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标准化生态农业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根据资源禀赋,构建“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的技术
标准体系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选择和创建适宜本地区发展的“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并制定相应标准,进行示范推广,形成地区特色生态农业和支柱产业。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创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不能盲目照搬照套其他地区的模式。近年来,通过对创建的“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的配套技术体系,逐步深化、熟化和生产实践应用,制定了基于“四水”(水禽、水产、水生蔬菜、水稻)、“特粮特经与畜禽”、“特粮特经与畜禽、水产”等3种资源禀赋的13项地方标准(其中江苏省11项,扬州市两项),并颁布实施,初步构建了“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示范推广的技术标准体系,为生态农业模式的标准化,提供了操作规程。
1基于“四水”生态种养模式的技术
标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水生蔬菜种植、水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四水”种植业和养殖业异常发达,形成了宝应荷藕和有机稻米、高邮麻鸭、邗江扬州鹅、兴化大闸蟹、盱眙和江都龙虾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种植养殖带。在传统的种养基础上,嫁接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理念,研究集成了水产-水生蔬菜、水禽-水产、水稻-水产、水稻-水禽等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并研究制定相应技术标准。目前已颁布实施的“四水”种养模式有9个,分别是:《茭白-克氏原鳌虾共作技术规程》(DB32/T1687-2010)、《克氏原螯虾-水稻共作技术规程》(DB32/T2346-2013)、《克氏原螯虾-水芹共作技术规程》(DB32/T2339-2013)、《克氏原螯虾-荷藕共作技术规程》(DB32/T2340-2013)、《克氏原螯虾-芡实共作技术规程》(DB32/T2338-2013)、《克氏原螯虾-鲢鳙混养技术规程》(DB32/T2337-2013)、《牧草-鹅-水稻链式操作规程》(DB32/T1157-2007)、《牧草-鹅-水稻-鸭链式操作规程》(DB32/T1667-2010)和《有机稻田套样克氏原螯虾生产技术规程》(DB3210/T54-2013)。
2基于“特粮特经与畜禽“模式”的技术标准
2.1经济林果隙地种草养畜禽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对缺水的苏北平原和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随着农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效益良好的经济林果得到了迅猛发展,既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又积蓄了林果土地资源。近年来,通过生产实践,利用林果下面的隙地资源,种植牧草,发展畜禽养殖,创建了林果隙地土地资源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制定了《林-牧草-鹅-链式操作规程》(DB32/T1668-2010),并由江苏省质监局颁布实施。
2.2鲜食玉米秸秆(牧草)养畜禽生态农业模式
鲜食玉米是深受城乡居民喜爱的食材,许多农户采用分期播栽的方式,以达到均衡上市、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目的。每年到了10月、11月最后鲜食玉米上市后,就在玉米行间套种冷季型牧草如多花黑麦草、紫云英等养鹅或牛、羊,同时将鲜食玉米秸秆,作为畜禽养殖的天然饲料。创建了鲜食玉米-奶牛-牧草生态农业模式,制定了《鲜食玉米-奶牛-沼气-牧草链式操作规程》(DB32/T1158-2007),并由江苏省质监局颁布实施。
3基于“特粮特经与畜禽、水产”模式的技术
标准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相对均衡的地区,根据种植与养殖的对象和规模,进行合理的水、土资源的配置,使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协调发展,同时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通过延长生物食物链,延伸农产品产业链。
3.1经济林果与畜禽、水产并重的种养模式
近年来,通过集约化种养示范,创建了在经济林果下种植牧草养殖畜禽、畜禽粪经生物发酵肥水养鱼的模式。资源配置:区域面积为1,000hm2,则林(果)、牧草所占耕地为650hm2,开挖建设水禽、渔共育的池塘250hm2,沼气、畜禽舍、围栏场地等配套设施25hm2,基础设施占用75hm2。一般养殖牲畜800~1,000头或养殖20,000只以上家禽规模时,建设500m3左右的沼气池。研究制定了扬州市地方标准《林-牧草-鹅-克氏原螯虾链式操作规程》(DB3210/T55-2013),并由江苏省质监局颁布实施。
3.2鲜食玉米-牧草轮套作与畜禽、水产并重的种养模式
通过集约化种养示范,创建了与特粮特经作物轮作、套作牧草、秸秆与牧草养殖畜禽、畜禽粪经生物发酵肥水养鱼的模式。资源配置:区域面积为1,000hm2,则鲜食玉米或牧草种植所占耕地面积为800hm2,畜禽舍、围栏场、青储池等配套设施面积120hm2,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占用80hm2。养殖羊14,000~15,000只,或肉牛2,000头,建设沼气池800m3左右。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鲜食玉米-肉牛-沼气-克氏原螯虾链式操作规程》(DB32/T1686-2010),并由江苏省质监局颁布实施。
二“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产业化示范推广
1建立江苏省农业标准化
示范区为了快速推进“双链型”生态农业标准化的示范推广步伐,应在“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实施的集中区,建设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主要目的就是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让周边的农户看得到、学得会、用得上。如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支持下,2008年在江都市仙女镇银河农业生态园,建成了江苏省“双链型”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在邗江区公道镇现代渔业产业园,建立了江苏省克氏原螯虾繁育与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2012年在邗江区方巷镇徐氏鹅业合作社,建成了江苏省林间套种牧草养鹅标准化示范区;2013年在高邮市送桥镇江苏普兴循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开始建设江苏省牧草-畜(禽)-渔标准化示范区。以上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为“双链型”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示范样板。
2创建“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
产业化运行机制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是农民土地承包条件下,分散的、千家万户式的自主生产经营。为达到“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必须创建良好的“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产业化运行机制,将农户组织起来,将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规模的“双链型”生态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双链型”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大多采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示范区+农户”的运行机制,其生产经营的基本框架是,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联合科研单位创办示范区,以示范区为样板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对示范区和参与农户实行农资统供,统一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的农产品统一回收,统一品牌销售、优质优价。
3创立品牌
农产品发展“双链型”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生产出高附加值、有“品牌”的生态农产品,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偏离了这一宗旨,生态农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标准化、产业化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根本上、源头上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达到创立“品牌”农产品的目的,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能够与国际接轨,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如宝应“倾心”牌莲藕汁、仪征“馋神”牌风鹅、高邮“红太阳”牌双黄鸭蛋、邗江“刮刮叫”牌鲜食玉米、兴化“红膏”大闸蟹、盱眙“盱眙龙虾”等知名品牌,市场价格通常比相应普通农产品高得多。
作者: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韩光明毕建花朱凌宇徐荣王桂良单位: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