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休闲农业生态合理性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休闲农业生态合理性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休闲农业生态合理性分析

一、休闲与休闲农业

休闲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本能需求,是人类发展生产力的主要目的。休闲是一种娱乐和休养,是为了恢复身心健康、重新创造生活的一种活动。休闲自古以来与农业关系极大。古时人们劳作累了依木而休就是最初的休闲。休闲一词后来被移用到学术,仍与农业有关。在《辞海》中,休闲被解释为,“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作物,借以休养地力的措施。”但是其休养生息、生生不息的原意不变[1]。休闲农业则是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的新型复合产业,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农村产业。休闲农业将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等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以乡村为经营空间,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的有机统一[2]。休闲与农业有着天然生成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休闲农业能够发挥多种功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休闲农业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生态合理性[3],负有生态责任感。无论从农业转型需求还是旅游需求来看,它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休闲农业是一种“优质旅游”[4]。

二、休闲农业发展背景

(一)农业转型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的全球化,传统的农业结构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加快转型、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实行农业战略转型是解决农业发展的深层和长远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创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是目前形势下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思路。休闲农业的兴起为农业的生产与经营形式的战略转型指明了方向。发展休闲农业可将具单纯生产性功能的农业向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它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展具有农业生产、加工、游览、休闲、科普、农技推广、农产品展示、销售、特色餐饮、景色观光、宠物饲养及其附属用品供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为农业注入了较大的科技含量,又集观光、休闲、旅游、科教于一身,因此可获得较高的效益[5]。休闲农业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农业潜力,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业良性发展,是农业转型的创新实践方式。

(二)旅游需求的变化

1.客观条件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用于休闲旅游的支出不断增长。此外,由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及劳动制度的改革,使人们可支配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加。再加上国家积极推进“假日经济”政策,国庆、春节等“黄金周”以及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小黄金周”休假制度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休闲旅游的发展。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则成为双休、“小黄金周”等短假期休闲旅游的首选。

2.主观需求

在城市,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钢筋混凝土森林的狭小空间中生存,背负着工作、生活、家庭的沉重压力,忍受着环境污染的摧残,面临健康问题的困扰。人们在享受大城市的种种现代化设施所带来的便利服务的同时,也为之付出了深重的代价。而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天地广阔、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人们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春种秋收的简单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生不息。这里既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也有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纯朴的民风民俗,无一不对城市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故而,城市环境恶化的推动力,农村与城市景观、文化差异的吸引力,使得人们远离城市,回归乡野,回归自然成为必然。休闲农业的兴起,迎合了人们远离自然而又渴望回归自然,遁迹山野,追求“相对自由的生活”的需求。放下一切重负,回到人类最初生存发展的状态,在乡村这美好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全身心地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返璞归真的无穷情趣。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休闲农业与生态保护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景观和绿色食品,不但可以减少土地浪费,减少化肥等使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整治和绿色农业发展。而且,良好品质的绿色食品能够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业积累,使生态保护的投入有资金保障,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休闲农业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6]。而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又为休闲农业提供了优质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有力保障,推动其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休闲农业应具有生态合理性,负有生态责任感

(一)休闲农业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目前,休闲农业在全国遍地开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在一些地方不可避免地出现偏离农业主题、规划布局不合理、开发层次低、项目内容雷同、开发过多过滥等状况,甚至有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打着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旗号,干的却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事。这样的现状令人痛心,让人堪忧。众所周知,地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依托,尤其是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农业生产。没有环境就没有人类的生存,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休闲农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旦忽视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侵害,用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来换取短期利益的话,那么人类得到的就不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了,而将是大自然的惩罚。因此,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资源性与利益性,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同时,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是一个大的整体,任何一个分割的局部都不可能成为吸引游客的原因。因此,对于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首要的就是要把整个环境看成一个大的系统,一个包括山、水、人、物的大系统,用整体的、全局的、战略性的眼光来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管理[7]。此外,还要采取多种手段,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多头并进,齐抓共管,赏罚分明,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为休闲农业的良性发展做好保障。

(二)休闲农业要与生态文化相结合

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大自然长期造化和人类历史长期积淀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具有旅游价值,还有其他许多更为人类所重视的价值。由各民族灿烂多姿的文化构成的人文景观,既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聪明智慧的见证,更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这些资源不仅对旅游业有意义,而且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意义。生态因素、文化因素本来就是休闲得以兴起的根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早已指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贴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属于人类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正是这一传统哲学思想在旅游业发展方向上的体现。反过来说,休闲农业也是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一个最佳方式。因此,深入发掘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改善并充实文化品位,才有可能增强休闲农业的发展后劲。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这两方面内容和发展休闲农业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坚定地走与生态和文化相结合的道路,推进“乡村—生态—文化”发展模式,才能满足旅游者深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推动休闲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8-9]。

(三)在休闲农业中融入后现代旅游理念

后现代旅游是建立在现代旅游的基础之上,是对现代旅游不合理成分的扬弃,同时也是对现代旅游的继承性发展。后现代旅游是在对现代旅游中表现出来的功利性严厉批判后提出来的一种新旅游观,是以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人为本的随心所欲的心态来重构旅游本质。后现代性追求的是心灵的体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非征服与改造自然。后现代旅游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生活方式,它将是人们必然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束缚,人们出游的方式是多样的,是一种完全自由的活动。旅游时间将不是特定的,可以是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任一时间段;旅游空间即旅游目的地将不会受特定区域的限制[10]。可见,休闲农业与后现代旅游无论从理念上还是方式上都不谋而合,异曲同工。它们共同追求“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追求“相对自由的生活”状态,它们都具有生态合理性、生态责任感。可以说,休闲农业是后现代旅游的实现形式之一,而后现代旅游则为休闲农业注入更新、更科学的理念。把休闲农业与后现代旅游理念相融合,必然是践行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

(四)休闲农业要走品牌化、精品化发展道路

休闲农业品牌化是指目的地通过打造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凸显当地休闲农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更有效地推出休闲农业产品的一种发展战略。休闲农业品牌化要求休闲农业企业或区域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如番禺的“绿野乡风化龙农业大观园”“、深圳海上田园”、“高要的广新农业生态园”、“三水的荷花世界”等都是既有品位又有创意和形象的休闲农业品牌[11]。休闲农业精品化则是利用当地独有的、稀缺的资源优势,打造出人无我有的独特旅游产品,主要是针对当下休闲农业盲目跟风、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的现状而提出来的。如广西开发的“金花茶观赏园”,称得上国内独有。金花茶号称“茶花皇后”,其花型美丽、花色独特,且药用价值高。但对生长条件要求较高,因而适宜种植的地方很少。物以稀为贵,这种植物价格较高,一株能卖到上万元,可为农户带来丰厚的收益,极大地刺激他们种植的积极性。而其药用性、观赏性也吸引了大量游客趋之若鹜,前来观赏、拍照、品尝。这样的休闲农业项目不可不称之为精品。休闲农业品牌化、精品化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影响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发挥资源优势;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强化农民的自我价值认同,增强其自豪感和荣誉感;还可以寻找更合乎生态平衡、更科学的生产方式,创造出新型的农业生产观念,从而更好、更全面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