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农业哲学理念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遵循自然规律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
“天人合一”纵观一万多年的农业发展历史,无论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还是近代的二人抬贡(天水市的耧二耕)、二牛抬杠、牛马铁犁等传统农业,乃至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现代农业,这种发展阶段的本身,都是围绕着生产更多的粮食。而农业发展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是一次农业科学技术革命。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和氮气转化为高蛋白的效率,加速能流和物流在生态系统中进行循环。农田好比是车间,环境好比是厂房,叶绿素是机器。它们利用自然资源(光,热,气)自然环境(土,水,肥)进行生产。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藏在植物中,为自身利用,同时直接或通过食物链的供养关系,供应人类和其他动物生活需要;同时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为人类所利用;人类等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为植物所利用。为了处理好废物,通过生物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和环境的(土,水,肥〉组成,本着持续自生,协调共生,循环再生的原则,进行再循环的结果,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归还给环境,给植物再利用,周而复始循环不己,形成自然规律。由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再循环的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包括生物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和环境的(土,水,肥)组成,还包括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再循环的内容越来越复杂,是这些复杂因素组成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因子的统一体。在实践过程中的层次、结构、因子越来越复杂,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越来越深远。我们祖先在复杂深远影响过程中,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而生态农业的实质,正是坚持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矛盾的统一观,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合理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人的劳动和干预,让其环境选择生物,生物改造环境不断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促进和稳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天是利用自然资源,人是利用社会资源,天是靠叶绿素合成,人是靠科学技术合成,这是生态农业的两重性。因此农业生产是遵循一种特殊规律进行的,这种特殊规律是生物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的有机结合,可以理解为生态经济规律。单靠自然资源,循环经济就不能发展,单靠社会资源,不遵循自然规律,循环经济就没有源头根基就不能循环,因此“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统一,循环经济才能昂首阔步顺利前进。
2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扬弃发展
传统农业中国领先。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业发展历史,有三千年的文字记载。我国农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农业理论和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轮作倒茬、种地养地、改良土壤、恢复地力;集约经营,间、套、复种、育苗移栽充分利用太阳能;选育品种,耕田播种,如关中一带牛马铁犁,耕田播种技术,“地平如镜,地墟如棉,犁沟似线”。充分运用精耕细作的科学理论。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种桑养蚕,蚕沙蚕蜗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的生态农业”,给人类留下一笔宝贵财富。我国农学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辉煌成就和农学理论,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为许多著名科学家所赞扬。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创建《进化论》时,曾经引证我国《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主要农学和药学典籍作为他论点的历史依据。农业化学学派创始人李比希曾经运用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改良土壤,种地养地成果,作为其论点的重要根据。凡是深入研究过中国古代农学的外国学者都叹为观止;美国著名的农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诺曼•布劳格高度评价我国的农学说:“这是世界已知的最惊人的成果之一”。现代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农业。欧洲文艺复兴带来了科学知识,带来了农业革命。
1750~1880年是现代农业的初期,美国捷足先登。主要内容是杂交玉米的成功,拖拉机的应用,化肥、农药的发明和使用,也都是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从农业对能源的利用来看,在自然循环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能源,定量决策、变量投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单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石油农业的兴起,高能量的投入,造成农业主要自给系统的破坏,特别是自然生态系统、能量生产系统的破坏,因而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源超量开采与不合理应用,大量采用单一的机械操作,加剧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用机器取代畜力耕种,中西部农民无计划地将大量草原垦为农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引起持续10年的“黑风暴”,由于石油农业忽视有机肥料的作用,造成严重的风蚀和水蚀,破坏了大量农田,美国耕地表土层200年前有9英寸,现在只剩下6英寸左右;由于农药使用量增多,造成环境污染,害虫产生抗药性,有364种昆虫对60种农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迫使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农药,其中90%进入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土壤污染、粮食污染、牛奶残毒增加,威胁人类健康;由于化肥过量使用,有不少被淋入河流、湖泊、海域及地下水中,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统计,每年非点污染源由暴雨径流从陆地带入河流的沉渍物数量约30亿t,其中25%来自农田。这些沉积物中,已知含氮300万t,含磷450万t,含钾4500万t,它们已引起水污染,有些地区饮水中的硝酸盐上升到有毒害的程度。
