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杀虫剂对杨树舟蛾的控制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杀虫剂对杨树舟蛾的控制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杀虫剂对杨树舟蛾的控制作用

本文作者:信善林1刘瑞荣2王勇1吕英霞3作者单位:1.寿光市林业局2.寿光市园林处3.山东潍坊科技学院

杨扇舟蛾是杨树和柳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若杨树一再受害,则造成早期落叶,在干旱或寒冻的情况下,树梢和枝干极易枯死[1]。河南省新乡县1998年发生杨扇舟蛾灾害,全县350万株杨树受害,其中被吃光近250万株,呈现夏树冬景[2]。2003年河北衡水市部分县市区主要公路的毛白杨在6—8月被杨扇舟蛾吃得秃光如秋[3]。2006年石首市因舟蛾科害虫灾害而减少的林木产量达3万m3,直接经济损失达900万元以上[4]。目前防治杨扇舟蛾仍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削弱生态系统中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还导致杨扇舟蛾对目前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抗性。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的控制已有一些报道,然而这些文献均以减退率等指标评价其作用效果[5-9]。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适应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笔者选择了4种生物杀虫剂,应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其对杨扇舟蛾种群的作用效果。

1试验

1.1材料

Bt乳剂16000IU/mg(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1.8%阿维菌素乳油(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0.3%印楝素乳油(云南中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10亿PIB/mL(Closteraanachoretagranulo-virus,CIanGV)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普通病毒保藏中心提供。

1.2单一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自然种群作用

选择3年生杨树林5块,每块面积约1330m2。将CIanGV,Bt、阿维菌素和印楝素分别释稀500,300,1500,1000倍,各喷施1次。喷后每隔3d调查1次杨扇舟蛾幼虫数量,每次调查50株,每处理重复3次,以不施用任何农药的杨树林作对照。喷药后以杨扇舟蛾的存活率,按照庞雄飞[10]方法组建作用因子生命表,计算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及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表1)。以种群趋势指数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指标,评价不同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自然种群的控制效果。同时,调查各生物杀虫剂区自然天敌类群的发生动态。

1.3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自然种群的联合作用

选择3年生杨树林4块,每块面积约1330m2。把4种生物杀虫剂进行3种组配,即0.3%印楝素乳油+CIanGV、0.3%印楝素乳油+Bt乳剂、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将CIanGV,Bt、阿维菌素和印楝素分别释稀500,300,1500,1000倍,按照组配先喷施1次印楝素,待树叶上的药液晾干后,再分别喷施1次CIanGV,Bt、阿维菌素,调查方法同1.2,将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自然种群的联合控制作用,以存活率统计于表2,计算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

2结果与分析

2.1单一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种群的控制效果

2.1.1Bt对杨扇舟蛾种群的控制效果

Bt对杨扇舟蛾幼虫的直接毒杀作用明显,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208,即Bt对杨扇舟蛾种群的致死作用,可使杨扇舟蛾种群趋势指数下降为不防治区I值的0.208倍,Bt乳剂300倍施用1次,下代杨扇舟蛾种群将直接增长2.498倍。其中作用效果最好的为4龄幼虫,其次为1~2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0.503与0.657(表1)。

2.1.2CIanGV对杨扇舟蛾种群的控制效果

施用CIanGV500倍液1次,对杨扇舟蛾各龄幼虫的直接毒杀效果差异不大,下代杨扇舟蛾种群将增长6.433倍。CIanGV使杨扇舟蛾幼虫致死而产生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535,即CIanGV对杨扇舟蛾幼虫的直接毒杀作用,可使杨扇舟蛾种群下降为不防治区I值0.535倍。

2.1.3印楝素乳油对杨扇舟蛾种群的控制效果

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施用1次,对杨扇舟蛾种群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以对4龄幼虫、1~2龄幼虫的效果最佳,存活率分别为0.426和0.526,下代杨扇舟蛾种群将直接增长1.205倍。杨扇舟蛾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00,即0.3%印楝素乳油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作用,可使杨扇舟蛾种群趋势指数下降为不防治区I值的0.100倍。

2.1.4阿维菌素对杨扇舟蛾种群的控制效果

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对杨扇舟蛾种群的控制作用显著,4龄幼虫、1~2龄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0.467和0.533,下代杨扇舟蛾种群将直接增长1.306倍。以上结果表明,4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种群的作用强度不一。其中以1.8%阿维菌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效果最佳,其次是Bt与CIanGV。但使用1次均不能使杨扇舟蛾种群趋势指数I值降至1.000以下。

2.2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的联合控制作用

在0.3%印楝素乳油+阿维菌素、0.3%印楝素乳油+Bt处理中,由于单一生物杀虫剂的作用强,对杨扇舟蛾的联合控制作用显著,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006与0.015,也就是说,对杨扇舟蛾幼虫的直接致死作用,可使杨扇舟蛾种群趋势指数下降为不防治区I值的0.006倍与0.015倍。种群趋势指数I值分别为0.065与0.178,即可将杨扇舟蛾种群的下代趋势增长指数I值降至1.000以下,使下代种群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在0.3%印楝素乳油+CIan-GV处理中,对杨扇舟蛾的联合控制作用较强,种群趋势指数I值为1.185,表明未能将杨扇舟蛾种群的下代种群趋势增长指数I值降至1.000以下(表2)。

3结论与讨论

作者评价了4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单一生物杀虫剂使用1次,不能将杨扇舟蛾种群趋势指数降至1.000以下,作用最强的为0.3%印楝素乳油与1.8%阿维菌素,其次为Bt乳剂与CIanGV。

施用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对杨扇舟蛾种群不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且不伤害天敌,与其它生物药剂组配,对杨扇舟蛾的联合控制作用,不只是几种生物杀虫剂效果的简单叠加。如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0.3%印楝素乳油+Bt两个处理的联合作用加强,杨扇舟蛾I值分别由CK的11.683下降至0.065与0.178,干扰作用指数分别为0.006与0.015。

对于生物杀虫剂使用效果的评价,不能要求与一般农药那样使用“死亡率”指标,要看最后的种群趋势指数与施药前、对照区相比是否降低,降低多少。如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一般认为田间应用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由于病毒作用慢,发病期较长,感病后要等到老熟幼虫期、预蛹期、甚至蛹期才表现出死亡。又如0.3%印楝素乳油,对杨扇舟蛾的作用可表现为阻止成虫产卵及破坏卵巢发育、阻止幼虫脱皮、对幼虫拒食等。因此不能因为其作用效果慢或存活率较高,就否定其作用而弃用。

以上4种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均有较好效果,对自然天敌安全。研究表明,施药区与对照区天敌的控制作用差别不大。说明施用生物杀虫剂,可有效保护林间天敌,发挥天敌的作用,从而避免产生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带来的严重后果。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