿豆、大豆、豆角、棉花和白菜等绿盲蝽的寄主植物作为枣园间作物。结合冬剪剪除树上的病残枝尤其是夏剪剪口部位,于枣树发芽前树体喷3~5°Be的石硫合剂,可消灭大部分越冬卵,减少绿盲蝽的越冬基数。二是在生长季节于主干上涂抹闭合的黏虫胶环,可有效阻杀上树的绿盲蝽若虫。由于绿盲蝽成虫的趋光性较强,可使用全自动物理灭蛾器诱杀成虫。三是绿盲蝽具有迁飞转移习性,进行药物防治时应群防群治,集中连片统一用药,先防治枣园四周,逐步向枣园中心推进,迫使其向枣园内部转移,提高防治效果。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