由于石油农业造成大量空气污染,大气变异,引起了气候变暖,以及由此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乃至道德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农村实行,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期,1956年主席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土、水、肥、种、蜜、保、工、管,规范了现代农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促进了专项农业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粮食大增产。1952~1979年27年间,法国小麦每公顷净增2812.5kg、日本水稻每公顷增2137.5kg、美国玉米每公顷增4327.5kg、平均每年每公顷净增160.5kg。我国在1956~1967年12年间从北到南实现了每公顷粮食3000kg,3750kg,6000kg的目标。以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全世界22%的人口温饱问题。特别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更是获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不快、不稳,劳动生产率不高,和四化建设对农业的要求还不适应。
特别是对祖先的生态农业、生态环境总结继承的不够,对生态平衡问题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石油农业的影响,片面追求高能量的投入,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增值资源之间的关系,造成违背生态规律、片面追求农业产量,用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去代替多层、多结构、多因子和复杂的生态农业系统。在指导方针上,且多年来走“小农业”、“小粮食”的道路,把农业生产限制在有限耕地的小范围内,在人口不断增加和耕地继续减少的情况下,往往是盲目提高复种指数,毁林毁草开荒,围湖、围海造田,结果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状况的日益恶化。沙漠扩大化、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次数增多,危害面积扩大,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系统的有机体数量急剧减少,土壤有机质、矿物质含量大幅度下降等,其结果不仅造成农业发展速度缓慢,而且给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困难。
3现代农业过渡到生态农业
农业发展有阶段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一次农业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现代农业是单一的、微观的、无序的、战术性措施;生态农业是综合的、宏观的、有序的、战略性措施。它是随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的。这两个阶段紧密衔接,循序前进,由单向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系统),这是个发展规律,违背这个规律要走弯路。我国生态农业有悠久的历史,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态农业,则是近年来的事。生态农业是高功能人工生态系统,是多科学的大农业,把农、林、牧、副、渔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大整体。这就是说,林业连着农业,农业连着牧业,牧业连着渔业,渔业连着副业。地里长着庄稼,不要只看见丰收的粮食,一个孤立的种植业,要看到一只一只牛羊,一个派生的畜牧业;还要看到一张一张皮毛,一件一件衣料,一个起飞的加工业和商业。更要看到,丰富的秸轩和大有可为的循环经济。例如河北省年产作物秸轩不下150亿kg。每公顷玉米秸轩可养3头牛,全省只用二分之一的秸秤就可以养230万头牛。
一头牛年可积粪尿5000多kg,全省现有牛一年排粪尿含氮、磷、钾相当于14个年产万吨的化肥厂。牛粪可作肥料上地,还当饲料养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加入饲料粮喂猪,猪粪产沼气。这就有了蛋吃,有了肉吃,有了奶喝,人们的食物营养就合理了。沼气可以照明,可以发电,可以做饭,沼气液可以养食用菌,沼气渣可做肥料上地,以促进再循环。生态农业系统,是整个生物圈中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作物学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的原理,经济学的观点,系统科学的方法,数学语言(模型),微机手段来说明生态农业系统,从而描绘构造出一种便于进行科学管理的经济模型,以掌握农作物生长动态,做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它是优质、高产、稳产、高效、安全、持续高产的生态农业。举例如下:1)种植业高产高效模式(吨粮田):甘肃省河西走廊张掖市,是个春麦区,一季有余两季不足,为了高产高效采用春小麦、玉米套种,粮食亩产达两千斤以上,称"吨粮田"。经过1987~1989年三年的大面积试验,亩产基本稳定。1987年2953hm2;1988年4531.33hm2;1989年7000hm2,平均每公顷达15369kg,其中春小麦(张春11号)4879.5kg,玉米(中单2号)10489.5kg。2)种植业精耕细作模式:“双千田”是这种模式的典型。所谓“双千田”即在一亩地产2000kg粮食,创造1000多元产值。这是山西省太谷、祁县农民创造。
据对祁县东六支村李明堂、太谷县沟子村王再新等八户农民调查,他们共种“双千田”9.8亩,粮食亩产582.7kg,平均亩产值为1189.1元。其产值是一般田98.4元的12.5倍。农民王再新“双千田”采用的是“玉米-茴子白-芫荽或青菜”间作套种。这里无霜期为175d,他通过育苗和选用耐寒品种等方法,使作物生长期达到295d。人为延长生长期120d。这在时间上是一种同程并行的利用方式。这种科学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从主要依靠农业技术和增加能量投入,上升为主要应用生态学理论对作物布局的科学运筹,特别注重了种植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时间利用的科学性。这种集约生态模式,是种植业的一个新突破,是耕地集约经营的新模式。
有效地解决了作物之间争光、争地、争肥、争水、通风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甘肃省张掖市,山西省太谷、祁县经验表明:成功的事例或者一种大有可为的发展趋势,并不只是提供了一个可供仿效模式,而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聪慧的思考方式。以科学生产为标志的“吨粮田”“双千田”建设,是一条深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较好生态效益、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路。可以认为,“吨粮田”“双千田”经营使种植业生产进入一个科学集约生产新阶段,显示出知识,特别是生态学、系统科学、数学、管理学等现代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新技术革命时代一切生产领域取得新突破的共同特征。当然,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不适度增加物质能量投入,调查研究证明“吨粮田”“双千田”虽然使地力消耗有所增加,但是农村实行循环经济生产沼气照明、做饭,沼气渣是有机肥料,所以能保持地力不衰,而且能达到种地养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